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现代散文的阐释空间

封面

作者:吕若涵著

页数:294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101472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散文研究从来不只是文体研究,它比其他文类更为直接、明了、真实地触及着社会、时代的律动与历史的种种面相,它是写作者的精神追求与灵魂呈现的最重要的载体。本书中,作者以现当代散文作家、散文文体、散文刊物以及散文理论等为研究对象,材料丰富,视域开阔,散文概念趋于宏阔,非“纯文学”所能限制。在研究中,主要采用历史与美学、批判与同情、史料甄别与文本细读、文类理论与文体辨析等相结合的视角与方法,对五四时期散文的“纯文学”想象与实践、三十年代论语派散文的审美个性、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期刊散文的特异现象以及最近三十年两岸三地的文学思潮和散文特点进行了深入而富于学理的研究。本书作者运用史料力求冷静与客观,但也时有笔端常带感情之处;在认同散文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同时,保持着个人的阅读趣味与雅好;无论是潜入历史的纵深与幽暗处,还是面对当下的纷扰与杂乱,都力求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作者简介

吕若涵,福建南安人,文学博士。现任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福建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思潮、现代散文研究。曾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出版《“论语派”论》(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反讽与渴望:中国现代散文批评的多维话语空间》(岳麓书社2012年)等学术专著。并获2013年福建省社科成果三等奖;参与《中华散文发展史》《中国现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撕碎了的旧梦:中国现代怀旧散文导读》《文采风流千年榜:闽籍作家作品掠影》等教材或丛书的编写撰述;曾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文学评论丛刊》《东南学术》《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本书特色

散文研究从来不只是文体研究,它比其他文类更为直接、明了、真实地触及着社会、时代的律动与历史的种种面相,它是写作者的精神追求与灵魂呈现的最重要的载体。本书中,作者以现当代散文作家、散文文体、散文刊物以及散文理论等为研究对象,材料丰富,视域开阔,散文概念趋于宏阔,非“纯文学”所能限制。在研究中,主要采用历史与美学、批判与同情、史料甄别与文本细读、文类理论与文体辨析等相结合的视角与方法,对五四时期散文的“纯文学”想象与实践、三十年代论语派散文的审美个性、四十年代上海沦陷区期刊散文的特异现象以及最近三十年两岸三地的文学思潮和散文特点进行了深入而富于学理的研究。本书作者运用史料力求冷静与客观,但也时有笔端常带感情之处;在认同散文创作风格多元化的同时,保持着个人的阅读趣味与雅好;无论是潜入历史的纵深与幽暗处,还是面对当下的纷扰与杂乱,都力求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目录

第一辑  现代散文的审美特质  五四“纯文学”的想象与实践——以五四时期书信体散文为例  “隐逸的诗”和“日常生活的诗”——俞平伯、朱自清散文的比较研究  驳杂与秩序:林语堂散文的另类解读  静逸闲趣:论语派散文的精神意象  坚持与逃逸:论语派作家的精神困境  现代性个人主体的坚执——论周作人及论语派的自由理念  论上海沦陷区女性散文的审美特质第二辑  嬗变的思潮与散文期刊  三十年代小品文热的文化学透视  “论语体”:“合法主义”反抗与话语空间  三十年代老舍的文坛关系网络及其小品文创作  论林语堂的“西洋杂志文”理念  流风余绪:林氏期刊模式在上海沦陷区的承传与变异  借古话今:上海沦陷时期的文史随笔——以《古今》为例  革命:在巴金的历史叙事中第三辑  两岸三地:散文现象与理论思考  更传统与更现代:余光中散文论  论苏雪林的现代散文批评  女性主义与现代主义:九十年代女性散文综论  反讽与渴望:新世纪散文创作的理论思考  “怀旧”主题与香港文学的本土性脉动——以最近二十年的香港散文为例  百年中国散文:作为一种文类的研究后记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现代散文的阐释空间》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3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