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宋才发主编
页数:292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363849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通过村庄经济的的调查,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龙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并说明民族文化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作者简介
宋才发 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 教授 博导 。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多年来,研究成果丰硕,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内外期间发表论文多篇。
本书特色
“本书旨在通过村庄经济的的调查,系统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天龙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并说明民族文化在村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作用。
”
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农村一、天龙村概况及历史变迁(一)天龙村的区位及基本概况(二)天龙村的形成与民族构成(三)天龙村行政建制与民族关系(四)天龙村的集体经济(五)天龙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二、天龙村的农业(一)天龙村的传统种植业(二)天龙村的耕地农作物(三)天龙村的林木水资源(四)天龙村的耕作方式(五)天龙村的生产工具(六)天龙村的畜牧养殖业(七)天龙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三、天龙村的工商手工业(一)天龙村的手工业(二)天龙村的手艺人(三)天龙村的工艺品(四)天龙村工艺品市场(五)天龙村的工商贸易(六)天龙村集贸市场四、天龙村的旅游业(一)天龙村旅游资源概况(二)天龙村的旅游政策与规划(三)天龙旅游开发模式(四)天龙村旅游产品(五)天龙村旅游业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五、天龙村的学校教育(一)天龙村教育事业发展(二)天龙村技能培训教育六、天龙村的经济制度(一)天龙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二)天龙村居民的基本权利(三)天龙村居民的土地权利(四)天龙村的村民自治情况(五)天龙村的经济管理制度(六)天龙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七、天龙村的社会福利保障(一)天龙村的人口与家庭状况(二)天龙村的拥军优属保障福利(三)天龙村的医疗保障(四)天龙村的养老保障(五)天龙村的丧葬保障八、天龙村的经济政策(一)天龙村的经济发展政策(二)天龙村的互助帮扶政策(三)天龙村的集体救济政策(四)天龙村的旅游开发政策(五)天龙村的福利政策九、天龙村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生活(一)天龙村的饮食习惯(二)天龙村的服饰文化(三)天龙村的居住文化(四)天龙村的节日文化(五)天龙村的宗教生活(六)天龙村的婚丧文化第二部分 农户十、天龙村富裕家庭(一)靠手艺致富的张恒家(二)便民利民的吴立昌家(三)勤劳智慧的郑锦贤家(四)经营“忆江南”农家乐餐馆的吴光美家(五)吃苦能干的陈先伦家(六)年轻有为的多种经营能手陈先莲家(七)年轻有为的陈丽家(八)生活殷实的郑锦龙家(九)天龙村富裕家庭经济发展探析十一、天龙村中等家庭(一)“留守”青年陈家强家(二)努力创业的金祺高家(三)村民“点赞”的乡村好医生郑井莲家(四)见证农耕人生活变迁的郑铭钊家(五)勤劳朴实的郑汝萍家(六)聪慧能干的郑春兰家(七)朴实善良的郑晶秀家(八)积极奔富的郑江国家(九)对天龙村中等家庭的思考十二、天龙村贫困家庭(一)积极乐观的刘菊华家(二)因劳动力不足致贫的谢达琴家(三)因残致贫的谭家香家(四)因病致贫的赵桂琴家(五)低保户张祥林家(六)因学致贫的陈国家(七)艰苦度日的李明秀家(八)对天龙村贫困家庭发展的思考第三部分 农民十三、天龙村村干部(一)天龙村党支部书记何忠金(二)天龙村村委会主任沈向东(三)天龙村妇联主任郑凤鸣(四)天龙村民兵连连长郑荣发(五)天龙村村会计陈德洪十四、天龙村致富能人(一)精明能干勤劳致富的郑汝燕(二)善于把握发展时机的宾馆老板黄成风(三)见证天龙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郑海龙(四)不向命运屈服,坚守诚信底线的郑荣祥(五)经营根雕和傩戏面具生意的郑冬湘(六)经营男装店奔小康的王巧云(七)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兴盛(八)经营屯堡古酒的周尔权十五、天龙村普通农民(一)80后自主创业者尹先梅(二)热情健谈的郑培云老人(三)心灵手巧的周红(四)外出务工者郑锦祥(五)朴实善良的陈德贵老人十六、天龙村妇女代表(一)“妇女之家”的掌门人郑井芬(二)坚强能干的女强人王萍(三)天龙屯堡刺绣女传人田茂芬(四)驿茶站的陈中秀(五)顶起半边天的贤妻良母毛敬琦
附录附录l 天龙村村规民约附录2 天龙村“三无三有”创建目标附录3 天龙村财务管理制度附录4 天龙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附录5 天龙村述职述廉制度附录6 天龙村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人员工作守则附录7 天龙镇天龙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附录8 天龙村经济调查问卷选
第一部分 农村一、天龙村概况及历史变迁(一)天龙村的区位及基本概况(二)天龙村的形成与民族构成(三)天龙村行政建制与民族关系(四)天龙村的集体经济(五)天龙村的民主法制建设二、天龙村的农业(一)天龙村的传统种植业(二)天龙村的耕地农作物(三)天龙村的林木水资源(四)天龙村的耕作方式(五)天龙村的生产工具(六)天龙村的畜牧养殖业(七)天龙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三、天龙村的工商手工业(一)天龙村的手工业(二)天龙村的手艺人(三)天龙村的工艺品(四)天龙村工艺品市场(五)天龙村的工商贸易(六)天龙村集贸市场四、天龙村的旅游业(一)天龙村旅游资源概况(二)天龙村的旅游政策与规划(三)天龙旅游开发模式(四)天龙村旅游产品(五)天龙村旅游业的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五、天龙村的学校教育(一)天龙村教育事业发展(二)天龙村技能培训教育六、天龙村的经济制度(一)天龙村的经济发展状况(二)天龙村居民的基本权利(三)天龙村居民的土地权利(四)天龙村的村民自治情况(五)天龙村的经济管理制度(六)天龙村的经济发展规划七、天龙村的社会福利保障(一)天龙村的人口与家庭状况(二)天龙村的拥军优属保障福利(三)天龙村的医疗保障(四)天龙村的养老保障(五)天龙村的丧葬保障八、天龙村的经济政策(一)天龙村的经济发展政策(二)天龙村的互助帮扶政策(三)天龙村的集体救济政策(四)天龙村的旅游开发政策(五)天龙村的福利政策九、天龙村的风俗习惯与文化生活(一)天龙村的饮食习惯(二)天龙村的服饰文化(三)天龙村的居住文化(四)天龙村的节日文化(五)天龙村的宗教生活(六)天龙村的婚丧文化第二部分 农户十、天龙村富裕家庭(一)靠手艺致富的张恒家(二)便民利民的吴立昌家(三)勤劳智慧的郑锦贤家(四)经营“忆江南”农家乐餐馆的吴光美家(五)吃苦能干的陈先伦家(六)年轻有为的多种经营能手陈先莲家(七)年轻有为的陈丽家(八)生活殷实的郑锦龙家(九)天龙村富裕家庭经济发展探析十一、天龙村中等家庭(一)“留守”青年陈家强家(二)努力创业的金祺高家(三)村民“点赞”的乡村好医生郑井莲家(四)见证农耕人生活变迁的郑铭钊家(五)勤劳朴实的郑汝萍家(六)聪慧能干的郑春兰家(七)朴实善良的郑晶秀家(八)积极奔富的郑江国家(九)对天龙村中等家庭的思考十二、天龙村贫困家庭(一)积极乐观的刘菊华家(二)因劳动力不足致贫的谢达琴家(三)因残致贫的谭家香家(四)因病致贫的赵桂琴家(五)低保户张祥林家(六)因学致贫的陈国家(七)艰苦度日的李明秀家(八)对天龙村贫困家庭发展的思考第三部分 农民十三、天龙村村干部(一)天龙村党支部书记何忠金(二)天龙村村委会主任沈向东(三)天龙村妇联主任郑凤鸣(四)天龙村民兵连连长郑荣发(五)天龙村村会计陈德洪十四、天龙村致富能人(一)精明能干勤劳致富的郑汝燕(二)善于把握发展时机的宾馆老板黄成风(三)见证天龙村旅游经济发展的郑海龙(四)不向命运屈服,坚守诚信底线的郑荣祥(五)经营根雕和傩戏面具生意的郑冬湘(六)经营男装店奔小康的王巧云(七)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兴盛(八)经营屯堡古酒的周尔权十五、天龙村普通农民(一)80后自主创业者尹先梅(二)热情健谈的郑培云老人(三)心灵手巧的周红(四)外出务工者郑锦祥(五)朴实善良的陈德贵老人十六、天龙村妇女代表(一)“妇女之家”的掌门人郑井芬(二)坚强能干的女强人王萍(三)天龙屯堡刺绣女传人田茂芬(四)驿茶站的陈中秀(五)顶起半边天的贤妻良母毛敬琦
附录附录l 天龙村村规民约附录2 天龙村“三无三有”创建目标附录3 天龙村财务管理制度附录4 天龙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制度附录5 天龙村述职述廉制度附录6 天龙村远程教育接收站点管理人员工作守则附录7 天龙镇天龙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附录8 天龙村经济调查问卷选







![[藏族]-营官村调查-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2/20120407/B5445725.jpg)



![南流寺村调查[汉族]-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5/20150214/B6788517.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