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毛静著
页数:262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774735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邓子龙传》是一本用确实史料文献和历史文化遗迹材料写就的明代历史人物邓子龙一生经历和成就的文化读物。作者通过查阅大量丰富的文献史料,结合实地走访一些邓子龙史迹留存地搜集的文献史料撰写而成。作者毛静用通俗的语言和丰富的文献史实以及实地调查的图像资料,讲述了邓子龙的一生及其历史文化贡献,具有很强的史料性,同时也不乏阅读性。其关于邓子龙在朝鲜半岛抗倭事迹的记录,更是体现了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往史实。
本书特色
《邓子龙传》是作者毛静通过查阅大量丰富的文献史料,结合对邓子龙史迹留存地的实地考察,撰写的首部全面、真实、系统反映明代名将、民族英雄邓子龙传奇人生与军事成就的学术性传记读物。《邓子龙传》是江西地方史学者、邓子龙研究资深专家毛静历经二十年史料搜集整理的扛鼎之作,不少史料与遗址的发现均为首次披露,填补了众多历史空白。作者用详尽的文献史料和通俗的语言讲述了邓子龙的一生及其历史文化贡献,其关于邓子龙在朝鲜半岛抗倭事迹的考察记录,更是体现了中国与朝鲜半岛的交往史实。作者还考证研究了邓子龙与努尔哈赤的关系,解开了清朝奉祭邓将军之谜。《邓子龙传》的出版,代表着国内外邓子龙研究的高水平,将为明朝中后期政治军事史、中韩关系史提供有力的学术支持。
目录
第二章 征战闽广
第一节 投笔从戎
第二节 崭露头角
第三节 征剿海贼曾一本
第四节 征剿惠州山寇
第三章 铜鼓石守备时期
第一节 回调江西
第二节 李大鸾起事始末
第三节 设立铜鼓营
第四章 黔楚时期
第一节 武靖参将
第二节 五开兵变
第三节 优游黎靖
第五章 云南御缅
第一节 缅甸崛起
第二节 岳凤叛国
第三节 入滇抗缅
第四节 姚关之战
第五节 智擒罕虔
第六节 三尖山之战
第七节 刘邓破缅
第六章 锐意封疆
第一节 百废并举
第二节 襄成西南第一功
第三节 李邓恩怨
第四节 李材之案
第五节 尚友时贤
第七章 蒙冤受屈
第一节 姚安兵变
第二节 不白之冤
第三节 开创新平
第四节 解甲归田
第八章 精忠报国
第一节 侵朝战争
第二节 起复东征
第三节 中朝水师并肩作战
第四节 壮烈殉国
第五节 英雄身后
附录
邓子龙与清代“堂子”所祀邓将军关系考
——兼论孟森先生(《清代堂子所祀邓将军考》
邓子龙大事年表
主要征引书目
节选
《邓子龙传》: 第一节投笔从戎罗洪先积极支持邓子龙弃文就武是十分有远见的。首先,科举制度发展到明代中后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书人的需求,江西是人文荟萃之地,仅以明清两代为例,两朝共举行203次科举考试,共有进士51624人,江西一省就得4988名(其中明代3148人),占进士总数的9.65%,光状元就有20名(其中明代17人)。由科举所铺设的通天之路固然对莘莘学子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但能如愿以偿成为进士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江西每科乡试有成千上万的考生为此拼杀科场,可谓艰苦卓绝。而且这些人读书时许下的雄心壮志很可能在取得功名后却无法付诸实施,只能随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对曾经出身于同一阶段的人进行统治和奴役。罗洪先中状元时年仅25岁,他的外舅太仆卿曾直祝贺他。罗洪先淡淡地说:“儒者事业有大于此者,此三年一人,安足喜也。”可见他对功名利禄有着正确的认识,在罢职之后更绝意仕进。 而此时的大明帝国却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一方面嘉靖皇帝日事玄修,殆于政务,大臣营私舞弊,互相倾轧,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也不断加深,局势动荡不安。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甚至发生了明代财政史上第一次经济危机,国用日蹩,大明帝国似乎已到江河日下、盛极而衰的地步。而嘉靖时期最严重的危机“南倭北虏”,一直困扰着这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倭扰于南,狄窥于北,调兵转饷,征输四方”。“南倭北虏”对明朝的社会生产力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如果说北方的游牧民族对明朝的破坏是间歇性有规律性的话,而旷日持久的倭寇的侵扰已逐渐发展成为明朝的心腹之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嘉靖倭患的来龙去脉进行简单的梳理。 所谓倭寇,就是从事对我国沿海进行武装抢劫、杀人放火的日本海盗集团,其中掺杂着一些不满于“海禁”政策、铤而走险的中国海盗。《三才图会》云:“日本国,即倭国,在新罗国东南大海中,依山岛居九百里,专以沿海寇盗为生,中国呼为倭寇。”明朝的倭寇问题几乎与整个明朝历史一样长久。 早在开国之初倭寇就频频袭扰沿海,由于明朝统治者凭借强大的国力,大力巩固海防,不断打击倭寇势力,其未成气候。14世纪初,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封建诸侯割据一方,相互混战,不论是战争中的失败者还是胜利者,都把贪婪的眼光投向了中国,纠集一些武士、商人、浪人勾结中国沿海奸民奸商到中国进行走私和武装抢劫等海盗活动。“嘉靖倭乱”的最大特点,是中国沿海势族、走私商人和奸民的介入,并逐渐构成倭寇的主要成分。“夫海贼称乱,起于沿海奸民通番互市,流人十二,宁绍十五,漳泉、福人十九,虽既称倭夷,其实多编户之齐民也。”“今之海寇,动计数万,皆托言倭奴,而其实出于日本者,不下数千,其余则皆中国之赤子无赖者入而附之耳。 大略福之漳郡居其大半,而宁、绍往往亦间而有之,未尽为倭也。”加上掺杂着纯粹、半纯粹的农民起义,这些人或是与倭寇勾结,或是走向抗倭道路,一时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给定性带来了很大困难,但有一点可以提供重要依据:他们是否对社会造成危害,是否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损失等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