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学礼
页数:181
出版社:中共党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98309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历史源起与走向合作: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革命》分三个章节论述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乡村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源起、走向国共合作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乡村革命虽然扎根于中国大地,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但是理论来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乡村革命理论的初步中国化。《历史源起与走向合作: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革命》先是重点考察理论和实践的源起。阐述了共产国际的乡村革命理论,尤其是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理论,对创立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初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乡村革命理论,开始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行了总结分析。其次研究走向国共合作时共产国际的指导、国民党的乡村革命观的影响、合作初步成果。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国际指示下与国民党初步合作,成果很多。但国共合作的乡村革命呈现出比较奇特的历史形态,历史事实是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共同制定乡村革命政策,但在乡村从事革命领导、宣传、动员、组织者是中国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初步合作时期,乡村革命在广东轰轰烈烈发展,国民党右派支持的土豪劣绅得到有力遏制。再次,论述中共四大开始,中国共产党提出领导权问题,在乡村革命的理论探索上成果丰富。国民党中右派争权制造摩擦,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权力受到限制,开始影响国共两党合作的乡村革命探索成果。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革命发展中,共产国际、联共(布)的指示始终是一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作者的论述,勾勒出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革命的独特形态,是有意义的研究。
作者简介
刘学礼,男,1972车10月生,山东省昌乐县人,北京大学法学硕士。现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工作,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已发表论文三十多篇。
目录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乡村革命的起源
一、中国共产党乡村革命的理论源起
(一)共产国际成立后就开始对中国传播乡村革命理论
(二)共产国际二大通过的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全面阐述乡村革命理论
(三)共产国际三大和青年共产国际二大继续深化乡村革命理论
(四)共产国际远东、青年代表会议关于乡村革命的分析
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乡村革命的认识和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乡村革命的认识
(二)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领导乡村革命的若干实践
(三)理论和实践探索的特点和不足
三、中共三大后对乡村革命的若干认识和实践
(一)中共三大前共产国际对乡村革命的指示
(二)中共三大及三届一中全会关于乡村革命的若干认识
(三)中共三大后中共乡村革命主要实践情况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乡村革命走向国共合作
一、国民党一大乡村革命决策的政治环境及若干决策
(一)国民党一大乡村革命决策的政治环境
(二)国民党一大关于乡村革命的若干决策
二、国共初步合作后乡村革命的实践
(一)国民党一大后,在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下,立即着手乡村革命机构建设
(二)国民党孙中山、廖仲恺的乡村革命观
三、国共初步合作后中国共产党乡村革命的探索
(一)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对当前乡村革命做出最低限度的要求
(二)中共诸多领导人对农民运动的若干探索
(三)党的报刊积极报道地方和个人的探索
(四)重点地区农民运动的斗争实践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乡村革命的新发展
一、中共四大后对乡村革命的新探索
(一)中共四大关于乡村革命的若干规定
(二)中国共产党贯彻落实中共四大精神,强调领导权、工农联盟
(三)中共第二次扩大执委会关于乡村革命的有关决策
(四)中共中央及时公布有关决议案,各地区委积极对乡村革命的探索
(五)北京中央特别会议对乡村革命的探索
(六)中共领导人的探索
(七)中国共产党人主编的报刊也大量刊载报道有关农民运动探索和进展的情况
二、国共合作开展乡村革命的新进展
(一)国共合作召开全国性的重要会议,对乡村革命有关问题做出若干决策
(二)继续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培养乡村革命干部
(三)湖南等省农民运动实践情况
三、共产国际对中国乡村革命的督促
后记
节选
《历史源起与走向合作:中国共产党早期乡村革命》: 同时也指出共产党的自己的不足。“(一)在宣传上有时太使农民依赖国民党政府的势力,使农民不相信自己有力量,不明白农会自己阶级的组织,所以当政治势力保护不到时农民对于我们便失望;(二)有时对农民提出的口号太高,范围太大,或未至提出此口号之时机便即过早提出,犯了一种幼稚病,反促进反动势力之联合进攻,使我们不易于支持争斗;(三)有时把农民经济争斗的责任,完全放在我们几个主持农会的同志身上,使农民群众反处于第三者的地位,使农会变成一个不以群众势力作基础的空架子。”这里认识到的问题主要是宣传问题,还有与农民联系不能够充分发挥农民力量的问题。 还指出也必须推动农民反对国民党右派及其反动势力,实现工农联盟。“固然我们可在国民党名义之下以农民协会的组织团结农民,但同时注意利用每个具体争斗的机会”。注意反对国民党右派及军阀压迫。打倒帝国主义和军阀,农民阶级才能获得解放。因此“须于国民党之外,同时独立地进行本党公开的宣传和支部的工作。具体是此项工作以各地农会中之支部为中心,并将各地农民运动特派员放在本党地委指导之下;在农民反抗右派官僚军阀和地主争斗中本党地委应作适当的宣传或发布宣言,务使农民渐渐知道本党是真为他们利益而奋斗的党。”这里就明确提出了共产党要独立进行自己的领导,其目的就是保证乡村革命的正确革命发展轨道,而不至于被国民党中右派抢夺领导权,破坏乡村革命。 还提出“须随时随地注意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农民对于国民党怀疑时,我们当向他们解释国民党的派别关系,并举出实例证明何为右派,何为中派,何为左派。我们并须向他们解释共产党的性质,党纲,策略。这种宣传在广东反革命的买办阶级失败,反共产的鼓动散布于乡村而与大地主结合之后,更为必要。”这里可以看出,共产党通过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来指导农民运动,推动农民认清党派背后的阶级利益关系。 此外还有口号适当问题,阶级路线,农会所做公益工作,农民自卫军指导,土匪与农民关系,发扬广东经验,农民国际,等等。这个议决案,总结了经验,剖析了不足,对遇到的问题全面做了分析,力图解决在国共合作的旗帜下如何更好开展农民运动。努力获得最大多数农民为工人阶级之革命的同盟。 《对于青年运动之议决案》指出,青年农民运动这种运动目前还是一种调查与宣传的工作。重视乡村教育,担任青年乡村教师,吸收小学的教师去开展乡村教育,“S.Y.应协助C.P.组织农会。”还在《对于妇女运动之议决策》里,提出应以工农妇女干部为主,各地工农妇女运动应与本党各地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