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中国通史

封面

作者:吕思勉著

页数:384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752635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 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原书上篇为中国文化史, 分门别类、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 ; 下篇为中国政治史, 擦酥泄历史大事记中国历史的演变?

作者简介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生于江苏常州,12岁以后在父母师友的指导下读史书,16岁自学古史典籍。1905年起,先后在苏州东吴大学、江苏省立第一师范等校任教。1926年起,任上海光华大学国文系、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抗战期间,归乡闭户著书。抗战胜利后,重返光华大学。1949年后,任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吕思勉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家,知识渊博,学术造诣高。在中国通史、断代史和各种专史领域都做出了独到的贡献,为后人的学习研究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为史学四大家。著作宏富,有《中国通史》、《中国近代史》等。

相关资料

编著中国通史的人,最易犯的毛病,是条列史实、缺乏见解……极为枯燥。及吕思勉先生出,有鉴于此,乃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顾颉刚

论方面广阔,述作宏富,且能深入为文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生,陈垣(援庵)先生、陈寅恪先生与钱穆(宾四)先生为前辈史学四大家。
——严耕望

清人章学诚在其名著《文史通义》中指出:“能具史识者,必具史德”。正史出于胜利者,而信史出于旁观者,从这部叙事心平气和、解析鞭辟入里的中国通史中,不仅能窥见作者的史德与史识,也可洞悉中国历代王朝兴替的周期律,令后来者鉴之,祈勿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章立凡

本书特色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原书上篇为中国文化史,分门别类地、系统地叙述了社会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下篇为中国政治史,讲了中国历史大事及中国历史的演变,对读者了解中国历史大事件、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有很大的帮助。一经出版,畅销数十年,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最佳读物。
  今为方便读者阅读,将中国政治史作为上篇,中国文化史作为下篇,文字做了少量的相应的处理。

目录

自序
绪论

上编 中国政治史
第一章 中国民族的由来
第二章 中国史的年代
第三章 古代的开化
第四章 夏殷西周的事迹
第五章 春秋战国的竞争和秦国的统一
第六章 古代对于异族的同化
第七章 古代社会的综述
第八章 秦朝治天下的政策
第九章 秦汉间封建政体的反动
第十章 汉武帝的内政外交
第十一章 前汉的衰亡
第十二章 新室的兴亡
第十三章 后汉的盛衰
第十四章 后汉的分裂和三国
第十五章 晋初的形势
第十六章 五胡之乱(上)
第十七章 五胡之乱(下)
第十八章 南北朝的始末
第十九章 南北朝隋唐间塞外的形势
第二十章 隋朝和唐朝的盛世
第二十一章 唐朝的中衰
第二十二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
第二十三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侵入
第二十四章 唐宋时代中国文化的转变
第二十五章 北宋的积弱
第二十六章 南宋恢复的无成
第二十七章 蒙古大帝国的盛衰
第二十八章 汉族的光复事业
第二十九章 明朝的盛衰
第三十章 明清的兴亡
第三十一章 清代的盛衰
第三十二章 中西初期的交涉
第三十三章 汉族的光复运动
第三十四章 清朝的衰乱
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第三十六章 革命途中的中国

下编 中国文化史
第三十七章 婚姻
第三十八章 族制
第三十九章 政体
第四十章 阶级
第四十一章 财产
第四十二章 官制
第四十三章 选举
第四十四章 赋税
第四十五章 兵制
第四十六章 刑法
第四十七章 实业
第四十八章 货币
第四十九章 衣食
第五十章 住行
第五十一章 教育
第五十二章 语文
第五十三章 学术
第五十四章 宗教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中国通史》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50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