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
页数:4800
出版社: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5330937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根据盟军第一统帅部《总命令第一号》关于受降区域的划分,向中国战区投降的日军有陆军的中国派遣军、驻台湾第十方面军、驻越南北部第三十八军,海军的中国方面舰队、高雄警备府等。
1945年8月25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发布命令,将中国战区划分为16个受降区(后略有调整):北越地区、广州地区、汕头地区、长衡地区、江西地区、杭州地区、沪宁地区、武汉地区、徐蚌地区、平津地区、山西地区、洛阳地区、开封地区、山东地区、热察绥地区、台湾地区,同时设立100处缴械点,并指定受降主官,准备接受日军投降。
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总受降仪式在南京举行。驻华日军第一指挥官冈村宁次现场签署投降书,并由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将降书递交给中国受降主官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此后,中国战区分16个受降区,参照南京总受降仪式,举行分区受降仪式,并具体办理接受日军投降缴械事宜。
中国战区受降从1945年8月21日芷江洽降开始,经南京总受降仪式,到1946年2月各分区受降结束,历时半年,共完成了对128万余日军的受降事宜。
作者简介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是集中典藏中华民国时期(1912–1949)历届中央政府及直属机构档案的中央级国家档案馆,馆藏总量为225万余卷,约 4500万件。馆址在南京市中山东路309号,原为“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史料陈列馆”旧址,由我国著名建筑大师杨廷宝设计,于1936年建成。档案库房、阅览大厅和业务大楼等建筑均为1950年代后仿照宫廷建筑风格相继建成。为集中管理国民政府遗留在南京的档案,1951年2月1日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南京史料整理处成立,其后又从成都、重庆、昆明、广州和上海等地接收了大量国民政府中央机构的档案,奠定了馆藏档案的基础。1964年4月,南京史料整理处改隶国家档案局,更名为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由郭沫若先生题写了馆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设有保管处、利用处、整理编目处、史料编辑处、研究室(民国档案杂志社)、技术处、信息化处和全国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等业务机构,专门从事民国档案的收集、保管、保护、整理、编目、接待利用和编研出版等工作,结合缩微复制、数字化扫描等手段,对馆藏档案进行研究、开发与利用。编辑出版了包括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丛刊、丛书在内共140余种上亿字的档案史料,并创办了《民国档案》杂志。接待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各地和美、日、英、法、德等国家的中外查档者60万人次以上。
经过几代档案工作者的努力,民国档案在存史资政、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出了愈加显著的作用。
相关资料
新华网:
据了解,这是中国战区受降档案首次系统公开。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馆藏的尚未系统公开的珍贵受降档案为基础,重温那段中华民族抗日御侮的光辉历史,以严正而无可辩驳的史实批驳日本右翼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谬论,体现了中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太国际秩序的缔造者与国际和平的维护者的地位。
人民网:
重温历史,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史料展南京开幕。让人们重温中华民族抗日御侮的光辉历史,用史实批驳日本右翼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谬论。
凤凰网:
8月10日,一批二战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及南京受降仪式文物,首次系统地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内展出。其中大量存档与当时国民政府“国史馆”内的八路军、新四军抗战资料,也首次集中公开,再现了当年国共合作、抵抗日军的悲壮历史。
网易新闻:
10日下午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的《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展览共分为“全民族抗战”、“日本战败投降”、“中国战区总受降”、“分区受降”、“解放区抗日军队自主受降”5个部分,展出受降历史照片200余幅,珍贵受降档案100余件,以及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馆馆藏相关文物近30件。其中,南京博物院借展的中方代表何应钦在南京中国战区受降仪式上签字使用的文具六件套,为南博的“镇馆之宝”之一,它们见证了受降的辉煌时刻。
本书特色
《中国战区受降档案》(全12册)是对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主战场之一的中国战区,接受日本投降的珍贵史料档案的整理和汇编。
本套档案资料集分为12册,按照受降单位和受降区编排,分为16个单元,即中国战区受降,第一战区新郑地区受降,第二战区山西地区受降,第三战区杭州、厦门地区受降,第五战区许昌、郾城地区受降,第六战区武汉地区受降,第七战区潮汕地区受降,第九战区南浔地区受降,第十战区徐海地区受降,第十一战区平津地区、青济地区受降,第十二战区包绥地区受降,第一方面军越北地区受降,第二方面军广州、海南岛地区受降,第三方面军京沪地区受降,第四方面军长衡地区受降,以及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台湾地区受降。
主体内容包括:冈村宁次关于日军投降事宜与中国方面的来往电报,中国战区总受降报,各地区受降报,接收日伪产业、物资文电与清单,日军投降兵力武器等统计表,日军投降兵力分布图,日军投降场景照片。档案形式有:书刊类、油印(或手抄)报告类、一般文书类、照片类以及特殊形式的档案(地图、图表等),共4800余页,将面向世人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