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吕述萍
页数:342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40718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吕述萍主编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面向“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是根据高职院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的。主要内容包括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分析化学概论、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化学键与物质结构、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金属元素及非金属元素等。本书将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合并,既继承了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又突出了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应用性;本书减少教学中的重复和脱节现象,不过分强调化学学科知识的系统性;本书适当降低理论难度,强化实践技能的培养,使教学内容简捷、自然、流畅,更利于教与学,体现高职教育的特点。
《无机及分析化学》适合作为高职院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滴定分析等技术科研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第一章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本计算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相互反应 一、无机物的分类 二、无机反应类型 三、无机物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及有关计算 一、基本概念 二、有关离子方程式的计算 本章小结 习题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二节 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二、化学平衡常数 三、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 四、多重平衡的平衡常数 第三节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二、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利用 本章小结 习题第三章 分析化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方法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 二、分析化学方法的分类 三、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 四、定量分析过程 第二节 定量分析的误差 一、误差的表示方法 二、误差的分类和来源 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一、有效数字及运算法则 二、有效数字修约规则 三、有效数字运算规则 四、有效数字运算规则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 五、异常值的检验与取舍 第四节 滴定分析概述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术语 二、滴定分析法 三、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方式 四、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浓度表示 五、标准溶液的配制 六、滴定分析计算 本章小结 习题第四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一节 酸碱理论 一、酸碱电离理论 二、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酸碱平衡与酸碱的相对强度 一、酸碱解离平衡与解离平衡常数 二、影响酸碱解离平衡的主要因素 三、溶液酸度的计算 第三节 缓冲溶液 一、酸碱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 二、缓冲能力与缓冲范围 三、酸碱缓冲溶液的分类及选择 四、缓冲溶液的计算与配制 第四节 酸碱指示剂 一、酸碱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二、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及其影响因素 三、混合指示剂与pH试纸 第五节 酸碱滴定法 一、强碱滴定强酸或强酸滴定强碱 二、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或强酸滴定一元弱碱 三、多元酸(或多元碱)、混酸的滴定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本章小结 习题第五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沉淀溶解平衡 一、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 二、溶度积常数 三、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第二节 溶度积规则及其应用 一、溶度积规则 二、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第三节 沉淀滴定法 本章小结 习题第六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基本概念 二、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一、原电池 二、电极电势 三、条件电极电势 四、电极电势的应用 第三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氧化还原滴定概述 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三、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指示剂 四、氧化还原滴定前的预处理 第四节 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高锰酸钾法 二、重铬酸钾法 三、碘量法 四、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简介 第五节 氧化还原滴定计算示例 本章小结 习题第七章 物质结构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原子组成 二、核外电子的运动特征 三、量子数 四、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第二节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中电子的排布规律 二、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一、原子半径 二、电离能 三、电负性 四、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 第四节 化学键 一、离子键 二、共价键 三、杂化轨道的理论 第五节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一、分子的极性 二、分子间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氢键的形成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本章小结 习题第八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 一、配合物的概念 二、配合物的组成 三、配合物的命名 第二节 配位平衡 一、配位平衡常数 二、配位平衡移动 第三节 螯合物 一、螯合物的组成 二、螯合物的特性 三、EDTA及其配合物 第四节 配位滴定法 一、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二、配位滴定的方法 第五节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酸度 二、使用掩蔽的方法 三、解蔽法 四、其他滴定剂的应用 第六节 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一、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二、水中钙、镁离子总含量的测定 三、铝盐中Al3+含量的测定 四、配位滴定的计算示例 本章小结 习题第九章 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非金属元素 一、非金属元素的通性 二、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 第二节 金属元素 一、金属元素的分类 二、金属元素的通性 三、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本章小结 习题附录 附录1 常见弱电解质的标准解离平衡常数(298.15K) 附录2 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298.15K) 附录3 相对分子质量 附录4 常用的基准物质 附录5 原子量相对质量表(1995年国际原子量) 附录6 常用酸碱溶液的浓度(15℃) 附录7 氧化还原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附录8 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极电势(298.15K) 附录9 一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15K) 附录10 化学元素周期表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