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立人 著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
ISBN:978751261407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惨败 ; 完胜两篇, 主要内容包括: 战争的导火索 ; 同古城下的钢铁雄狮 ; 平满纳会战的泡影等。
作者简介
陈立人,广东省雷州市唐家镇后步村人。1950年12月出生,1972年入伍,原任解放军画报社副社长兼高级编辑。大校军衔。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他在部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同时进行文学创作。1988年发表第1部长篇纪实文学著作《中正剑之梦》得到广泛好评,并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首届图书奖,为文学界瞩目,并被评为第三届全国很好畅销书。之后,又发表纪实文学著作《孤独八百壮士》《冯玉祥》《重整金瓯》《行行止止》《高天厚土》等,共约200余万字。
本书特色
整整70年前,为争夺丛林、争夺道路、争夺生存而发起的缅北、滇西抗战,以日军的全军覆灭、中国远征军的辉煌胜利而告终。当时有人说:缅北抗日的胜利是盟军会师东京的先声;从缅北重新打通的国际通道是直捣东京的胜利之路。
但是,人们是否记得,在缅北和滇西的茫茫丛林里、漫漫公路下,曾经躺下的中国远征军10万余具遗骸;是否知道那场战争的艰困、惨烈和悲壮?
从1942年2月开始的第一阶段作战,短短5个月,中国远征军投入10万精锐,结果惨败而归,损失战斗人员一半以上。曼德勒大撤退,杜聿明的部队挣扎在尸体横陈的野人山中;戴安澜、胡义宾、齐学启等将军在撤退中殉国;而丛林里的女兵们成为zui不幸的一群人……
目录
滇缅路:一条胜败攸关的国际运输线
车轮滚滚,10万精锐出征缅甸
蒋介石训诫:入缅作战能胜不能败
中英军联合作战,美国参谋长踌躇满志
第二章同古城下的钢铁雄师
在缅甸南部狭长地带,日军向英军发起绞肉机式攻击
接过同古城防,戴安澜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谁是中国远征军战场指挥官
皮尤河前哨战,中国军队给日军当头一棒
同古作战白热化,戴安澜写下遗书决心死战
危急关头,蒋介石命令第200师突围
第三章平满纳会战的泡影
愚人节那天,史迪威与蒋介石就指挥权问题摊牌
蒋介石再次入缅部署作战
杜聿明心旌飘荡,决心在平满纳大干一场
日军从东路偷袭,我军一个整师部队突然不见踪影
第四章仁安羌救援
孙立人出任缅甸故都卫戍司令
傲慢的英军司令屈尊向中国军队求援
7000英军获救,孙立人获得一串盟军勋章
第五章曼德勒大溃退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中国远征军阵脚大乱
蒋介石连降金牌,遥控指挥,杜聿明回天无力
日军攻占腊戍,掐住了中国远征军的咽喉
总撤退,是中英指挥官下达的最没有争议的命令
密支那失守,中国远征军归国之路又被切断
第六章归国无路
部署撤退,孙立人与杜聿明各持己见,不欢而散
焚毁战车火炮,新22师弃车上山
日军围追堵截,杜聿明部陷入野人山绝地
第96师辗转高黎贡山,回国之时只剩3000残兵
第七章缅北茅邦传来噩耗
缅甸战败,惩办找不到人,奖励想起了第200师
戴安澜用良心打仗,毅然冒险北进
与友军失去联系,第200师孤军夜过南渡河
突遭日军伏击,收拢残部,却不见师长
遥望国境,将军倒在异国的土地上
第八章孙立人率师退入印度
退往印度路上,到处是英军遗弃的战车火炮
新38师撤到印度,英国人无礼要求缴械
霍马林遭遇敌军,齐学启将军以鲜血书写传奇人生
参加盟军阅兵式,英国人对中国军队刮目相看
第九章史迪威的雄心与困惑
韦维尔揶揄史迪威:“将军脱险,值得庆贺”
“西瓜事件”,导致总司令与参谋长之间矛盾总爆发
史迪威:“我们没有被征服,必须打回缅甸。”
第十章太阳浴血
在日军铁蹄下,缅甸乃至东南亚都在颤抖
占领仰光,“皇军”兽性大发
日军傀儡政府挂牌,缅甸百姓痛哭流涕
第十一章野性野人山
野人山里文明与野蛮的冲突
人类由文明跌进野蛮,竟然就在一夜之间
十来个玉米棒子的代价:多个士兵和野人死于非命
野人山里的篝火:一个跨越文明的歌舞之夜
第十二章丛林里的女兵们
野人山里最为不幸的一群人
猴子与人的战争:女人的最后防线崩溃
饥饿和伤病夺走多少热血健儿的生命
豸虫和瘴疠让细皮嫩肉的女兵们惨不可言
大胡子男兵和5个女兵的生死征程
第十三章丛林大救援
杜聿明和他的部队挣扎在尸体横陈的丛林中
总司令和参谋长闹僵,美国特使带来了耐人寻味的“口香糖”
走出野人山,第5军残部没有一个像人样儿的人
第十四章沸腾的蓝姆迦
“打回缅甸去!”中国驻印军x部队发出了吼声
晨曦中,兵营里军旗飘扬,战歌嘹亮
“丛林食谱”让中国官兵长见识,长胆量,长本领
野人别动队:一支独特的抗日战斗队
第十五章x部队与Y部队
史迪威将军说,鱼儿已经上钩
从国内空运新兵,蓝姆迦兵营越来越热闹
中国军官被撤职,让蓝姆迦兵营炸了窝
组建Y部队,滇西成为对日作战前线
第十六章印缅边境的战斗
反攻缅甸,“茶碟”计划和“长炮”计划相互打架
列多丛林里,藏龙卧虎,隐伏着数万精兵
日军策划新的战略进攻,缅甸在战栗
闯过鬼门关,密集的炮火把守关日军打蒙了
修筑中印公路,缅甸之战成为激烈的交通战
第十七章英雄的独木林
中外丛林作战史上一场独特的战斗
“树顶战场”,敌我双方在一棵大树上展开搏斗
洞穴作战,敌方阵地紧贴我方阵地
大榕树像一根拴马桩,把日军死死拴住
第十八章开罗的暖冬
丘吉尔的骄横态度,让蒋介石感到愤怒
剖陈利害,罗斯福把丘吉尔拉回缅甸丛林中
作为开罗会议参加国,中国代表团常常坐冷板凳
《开罗宣言》的发表,是中国人的盛大节日
第十九章扬威胡康河谷
中国军队反攻缅北,打乱了日军的作战部署
激战胡康河谷,X部队一路摧枯拉朽
发起总攻,孟关城外尸横遍野
水陆空立体作战,瓦鲁班日军防线彻底崩溃
第二十章攻占孟拱河谷
用两只拳头砸碎敌人的两只“大螯”
斧与锯:征服丛林的两样利器
廖耀湘的紫藤杖敲开敌重兵防守的索卡道
孙立人的象脚椅,助他运筹帷幄巧妙用兵
战场成了军需库,廖耀湘和孙立人通话:恭喜发财!
第二十一章“眼镜王蛇”行动
密支那,中美军队锁定的下一个进攻目标
中美特遣队的秘密行动和“摘除心脏手术”
神兵天降,日酋尚在慰安妇的温柔乡中
突袭日军机场,“威尼斯商人”款款而来
“眼镜王蛇”行动成功!英国人颇为尴尬
第二十二章密支那攻坚战
首战失利,梅利尔身心交瘁无奈离任
再战无功,麦卡门黯然去职
第三轮攻势受挫,鲍特纳万分沮丧
攻坚乏力,韦瑟尔斯忧心忡忡
郑洞国临危受命,果断指挥,全歼守敌
第二十三章五月渡泸
对峙与冒险:日军向印度英法尔地区发动突然进攻
斡旋与摊牌:蒋介石发出渡江作战命令。
“五月渡泸”:Y部队10余万官兵突破敌人封锁,合击滇西
第二十四章滇西大反攻
腾冲攻坚:第20集团军令日军“黑风队”魂断古城
松山之战:第8军8次进攻,3000“皇军”全员“玉碎”
龙陵拉锯战:日军的“断”变为中国的“通”
第二十五章X+Y=V
中国驻印军扩编与史迪威将军黯然去职
X部队攻占八莫、南坎
第11集团军攻占芒市、遮放、畹町
X、Y部队胜利会师,中印公路全线打通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节选
《国殇:中国远征军缅甸滇西抗战秘录(第五部)》:
滇缅路:一条胜败攸关的国际运输线
缅甸在历史上是一个风光旖旎、宁静、神秘、远离尘世纷争的佛教国度,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却深深地卷入战火,兵连祸结。
战后日本防卫厅出版的关于缅甸作战的典籍中,第一句话就写道:“缅甸这一地名给日本造成深刻印象,恐怕是从它作为援蒋路线之一,突然引起世人注目的时候开始的。”
这句话可谓开宗明义,一下点到了要害。其中讲到的“援蒋路线”,就是指以仰光为出海口的滇缅路。
1941年,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旋涡,把全球搅得天翻地覆的时候。缅甸却依然风平浪静。不仅如此,由于盟国援助中国的大批物资从仰光上岸,再经滇缅路运往云南,所以,仰光在世界大战的环境中竟出奇地繁荣起来。仰光港内,悬挂星条旗、米字旗,还有镰刀斧头旗的巨轮进进出出,各种军火物资堆积如山。滇缅路车水马龙。
仰光的平静和繁荣,完全不符合日本的愿望。1941年12月23日圣诞节前夕,首批54架日本飞机空袭仰光。仰光港内硝烟弥漫,爆炸声震耳欲聋。轮船中弹起火,燃烧着的盟国旗帜从桅杆顶上飘落水中。轮船倾斜,沉没,激起巨大的水柱。火光映红水面。码头上堆积着的盟国援华物资燃烧。堆放汽车轮胎的货垛燃起大火。堆放弹药的货垛着火,接连爆炸。桶装汽油起火爆炸,巨大的火球腾上半空,码头成了一片火海。
日军的偷袭摧毁了仰光码头,瘫痪了城市,中断了滇缅路交通,举世震惊。这是继珍珠港事变后,发生在亚洲、太平洋战场上的又一重大事件。
缅语意为“战争终结”的仰光,自此成为一场新的战争的起点。
日本觊觎缅甸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中日之间的全面战争。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41年,已经打了5个年头。贪婪的日本“皇军”已经占领中国大半领土,并且切断了中国大陆经中国香港、越南与同盟国的通路,包围了中国,但是仍然不能制服中国。日军大本营认为,滇缅路畅通、外国援助物资源源不断输入,是中国人不肯服输的重要原因。只有掐断滇缅路,才能最后置中国于死地。同时,缅甸和印度同是英国人的殖民地,攻占缅甸,进而夺取印度,可以彻底肃清英国在亚洲的势力,并实现日、德、意军队在中东地区会师。最终完成轴心国的全球战略。
因而,早在1941年春,日本大本营在制订庞大的南方作战计划时,便把太平洋和印度洋同时纳入他们的作战范围,确定日军未来的作战目标为“东面暂从威克岛经马绍尔群岛到俾斯麦群岛(尤其是拉包尔)一线,西面大致以缅甸作为重点保卫区域”。于是,居心叵测的日本军队在一只手伸向太平洋的珍珠港的同时,另一只手悄悄伸向更加深远的印度洋北侧的仰光港。
日军进攻缅甸的战车就这样不可抑制地隆隆启动了。
对坚持抗战的中国政府来说,缅甸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抗战头几年,中国与盟国的联系主要有4个通道:东边的香港,南边的桂越和滇越铁路,西北的新疆,以及西南的滇缅公路。可是,后来香港和越南相继陷落,而疑神疑鬼的蒋介石不愿意走西北路线,他害怕苏联在运进军火的同时,把赤化思想也一起运进中国。他曾恼怒地训斥一位热衷于西北运输线的交通部次长,说:“运,运,运,再这样下去,中国都成了赤色世界。”
因此,滇缅路成了中国巨人最后一根输血管。盟国援华物资,通过这条运输线,源源不断地运人中国。滇缅路是一个完备的运输体系。它北起昆明,南至仰光,包括仰光港、缅甸铁路和滇缅公路。援华物资从海路运抵仰光港,再通过铁路运至缅北的腊戍,在腊戍通过滇缅公路转运昆明。在这个交通体系中。滇缅公路尤为引人注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