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龙迪勇
页数:571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080533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然而,把叙事这一重要现象正式纳入研究的视野,却是非常晚近的事。20世纪60年代末,受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叙事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法国正式诞生。应该承认,结构主义叙事学所取得的成绩是巨大的,它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它建立的理论模式,使人们能够对叙事作品复杂的内部机制进行细致准确的解析,而不至像以前那样因缺乏分析工具而只能流于对情节、人物等大范畴作粗糙的描写。当然,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局限也相当明显,这主要表现在:一、研究对象仅限于叙事虚构作品,而放逐了历史、传记乃至图像叙事作品等;二、它在不同程度上隔断了作品与社会、历史、文化语境的关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了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局限性。于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旨在超越结构主义叙事学的“后经典叙事学”又开始在西方兴起。
作者简介
龙迪勇,男,江西宜春人,199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南京大学博士后,现为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中国叙事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江西社会科学》副主编,研究员。主要从事文艺学–尤其是叙事学研究。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叙事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江西省文艺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本书特色
一、叙事学研究的国内外现状叙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基本的人性冲动,它的历史几乎与人类的历史一样古老。叙事的范围并不囿于狭隘的小说领域,它的根茎伸向了人类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一首童谣、一段历史、一组漫画、一部电影,实际上都在叙写某个事件;一段对话、一阵独白、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实际上都在讲述某些东西……在所有文化、所有社会、所有国家和人类历史的所有时期,都存在着不同形态的叙事作品。叙事在时间上具有久远性,在空间上具有广延性,它与抒情、说理一样,是推动人类进行文化创造的基本动力,并与抒情、说理一起,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性标志。然而,把叙事这一重要现象正式纳入研究视野,却是非常晚近的事。20世纪60年代末,受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叙事学(narratology)作为一门学科在法国正式诞生。结构主义叙事学的研究领域主要局限于文学,主张对叙事虚构作品(主要是小说)进行内在性和抽象性的研究。
目录
序 一序 二导论 叙事学研究的空间转向 一、叙事学研究的时间维度与空间维度 二、空间转向的文化背景 三、空间叙事学的问题域第一章 时间性叙事媒介的空间表现 一、“六根互用”:感觉世界的整体性 二、“意识剧院”:经验的共存性与相继性 三、“出位之思”:时间性媒介如何表现空间第二章 现代小说的空间叙事 一、《故园》:神圣空间 二、《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空间作为时间的标识物 三、《伤心咖啡馆之歌》:空间变易与叙事进程 四、《墙上的斑点》:意识的流动与叙事的支点 五、小说存在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第三章 空间形式:现代小说的叙事结构 一、叙事的困境 二、叙事与空间形式 三、空间形式的类型 四、空间形式与时间逻辑第四章 作为空间叙事的主题一并置叙事 一、从“叙事性联系”说起 二、主题一并置叙事的内涵、特征及其在叙事作品中的表现 三、主题一并置叙事是一种空间叙事第五章 复杂性与分形叙事 一、世界的复杂性 二、因果性与分形叙事 三、分形叙事的基本类型 四、分形叙事与可能世界第六章 叙事作品中的空间书写与人物塑造 一、叙事作品中的人物及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塑造人物形象的空间表征法 三、空间中的空间与人物形象塑造第七章 记忆的空间性及其对虚构叙事的影响 一、叙述的对象:从原生事件到意识事件 二、记忆的空间性与“记忆的艺术” 三、记忆的空间性对虚构叙事的影响第八章 历史叙事的空间基础 一、叙事的动机与历史的证据:古物、废墟与图像 二、历史的场所:空间、事件与记忆 三、历史的结构:圣地、迷宫与地图 四、穿越历史的多重门槛第九章 图像叙事的本质与基本模式 一、图像的空问性与时间性 二、图像叙事的本质 三、图像叙事的基本模式 四、图像叙事:从单幅图像到系列图像第十章 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故事画中的图像与文本 一、叙事:语词与图像 二、故事画:图像对文本的模仿 三、叙述中的叙述:故事画的符号学分析 四、书写与绘画之间的相互渗透第十一章 图像与文字的符号特性及其在叙事活动中的相互模仿 一、作为叙事媒介的图像与文字 二、图像的“双重性质”与文字的抽象化 三、图像叙事与文字叙事的相互模仿:内容与形式附录 建筑空间与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一、引论:分类及其问题 二、明代文人的小说创作与建筑趣味 三、多重组合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与明清章回小说 四、结语后记修订版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