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法理学-第三版

封面

作者:朱景文

页数:447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002144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30章,包括四方面的基本理论,即第一,法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概念、作用、价值、历史发展、法制、法治、法的原则等基本概念和范畴;第二,法与社会的基本理论,包括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与人权、现代化、全球化之间关系等基本理论;第三,法律运行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制定、渊源、规范、体系,法的实施、适用、法律关系、解释、责任、监督;第四,法律文化与法律思想的基本理论,包括法律文化、法律意识、中国古代、西方法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为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实践相结合,为创造反映时代特征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法理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简介

朱景文,194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国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立法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国际社会哲学与法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1987—1988,美国夏威夷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1996—1997,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院富布赖特高级访问教授;1999—2000,荷兰莱顿大学欧洲中心高级访问教授(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2003—2008,比利时布鲁塞尔欧洲法学理论研究院客座教授;2012年,日本名古屋大学法学院特任教授;2013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访问教授。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等。出版《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社会学》《比较法总论》《全球化条件下的法治国家》等著作。

本书特色

本书共分为30章,包括五方面的基本理论,即第一,法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概念、作用、价值、历史发展、法制、法治、法的原则等基本概念和范畴;第二,法与社会的基本理论,包括法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法与人权、现代化、全球化之间关系等基本理论;第三,法律运行的基本理论,包括法的制定、渊源、规范、体系,法的实施、适用、法律关系、解释、责任、监督;第四,法律文化与法律思想的基本理论,包括法律文化、法律意识、中国古代、西方法律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本书以马克思主义法学为指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实践相结合,为创造反映时代特征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特色的法理学作出自己的贡献。

目录

导论: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框架和方法 1 
第一节 法学和法理学 1 
第二节 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法理学 9 
第三节 法理学的方法论 11 
第一章 法的概念 15 
第一节 法的词源 15 
第二节 法的形式与内容 18 
第三节 法的现象与本质 21 
第二章 法的作用 29 
第一节 法与社会调整 29 
第二节 法的作用的概念和分类 34 
第三节 法的社会作用 35 
第四节 法的规范作用 39 
第五节 法的思想影响作用 40 
第六节 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42 
第三章 法的价值 46 
第一节 法的价值释义 46 
第二节 法的价值体系 49 
第三节 法的价值冲突及其解决 55 
第四章 法的历史发展 58 
第一节 法的产生 58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的变更 63 
第三节 前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66 
第四节 资本主义法律制度 67 
第五章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和发展 71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71 2 
第二节 人民民主专政和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产生 76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发展阶段 78 
第六章 法制和法律调整机制 84 
第一节 法律制度的构成 84 
第二节 法律调整及其机制 86 
第七章 法 治 91 
第一节 法治释义 91 
第二节 法治的基本要求 95 
第三节 中国的法治实践 99 
第八章 法的原则 106 
第一节 法的原则的概念 106 
第二节 法的原则的功能及适用 112 
第三节 法的原则体系 114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的基本原则 117 
第九章 法与经济 120 
第一节 法与经济的一般关系 120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经济 124 
第三节 法经济学 129 
第十章 法与政治 135 
第一节 法与国家 135 
第二节 法与民主 138 
第三节 法与政党 143 
第四节 法与社会自治 148 
第十一章 法与文化 152 
第一节 法与道德 152 
第二节 法与宗教 161 
第十二章 法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 166 
第一节 法与社会建设、社会治理的关系 166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70 
第十三章 法与人权 175 
第一节 人权的概念 175 
第二节 人权的体系 180 
第三节 法与人权的关系 184 
第十四章 法与现代化 191 
第一节 现代化和法制现代化 191 
第二节 中国的现代化和法制现代化 197 
第十五章 法与全球化 202 
第一节 全球化对法律的影响 202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和当代西方法律与全球化的理论 205 
第三节 全球治理和法治 208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 213 
第一节 法的制定与法的形成 213 
第二节 立法制度 216 
第三节 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224 
第十七章 法的渊源 230 
第一节 法的渊源的概念和种类 230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232 
第三节 规范性法律文件的系统化 236 
第四节 中国的判例 239 
第十八章 法律规范 244 
第一节 法的要素与法律规范 244 
第二节 法律规范的结构 249 
第三节 法律规则的分类 251 
第四节 法律规范的效力 255 
第十九章 法律体系 259 
第一节 法律体系的概念 259 
第二节 法律体系的结构 26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265 
第二十章 法的实施 270 
第一节 法的实施的概念与基本形式 270 
第二节 法的实施机制 273 
第三节 法的实施与纠纷解决机制 275 
第四节 法的实施的社会条件与效果 279 
第二十一章 法的适用 284 
第一节 法的适用概述 284 
第二节 司法适用 287 
第三节 行政适用 294 
第二十二章 法律关系 298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 298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种类 300 
第三节 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 302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 305 
第五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和消失 310 
第二十三章 法律解释、推理和论证 314 
第一节 法律解释的概念与发展 314 
第二节 法律解释的方法与制度 317 
第三节 法律推理 322 4 
第四节 法律论证 327 
第二十四章 法律责任 331 
第一节 法律责任的概念和分类 331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本质和功能 334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素 336 
第四节 法律责任的实现 339 
第二十五章 法律监督 345 
第一节 法律监督的概念、种类和意义 345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监督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348 
第三节 我国国家法律监督的基本形式 352 
第四节 我国的社会监督 357 
第二十六章 法律文化 362 
第一节 法律文化的概念和分类 362 
第二节 法律文化与法系 368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文化 372 
第二十七章 法律意识 375 
第一节 法律意识的概念 375 
第二节 法律意识的分类 380 
第三节 法律意识的作用与法治思维 383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培养与教育 385 
第二十八章 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 389 
第一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 389 
第二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 393 
第三节 道家的法律思想 396 
第四节 墨家的法律思想 398 
第五节 社会治理中的法治、礼治、德治、人治和无为而治 401 
第二十九章 西方法律思想 404 
第一节 自然法——价值论学派 404 
第二节 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 408 
第三节 法律社会学派 410 
第四节 法学研究的价值方面、规范方面和事实方面的统一 413 
第三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 416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遗产 416 
第二节 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419 
第三节 邓小平的民主与法制思想 420 
第四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依法治国理论 423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426 
第六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427 
参考书目 432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法理学-第三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40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