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山东省环境卫生监测站
页数:490
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20908723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山东省环境卫生监测站站志(1992-2002年)》体裁采用文字记述、图表等为主体,重点记录了行政管理、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健康教育、卫生与检验、科研与培训、食物中毒事故等内容。志稿的主要资料源于档案、文件、统计报表、工作总结等,文稿中一般不列出处。
本书特色
毕振强、单宝德、薛业东、徐爱强、陆志东等编写的《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山东省环境卫生监测站站志(1992-2002)(精)》记录了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山东省环境卫生监测站十余年来的发展,供今人和后人查阅借鉴。本书载体多采用文字记述、图表等为主体,内容包括行政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卫生与检验、科研培训、食物中毒事故等内容。
目录
大事记
第一篇 行政管理
第一章 行政
第一节 内部机构与人力资源
第二节 规章制度
第三节 财务
第四节 审计
第五节 后勤
第六节 图书、资料、档案
第二章 党、团、群、工组织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
第二节 共青团
第三节 民主党派
第四节 工会
第五节 学会
第六节 离退休人员管理
第二篇 传染病防治
第一章 免疫规划
第一节 计划免疫
第二节 疫苗可预防传染病发病数统计
第三节 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控制
第四节 计划免疫经费设施统计
第五节 关于对山东省1990年、1995年计划免疫实现“第二个85010”目标和“第三个85%”目标审评情况的报告
第六节 消灭脊髓灰质炎国际合作
第二章 病毒性疾病
第一节 艾滋病
第二节 流行性感冒
第三节 流行性出血热
第四节 狂犬病
第三章 细菌性疾病
第一节 霍乱
第二节 伤寒与副伤寒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第四节 感染性腹泻病
第五节 布鲁氏菌病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第七节 莱姆病
第八节 炭疽病
第四章 疫情与疾病监测
第一节 疫情
第二节 疾病监测
第三节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第五章 病媒生物防制与消毒
第一节 病媒生物防制
第二节 消毒
第六章 菌种血清管理
第三篇 卫生与检验
第一章 环境卫生
第一节 生活饮用水及涉水产品卫生监督与管理
第二节 化妆品卫生监督与管理
第三节 预防性卫生监督与管理
第四节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与管理
第五节 环境卫生调查与评价
第二章 学校卫生
第一节 学校卫生监督
第二节 学生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调查
第三节 学生健康状况调查
第四节 学生常见病防治
第三章 放射防护
第一节 放射防护管理
第二节 放射事故
第四章 理化检验
第五章 毒理与功能检验
第六章 食物中毒
第一节 食物中毒案例
第二节 结果分析
第三节 食物中毒事故影响和问题
第四节 预防控制措施
第七章 质量管理(含样品受理)
第一节 质量管理
第二节 样品受理
第四篇 健康教育
第五篇 科研与培训
第一章 科学研究
第二章 论文
第三章 人员培训
附录
一、山东省1960~2000年放射事故案例
二、山东省1984~2000年食物中毒案例
节选
《山东省卫生防疫站、山东省环境卫生监测站站志(1992-2002年)》: 二、问题 个体摊贩,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食品卫生管理和食品安全卫生,加工环节卫生设备不配套,凉菜间操作不规范,生熟容器、刀板不分,餐饮具不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等,是造成食物中毒时常发生的主要问题。 不少的食品消费者特别是农村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少,自我保护意识差,食用变质污染食品或误食有毒动植物引发食物中毒。 在熟肉加工中,部分生产单位或个人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卫生知识缺乏,没有认真执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不按标准量加添加剂,乱加、滥加或者超量加,导致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农村果农、菜农由于杀虫施药造成农药残留或因农药、剧毒化学品、灭鼠药保管不当造成的误食中毒。 食品卫生监督力量薄弱,执法力度不强,造成事故处理不及时,给食品卫生监督管理带来困难。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食品卫生监督员不足2000人,占全省总人口数的0.002%,平均近5万名人群中才有1位食品卫生监督员。另外,食品卫生监督所需的仪器、设备非常缺乏,无专项经费,影响和阻碍了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 某些基层卫生机构医疗设备差、人员少,救治食物中毒的技术水平不高,误诊误治比例较大,造成的中毒死亡率较高。 第四节预防控制措施 要继续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充实人员和设备,在食品企业中,推广和应用HACCP先进管理技术: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督管理,实行三证上岗(卫生许可证、健康查体证、培训合格证),对无卫生许可证的非法食品生产加工单位要坚决予以取缔。对非法加工经营造成食物中毒的要严加惩处。要特别重视食品餐饮业尤其是学校食堂的监督管理,使之在加工、贮存、运输、销售等方面符合《食品卫生法》及《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的要求。要加强对食品企业和餐饮单位从业人员的食品卫生知识培训和健康查体工作,使之持证上岗。食品加工经营单位要加强自身管理,充分发挥企业义务食品卫生监督员的监管作用,增强自管能力和自检水平,使食物中毒的发生消灭在萌芽之中。 在全社会继续加大对《食品卫生法》的宣传活动,要消除农村宣传死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并根据实例编写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专题节目或小册子,增强宣传效果。强化企业遵法、守法、合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对常见的亚硝酸盐、毒蘑菇、河豚鱼、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症状及预防控制措施要大力宣传,提高群众对有毒动植物的分辨、识别能力,加深百姓对食品卫生安全知识、食物中毒常识的了解,使之注意饭菜加工要科学,烹调芸豆要炒熟炒透、隔夜的饭菜要加热后再吃,不吃腐败变质及不明不白的食品,避免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增强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预防食物中毒的能力。 加大对流通领域市场的食品卫生抽检工作,结合节假日及季节特点,加强对易腐易败等高危食品的监督检测频率,并及时向社会公布不合格产品名单。对市场上出现的“三无”食品(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保质日期)要坚决予以查处和销毁,逐步提高食品卫生质量和食品安全的保险系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