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明
页数:254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205818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清代救荒法律制度的历史渊源 ; 法律对清代救荒程序的规范 ; 清代救荒中的吏治 ; 清代对蝗灾防治救济的法律规范 ; 救荒中民众诉求的表达 —— 闹赈与京控等。
作者简介
杨明,男,白族,云南剑川人,法学博士。1979年出生于云南昆明。2001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经济法系,同年进入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工作。2009年再人中国政法大学攻读法律史专业博士,2012年获博士学位。现为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法制史、中国法律思想史。
本书特色
《清代救荒法律制度研究》共包括六章。其内容分别是:第一章清代救荒法律制度的历史渊源、第二章法律对清代救荒程序的规范、第三章清代救荒中的吏治、第四章清代对蝗灾防治救济的法律规范、第五章救荒中民众诉求的表达——闹赈与京控、第六章清代灾荒时期的恤刑。
目录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文库、法学译丛总序
内容简介
绪论
一、灾荒与救荒
二、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清代救荒法律制度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清以前的救荒思想
一、《周礼》——救荒制度的设计蓝图
二、天人感应的灾异思想
三、《救荒活民书》的影响
第二节清代以前救荒法律制度沿革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主要救荒措施的确立
二、秦:报灾制度的法律化
三、汉:因灾恤刑制度化以及对救荒失职官员的惩处
四、唐:救荒责任及蠲免赋役的法律化
五、宋:法律对救荒的全面规定
六、明:清代救荒法律制度的直接参照对象
第二章法律对清代救荒程序的规范
第一节勘报灾情
一、报灾
二、勘灾
三、查赈
第二节发赈救济
一、赈米及赈银
二、赈粥
三、其他抚恤措施
第三节蠲免及缓征钱粮
一、蠲免钱粮
二、缓征钱粮
第三章清代救荒中的吏治
第一节清代救荒中的渎职及其处理
一、报灾逾限
二、匿灾不报与报灾不实
三、督办不力
第二节清代救荒中的官吏贪污犯罪及其处理
一、关于贪污的法律规定
二、救荒中贪污案例分析
第四章清代对蝗灾防治救济的法律规范
第一节清代之前关于蝗灾防治救济的思想及措施
一、蝗灾防治思想的发展
二、蝗灾防治的具体规定
第二节清代关于蝗灾防治的法律规定
一、对蝗灾的态度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三、对违反蝗灾防治救济法律规定的官员的惩处
第五章救荒中民众诉求的表达——闹赈与京控
第一节闹赈
一、闹赈的类型
二、闹赈的处理
三、闹赈的原因
第二节京控
一、被迫还是主动——灾荒中的京控之原因
二、事实还是想象——救荒中京控之案情分析
第六章清代灾荒时期的恤刑
第一节月令政治及灾异思想影响下的恤刑
一、禳灾
二、月令政治、灾异思想与恤刑
三、《周礼》中的缓刑
第二节清代灾荒时期的恤刑
一、恤刑的原因
二、恤刑的时间
三、恤刑的地域范围
四、恤刑的形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简介
绪论
一、灾荒与救荒
二、学术史回顾
第一章清代救荒法律制度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清以前的救荒思想
一、《周礼》——救荒制度的设计蓝图
二、天人感应的灾异思想
三、《救荒活民书》的影响
第二节清代以前救荒法律制度沿革与发展
一、先秦时期:主要救荒措施的确立
二、秦:报灾制度的法律化
三、汉:因灾恤刑制度化以及对救荒失职官员的惩处
四、唐:救荒责任及蠲免赋役的法律化
五、宋:法律对救荒的全面规定
六、明:清代救荒法律制度的直接参照对象
第二章法律对清代救荒程序的规范
第一节勘报灾情
一、报灾
二、勘灾
三、查赈
第二节发赈救济
一、赈米及赈银
二、赈粥
三、其他抚恤措施
第三节蠲免及缓征钱粮
一、蠲免钱粮
二、缓征钱粮
第三章清代救荒中的吏治
第一节清代救荒中的渎职及其处理
一、报灾逾限
二、匿灾不报与报灾不实
三、督办不力
第二节清代救荒中的官吏贪污犯罪及其处理
一、关于贪污的法律规定
二、救荒中贪污案例分析
第四章清代对蝗灾防治救济的法律规范
第一节清代之前关于蝗灾防治救济的思想及措施
一、蝗灾防治思想的发展
二、蝗灾防治的具体规定
第二节清代关于蝗灾防治的法律规定
一、对蝗灾的态度
二、相关法律规定
三、对违反蝗灾防治救济法律规定的官员的惩处
第五章救荒中民众诉求的表达——闹赈与京控
第一节闹赈
一、闹赈的类型
二、闹赈的处理
三、闹赈的原因
第二节京控
一、被迫还是主动——灾荒中的京控之原因
二、事实还是想象——救荒中京控之案情分析
第六章清代灾荒时期的恤刑
第一节月令政治及灾异思想影响下的恤刑
一、禳灾
二、月令政治、灾异思想与恤刑
三、《周礼》中的缓刑
第二节清代灾荒时期的恤刑
一、恤刑的原因
二、恤刑的时间
三、恤刑的地域范围
四、恤刑的形式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