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车峰编著
页数:238
出版社: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60098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结合作者近年来的教学和研究,《非营利组织管理》力图理论联系实际,努力为读者展现一个较为清晰的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学科框架,介绍非营利组织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相关知识。全书共分为9章,第一章至第三章是非营利组织的概论部分,主要介绍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知识、国外以及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第四章至第九章是非营利组织的具体管理部分,分别从战略管理、领导、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和评估这6个方面进行阐述。从《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形式来看,各章均依照主要内容、学习重点、课前准备、章节内容、复习思考、案例材料、阅读和参考文献的框架来展开论述。作为教科书,这样的形式安排可能更适合教师开展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 《非营利组织管理》适合本科生的教学使用,也可以供研究者和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车峰,男,1982年生,博士,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教师,先后主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国家民委及北京市社科联等多项课题,中央民族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出版著作2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及其发展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的角色、功能与分类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的局限
第二章 国外非营利组织
第一节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主要国家的非营利组织
第三节 国际非政府组织
第三章 中国非营利组织
第一节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演变进程
第二节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现状
第三节 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未来发展
第四章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内涵及作用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战略的准备与制定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战略的实施与控制
第五章 非营利组织领导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领导概述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领导技能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领导的选择和培养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领导机构与决策
第六章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第二节 志愿者及志愿者管理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专职员工的管理
第七章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概述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核算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活动
第四节 非营利组织的纳税问题
第八章 非营利组织营销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营销概述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的内外部营销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的公共关系
第九章 非营利组织评估
第一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概述
第二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理论
第三节 非营利组织评估的系统设计
第四节 国外非营利组织评估模式
第五节 我国非营利组织评估的发展
节选
《非营利组织管理》: 二、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在企业战略管理的示范性影响下,非营利组织为了应对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刺激和竞争,确保组织可持续发展,将战略管理引入组织管理之中。美国学者波兹曼和史陶斯曼也认为,各种非营利组织必须进行战略管理,才能解决非营利组织中所发生的问题,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对于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的内涵,纳特和巴可夫在《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领导手册》一书中指出:战略管理处理这样一个关键问题,即为面临着日益增加不确定性的未来的组织进行定位;战略管理通过产生用以指导战略行动的计划、计谋、模式、立场和观点而为一个组织创造焦点、一致性和目的。由此我们可以将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定义为:非营利组织根据内外部环境确定其未来发展的战略使命、愿景和目标,并为实现它们而开展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活动的动态管理和一系列决策的过程。 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同企业、政府机构的战略管理相比,既有相似之处,也有独特的地方。相似之处在于,三者的战略规划都是根据组织的环境来决定所欲完成的目标,明确发展的方向,以及面临多变的环境如何达到目标;相异之处在于三者的核心使命不同,带来的内外驱动力也不同。这三个部门的组织管理方式不同,和战略管理也有很大的关联。非营利组织的最高权力机关是理事会,代表的是社会公共利益;企业有明确的所有者,在现代企业中董事会是所有权的代表,它代表的是董事们的利益;政府机构虽然也代表公共利益,但隶属于自上而下的权力体系,并要实现各种社会力量的平衡。 在方法上,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借鉴了不少企业战略管理的概念和工具。然而,相对于企业以利润为中心,非营利组织具有宗旨为先、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特点,这使得非营利组织的战略管理与企业的战略管理相比具有不同的特征: (一)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更重视公益目标和使命宗旨 非营利组织运行的动力来自于组织的使命而非可分配的利润,因此,相对于以利润为中心的企业组织,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更重视组织宗旨的确定和实现,而非经营利润。 (二)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需要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和一致认可 和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要面对更多的群体:顾客、捐赠者、志愿者、理事、专职员工、社区等,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差别较大,存在复杂的利害关系。因此,非营利组织的战略规划过程需要包括监管主体、受益主体、捐赠主体、志愿者和内部员工、理事会成员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的广泛参与,并在反映不同利益群体诉求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性的认识,以确保组织使命的实现。而企业只要获利高,基本上能使企业内外上下都满意。 (三)非营利组织战略管理具有公开性和透明性 这与非营利组织公益产权的属性有关,作为社会公众所共有的产权,非营利组织需要接受公众的监督,这对非营利组织来说既是法定的义务,也是社会公众天然的权利。因此,非营利组织必须坚持信息公开和透明,表现在战略管理上,就是要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参与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途径,并征求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就战略定位和目标达成一致。同时,非营利组织的战略定位、目标、战略实施情况及战略评估结果等信息需要向公众公开,以接受社会的监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