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武立德 主编
页数:228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
ISBN:978710505543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察哈尔蒙古的社会经济是畜牧业,农业只是兼营。屯垦初期,博罗塔拉的1800名察哈尔兵丁初种田的只有160名,占总人数的11.25%。1777年,伊犁将军伊勒图下令“请再由两翼通融增派80名兵”,这样种田的察哈尔人增为240名。这些兵丁种的粮食不仅够每个人食用,而且还援助老弱病残、没有能力种田之户。察哈尔因上缴多余粮食,得到了清廷的嘉奖,清廷将多余粮食以每石小麦折羊3只赏给察哈尔兵丁。
清嘉庆年间始,察哈尔营的屯田亩数扩大,大营盘(今陣乐市市境)、小营盘、青得里、达勒特等地成为其屯地,在博尔塔拉河流域共屯m3200亩。驻牧于今温泉县的察哈尔营左翼屯田于哈日布呼、安格里格、查干屯格等地。
博尔塔拉河两岸察哈尔人民基本上在沿河地带耕种农田,博尔塔拉河北坡山地用山泉灌溉,河南岸土地挖渠道灌溉。清嘉庆五年至七年,松筠在任察哈尔首领队大臣期间,率领察哈尔军民在尔尔塔拉廾凿了一条大水渠,名为“皇渠”,察哈尔蒙古称为
“响根布呼”,意为“政府出资修的渠”,水渠长逾10公里,可灌溉13600亩地。1852年,由察哈尔蒙古崔兰带领一伙种地人,在亚曼塔木修建昆都仑托干水渠,“昆都仑”意为“横着”,因把博尔塔拉河水横着引水,故名。1878年3月,代理察哈尔营领队大臣的锡伯营总管喀尔莽阿,率领数百名锡伯官兵前往博尔塔拉同察哈尔蒙古军民一道开始在陣尔塔拉屯种军粮。为了垦荒种地,喀尔莽阿率领察哈尔及锡伯军民挖了“哈日布呼”及“夏日布呼”两条大渠,开垦约万亩耕地利.粮.经过不懈努力.粮食大获丰收,不但解决了屯尾官兵的温饱和察哈尔营官兵的粮食,而且还供收复伊犁的北路军食用。由于“囤积军粮,收获出力”,1881年3月,清廷特给喀尔莽阿“优叙”,授领队大臣印信。
民国时期,温泉县各地陆续开挖安格里格渠、佳木斯伦渠、新布呼渠等,并先后修建了一些田间渠道。小营盘古勒查干村堪布喇嘛出资从博尔塔拉河开挖了一条水柒,可灌溉800亩地,当年该村农作物收获量比上年增加了1倍,受到省政府的嘉奖。1942年据统计,陣乐县共修建了渠道2l条,全长36l公里,总计灌溉面积为22718亩。
由于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地生产条件也不断得到改善,屯田规模不断扩大。察哈尔营旗屯收效是很大的,农业又促进了牧、仅的补充,粮食除供牧民生活所需,还可以用做牧畜饲料。
察哈尔营作为清朝统一新疆后的第一批拓荒者之一,察哈尔军民开垦土地,兴修水利,促进了博尔塔拉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为清代博尔塔拉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们屯田所获粮食,不仅自己食用,有时多获粮食还上缴官府,为当地驻防军提供军粮。
第三节土尔扈特西路驻牧精河
继察哈尔蒙古西迁新疆进驻博尔塔拉之后,土尔扈特蒙古又东归祖国,其中西路一旗驻牧精河一带,同样在博尔塔拉的历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将世世代代引以为傲。
一、土尔扈特汗国的建立与瓦解
17世纪初以来,土尔扈特部游牧于额尔齐斯河中、上游一带。由于卫拉特蒙古与东蒙古二次战争的失利及卫拉特诸部内乱,促使和鄂尔勒克率领土尔扈特部众西迁至未被俄国控制的伏尔加河下游,开始了初创土尔扈特汗国的艰辛历程。
土尔扈特来伏尔加河流域后,曾把这里当作理想的牧地,但沙俄并没有停止对土尔扈特部的吞并活动。沙俄一方面开始向伏尔加河流域扩张势力,另一方面利用土尔扈特部和准噶尔部的矛盾,煽动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浑台吉与沙俄军队共同进攻土尔扈特部,但遭到拒绝。
面对沙俄的武力威胁,土尔扈特部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土尔扈特首领和鄂尔勒克英勇献身疆场。和鄂尔勒克的长子书库尔岱青继承父位后仍不屈服沙俄的压力,继续进行激烈的反抗。沙俄使用武力没有能使土尔扈特屈服,继而采用改信宗教的办法对其实行控制。土尔扈特蒙古信奉喇嘛教,沙俄强迫他们改信东正教,强行给土尔扈特人施行洗礼,遭到土尔扈特人的坚决反对。
和鄂尔勒克及其子孙三代执政时期,是土尔扈特汗国的初创时期,他们一方面加强与卫拉蒙古诸部、西藏达赖喇嘛以及与清王朝的联系;另一方面调整与沙俄的关系;并且加强对汗国的统治。不久,在伏尔加河下游就形成了一个以土尔扈特部为主体,包括部分和硕特、杜尔伯特在内的封建汗国。
和鄂尔勒克之孙朋楚克的儿子阿玉奇执政时期,是土尔扈特汗国的鼎盛时期。他执政之初,集中全力击败内部的异己势力,以扩大自己的统治权力,并和邻部与邻族和平往来,互派使节,也有武力征服的。通过这些活动,阿玉奇不仅统一了汗国内卫拉特蒙古诸部,对邻国和邻族的一系列外交与征战,也使得土尔扈特汗国的实力得以增强,其地位也不断提高。
远离祖国的土尔扈特人在沙皇的民族压迫下更加怀念自己的祖国。1712年,土尔扈特汗阿玉奇派使者萨穆坦等绕道西伯利亚,不远万里到北京向康熙皇帝进贡特产。土尔扈特部对祖国赤诚向往之心,使康熙皇帝深受感动,康熙对远方游子的使节给予特殊的优礼。同年,清朝派出由内阁侍读图理琛率领的使团,前往伏尔加河下游慰问流落异乡的祖国儿女。两年后,特使图理琛来到伏尔加河下游,向迁居那里的土尔扈特部转达了康熙皇帝的问候,并受到盛大的欢迎。阿玉奇与部众对祖国的政治、经济等情况极为关心,同时表示满蒙同源,自己也是祖国的儿女。
从此以后,土尔扈特与祖国常有往来,或进贡方物,或诉说苦衷。1756年,土尔扈特汗敦罗布喇什(阿玉奇之孙)遣使吹扎布等到承德避暑山庄觐见乾隆皇帝,呈献方物、贡品与弓箭袋,并表示土尔扈特决不屈服于沙俄的强压。
阿玉奇汗病逝后,土尔扈特汗位继承的纷争开始了,土尔扈特汗国陷入动乱时期。由于沙俄的干预,使本来已十分复杂的局势更显动荡。长期以来,沙俄一直想控制土尔扈特的汗位继承权,这也成了沙俄对待汗权纷争政策的出发点。在阿玉奇汗以前,这一政策遭到土尔扈特历代首领的抵制而未能得逞,经过这次动乱,终于达到了目的。然而,作为沙俄主要扶持对象的车凌端多布和靠自己的实力将前者取而代之而登上了土尔扈特汗国最高统治宝座的敦罗卜旺布,对于沙俄的控制,并不是处处俯首听命,而是在维护汗国尊严和独立的前提下,对沙俄进行抵制。1761年,阿玉奇曾孙渥巴锡承袭汗位,时年19岁。当时女沙皇叶卡德琳娜二世在对俄国农民加紧压迫剥削的同时,对土尔扈特汗国也实施高压政策,力图达到完全控制整个部落,变“土尔扈特为己属”之目的。因此,沙俄向伏尔加河流域大量移民,并对土尔扈特蒙古无休止的征兵。大量的移民,给土尔扈特蒙古的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无休止的征兵,也给每个土尔扈特家庭造成恐慌和带来灾难。1765年后,沙俄“屡征土尔扈特兵与邻国战”,“土尔扈特部众死者已达七、八万人,仍征调不已”,“户号户啼,人情汹汹”。可怕的灭族之灾,使年轻的土尔扈特汗渥巴锡忧心如焚。对祖国的无限怀念和回归祖国的强烈愿望,越来越急切地攫住每一个土尔扈特人的心。而这时,中国西北地区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实行屯田,兴修水利,天山南北呈现出一派“农桑丰收,牛羊遍野”的兴旺景象。祖国边疆的统一和繁荣的喜讯,像春风吹遍了伏尔加河草原,也吹动了土尔扈特人的思乡心弦。在这危急关头,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土尔扈特蒙古的惟一可行之路就是发动武装起义,彻底摆脱俄国统治,重返祖邦故土。
二、土尔扈特蒙古东归祖国
土尔扈特汗渥巴锡最迟在1767年初就开始酝酿东归的计划,正如渥巴锡自述:“自古以来,土尔扈特人没有像今天这样负担过如此沉重的捐税,所有的人为此感到动荡不安,这就是为什么不愿再受俄国的统治,而希望看到自己的同胞和自己原来的故乡。”因此,制定周密的东返计划,是实现起义、东返故土的首要任务,而组成强有力的领导核心,则是完成东返计划的必要前提。其中策伯克多尔济和舍楞在筹划、组织武装起义过程中,是仅次于渥巴锡的重要领导人。
……
目录
第一章蒙古族事略
第一节蒙古族来到博尔塔拉
一、成吉思汗西征,蒙古族首次来到博尔塔拉
二、蒙哥在博尔塔拉被推举为人汗
三、阿里不哥与海都叛乱
四、斡亦剌惕的崛起
五、准噶尔汗国的建立与清朝对准噶尔的用兵
第二节察哈尔蒙占西迁戍边博尔塔拉
一、察哈尔历史沿单
二、察哈尔蒙古的西迁
三、察哈尔营的设立
四、察哈尔军民的戍边及反对沙俄的侵略
五、察哈尔军民对博尔塔拉的开发
第三节土尔扈特西路驻牧精河
一、土尔扈特汗国的建立与瓦解
二、土尔扈特蒙古东归祖国
三、土尔扈特西路驻牧精河
第四节民国时期的博尔塔拉蒙古人
一、积极参与和支持辛亥車命运动
二、盛世才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博尔塔拉蒙古人
三、三区革命时期的博尔塔拉蒙古人
第二章博尔塔拉民族区域自治的建立和发展
第一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筹备和建立
一、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筹备
二、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的建立
第二节博尔塔拉民族区域自治权利的逐步实现
第三节培养和选拔蒙占族干部
第四节博尔塔拉经济稳步发展
一、工业飞速发展
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
人物索引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