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大芝
页数:342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30814158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书稿在原版的基础上作重大修订而成。上编为基础知识,包括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文风、写作过程;下编为文体写作知识,共分六个部分,分别是公务文书、规约文书、业务文书、经济文书、传播文书、时文与杂文。结构有所调整,例文也大多以旧换新。与旧版相比,此版完全按照新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要求修订,也更正了原版中的差错。
目录
第一章 主题
第一节 主题的含义
第二节 主题的来源
第三节 主题的标准
第四节 主题的要求
第二章 材料
第一节 材料的含义
第二节 材料、素材、题材
第三节 材料的种类
第四节 材料的作用和要求
第三章 结构
第一节 结构的含义
第二节 结构的具体形式
第三节 结构的原则
第四节 体裁和格式
第五节 结构的要求
第四章 表达方式
第一节 叙述
第二节 描写
第三节 说明
第四节 议论
第五章 文风
第一节 文风的含义
第二节 文风的特点
第三节 文体和风格
第四节 优良文风的基本要求
第五节 当前应警惕“假、大、空、套”之风
第六章 拟稿与修改
第一节 准备
第二节 构思
第三节 起草
第四节 修改
第五节 电脑拟稿的修改
下编 文体写作知识
第一部分 党政机关公文
第一章 党政机关公文概述
第一节 党政机关公文的含义
第二节 党政机关主要文种十五种及其适用范围
第三节 党政机关公文的性质和任务
第四节 党政机关公文的草拟制发
第五节 党政机关公文的格式、行文规则及其他
第六节 其他公文
第二章 决议决定命令(令)
第一节 决议
第二节 决定
第三节 命令(令)
第三章 公报公告通告
第一节 公报
第二节 公告
第三节 通告
第四章 意见通知通报
第一节 意见
第二节 通知
第三节 通报
第五章 报告请示批复
第一节 报告
第二节 请示
第三节 批复
第六章 议案函纪要
第一节 议案
第二节 函
第三节 纪要
第二部分 规约文书
第一章 法规规章公文概述
第一节 法规规章公文的含义
第二节 三类法规规章建设的概况
第三节 法规规章公文制定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第四节 法规规章公文的体例格式及其逻辑意义
第五节 法规规章公文的制定程序
第六节 法规规章类公文写作中的语言标准
第二章 法律
第一节 法律的含义
第二节 法律的内容和有关内容的规定
第三节 法律体系的构成
第四节 法律公文的结构形式
第五节 法律公文的写作要领
第三章 条例
第一节 条例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立法要求
第三节 条例及法规公文的内容和功用
第四节 条例的结构
第五节 条例的写作要领
第四章 规定办法
第一节 规定
第二节 办法
第五章 规则准则细则
第一节 规则
第二节 准则
第三节 细则
第六章 章程
第一节 章程的含义
第二节 章程的分类
第三节 章程的制定程序
第四节 章程的体例格式
第五节 章程的写作要领
第七章 公约
第一节 公约的含义
第二节 公约有多种分类
第三节 公约的特点
第四节 公约的结构格式
第五节 公约的写作要领
第八章 诉状上诉状控告书答辩状
第一节 诉讼文书的含义和写作要求
第二节 诉状
第三节 上诉状
第四节 控告书
第五节 答辩状
第三部分 事务文书
第一章 事务文书概述
第一节 事务文书的含义
第二节 事务文书的分类
第三节 事务文书的一般特点
第四节 事务文书的写作要求
第二章 计划
第一节 计划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第二节 计划的体例结构
第三节 计划的写作要领
第三章 总结
第一节 总结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第二节 总结的体例结构
第三节 总结的写作要领
第四章 调查报告
第一节 调查报告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第二节 调查报告的特点
第三节 调查报告的分类
第四节 调查研究的方式
第五节 调查报告的体例结构
第六节 调查报告的写作要领
第五章 声明启事简报摘编
第一节 声明
第二节 启事
第三节 简报
第四节 摘编
第四部分 经济文书
第一章 经济文书概述
第一节 经济文书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第二节 经济文书的特点
第三节 经济文书的写作要求
第二章 经济论文
第一节 经济论文的含义和分类
第二节 经济论文的特点
第三节 经济论文的选题、研究和撰写程序
第四节 经济论文的写作要领
第三章 经济报告
第一节 经济报告概述
第二节 经济预测报告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第三节 经济预测报告的写作要领
第四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第五节 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写作要领
第六节 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含义、作用和分类
第七节 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写作要领
第四章 合同
第一节 合同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合同的分类
第三节 经济合同的两种结构形式
第四节 经济合同的写作要领
第五章 广告
第一节 广告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广告的分类
第三节 广告的结构及写作要领
第六章 说明书
第一节 说明书的含义和作用
第二节 说明书的分类
第三节 说明书的写作要领
第五部分 传播文体
第一章 传播文体概述
第一节 传播文体及新闻的含义和分类
第二节 传播文体的作用
第三节 传播文体的特点
第四节 传播文体的写作要求
第二章 消息
第一节 消息的含义和分类
第二节 消息的特点
第三节 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
第四节 消息的写作要领
第三章 通讯
第一节 通讯的含义和分类
第二节 通讯的特点
第三节 通讯的体例结构
第四节 通讯的写作要领
第四章 新闻述评
第一节 新闻述评的含义和分类
第二节 新闻述评的特点
第三节 新闻述评的结构
第四节 新闻述评的写作要领
第五章 新闻评论
第一节 新闻评论的含义和分类
第二节 新闻评论的作用
第三节 新闻评论的特点
第四节 新闻评论的结构
第五节 新闻评论的写作要领
附:杂文三章
第一章 杂文概述
第一节 杂文的含义
第二节 杂文的历史
第二章 杂文的特点
第一节 材料博杂短小精悍
第二节 幽默讽刺风格多姿
第三节 纵横捭阖尖锐泼辣
第三章 杂文的写作要领
第一节 选题立意务求尖新
第二节 小处入手大处着眼
第三节 概括取类纵横勾联
第四节 设譬取喻由此及彼
第五节 叙议结合各有特点
后记
节选
三、针对性 传播文体就总体而言是面对全体社会成员的,无所谓针对性;但是就某一篇特定的传播文章而言,却大多是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传播对象有性别之异、年龄之差,又有文化层次高低的不同、所从事的职业也千差万别,这在传播学来讲叫作受众的“归属性”;而在有所归属的受众群体面前,就决定了传播文体的针对性。所以一切好的传播文章都应该有的放矢,根据特定对象的兴趣特点和生活需要,在以客观事实基础上确定该说什么、怎么说和说多少。 四、时宜性 时宜性包括迅速及时、适应时需、讲究时效三个方面。三个方面讲的是一个问题,只是角度不同而已。从广义角度理解,传播文体是有时间性的文字。这个时间性,它包括时差、时效、时宜三个概念。时差就是所述事件的发生至发表报道文章之间的时间间隔。时效就是遵循“时间就是效益”的原则,迅速及时地写作发表,以达到及时传递信息,取得最佳传播效果。时宜就是掌握好时机,文章要发表在火候上,既避免超前空喊,又避免“打马后炮”。 五、可读性 或可听性、可视性一般传播文体都有新鲜活泼、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引人人胜的特点。传播文体也仍然要让事实说话,或者说首要任务是报道事实、澄清事实、说明事实;同时又能引人人胜,新鲜有趣、生动活泼,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如果传播文章写得艰涩难懂,或混淆不清,或干巴巴,就不能达到预期的传播效果,这是很自然明白的道理。 下列情况不知是否符合事实,即许多人觉得当前的传媒技术进步很快,手段更新也很快,效率也很高,唯独传播效果有人疑虑。首先是广告极多极烂,这也许随着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现象;但另一方面,在反映社会现实上,代表群众舆论和活跃社会文化生活诸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人们清晨一睁开眼就觉得传媒由空中、地面,从四面八方纷纷“轰炸”而来,却大半得不到人们的激情反应和关切,而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 但“可读性”这是从前的一般说法,针对报刊文字而言,但现在的传媒不只是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手机等都从天空、地面接踵而来,且都发展极快。所以,新闻或信息不再只靠报刊提供阅读的信息,甚至更多的受众都有点放弃读报,而更多寻求其他信息传媒工具。因此,本条目只说“可读性”三字远远是不够的,不能概括当代新闻的第三个特点,谨把“读”字改为“知”字;即应通俗易知或可以理解,以为新闻的第三个普通特点。 上述新闻文体五大特点如果集中到一点来说,就是新闻媒体的有益性,即:要反复让亿万读者认为它不是无益于受众的,而是受众可以依赖的信息员!是受众的朋友,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不那么容易;甚至在一定意义上说,媒体是受众的朋友;因为事实很遗憾,确有不少受众认为媒体的评论员、编辑、记者是“混饭吃”或“混官当”的这就叫人悲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