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色彩构成设计

封面

作者:罗高生,李丽媛,高卓编著

页数:232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6501997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共六章, 在吸收国内外色彩构成设计界、权威专家的丰硕成果基础上, 结合中外色彩构成设计学科发展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针对本科及高职高专院校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系统介绍了色彩构成设计、设计色彩的基础原理等内容。

作者简介

  罗高生(1981年生),男,汉族,江西新建人,中共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设计艺术学学术型硕士,现为新余学院青年骨干教师。从事工业设计、交互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教学、创作及研究工作。截至2014年8月,在《包装工程》、《电影文学》、《长城》、《设计》、《新余学院学报》等国家级期刊上发表二十多篇专业论文和设计作品,科研成果获江西省教育厅一等奖两项、三等奖三项;主持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等市省级以上课题五项,其中省级重点课题一项,主要参与江西省艺术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等市省级以上课题四项;主编出版《二维构成设计》、《色彩构成设计》、《三维构成设计》等多部教材或著作。    李丽嫒(1981年生),女,汉族,河北宣化人,中共党员,设计艺术学博士,现为武汉科技大学青年骨干教师。从事环境艺术设计等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截至2014年4月,已发表10篇学术论文,其中4篇英文论文分别被EI、ISTP检索,其余6篇发表在《艺术与设计》、《艺术教育》等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上。    高卓(1980年生),女,汉族,2009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获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现为哈尔滨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从事艺术设计、动画设计等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在《美术大观》、《林区教学》、《数码艺术》等期刊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和设计作品;两次荣获“方正字体设计大赛”专业奖项,论文曾荣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教师组“最佳学术奖”;主持横项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参与黑龙江省教育厅课题1项。

目录

第一章 设计从构成开始
第一节 构成的艺术
第二节 色彩构成与设计
第三节 色彩构成设计的学习内容和方法
第四节 色彩构成常用的工具与材料
本章思考

第二章 设计色彩的基础原理
第一节 色彩的物理理论
第二节 色彩的生理理论
本章思考

第三章 色彩构成设计的情感表达
第一节 色彩的象征性
第二节 色彩的通感
第三节 色彩的联想
作品欣赏
本章思考

第四章 色彩构成设计的常用方法
第一节 对比方法
第二节 调和方法
第三节 推移方法
第四节 混合方法
第五节 肌理方法
本章思考

第五章 色彩构成设计的实践训练
第一节 色彩构成设计的程序
第二节 色彩的基调训练
第三节 色彩的秩序训练
第四节 色彩的采集与重构
第五节 色彩设计与创作
本章思考

第六章 色彩构成设计的课题训练
第一节 课题训练一——以海报设计为例
第二节 课题训练二——以服装设计为例
第三节 课题训练三——以包装设计为例
第四节 课题训练四——以空间设计为例
第五节 课题训练五——以产品设计为例
本章思考

附录A 大师作品鉴赏
一、瓦西里康定斯基
二、彼埃蒙德里安
三、田中一光

附录B 有用的资源
一、有用的设计素材网站
二、有用的设计网站
三、优秀主导设计师公司
四、设计师协会
五、著名设计杂志
附录C 参考文献

节选

  一、构成艺术的发展  构成艺术是现代设计的基础,构成一词来源于“构成主义”,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是受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影响,于20世纪初在俄国开始的前卫艺术运动,构成主义是属于艺术范畴的东西,是一种艺术流派。而我们要谈的构成艺术,属于艺术和设计的应用技术学科,它既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一种流派,而是一种基本的、科学的设计思维方法。构成的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就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所活动,无论是在绘画还是设计中,都主张放弃传统的写实,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这种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新造型主义、风格派以及在造型设计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不断完善、发展,逐步以新的思维方式、美学观念建立起一个新的造型原则。  包豪斯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早奠定较为完善的构成艺术课程体系的学校(图1.3),基础课程进行点、线、面的分解,对物质的色彩、材料、肌理进行深入学习,分析物体的存在因素,从平面和立体的角度探索,寻找视觉中的变化与规律,另外通过对于绘画的分析,找出视觉的规律来,特别是韵律和结构,绘画用构成的语言进行拆分,并将这些加以整合,形成独特的构成形式。包豪斯在构成艺术上的研究体现在平面化与立体结构上,使设计基础理论研究第一次建立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设计基础体系,它的诞生打破了以往艺术家创作仅靠个人感受而非科学化的形式,这是在包豪斯学校建立之前所没有的。  包豪斯学校在1926年明确表明其教学目的是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并在论述构成原理和造型原理上都有其独到见解。  他们认为:艺术和科学一样,可以分解成最基本的元素进行分析,正如物质可以分解成分子、电子、原子、核子等,绘画艺术也可以分解为最简单的点、线、面以及空间、色彩等元素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些教学体系形成了包豪斯的风格。包豪斯学校发展至1933年时,因为希特勒——纳粹党头目的上台,学校被迫解体。虽然该学校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它却深远地影响着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并至今在构成设计教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恰似一台传播机,把包豪斯的思想理念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艺术设计者。构成艺术在传播向世界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创新发展,融入英国、美国与日本等各地的民族文化之中。  1934年,格罗佩斯将包豪斯的理想带到英国,受到热烈欢迎。但由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英国传统保守思想的影响,使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工业设计明显处于落后状态。  1937年,包豪斯学校杰出的教授莫霍利·纳吉在美国芝加哥重新建立了新的包豪斯学院,二战后,任教于原包豪斯的部分教授也来到了美国,他们的思想极有力地影响着美国的设计教学。使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在设计领域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色彩构成设计》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38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