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卢桢
页数:244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100479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包括五章内容。第一章抒写灵魂的隐秘经验——赵玫的“女性情感”系列创作;第二章翻开历史的“空白之页”——赵玫的“唐宫女性”三部曲;第三章构建女性的心灵诗学——赵玫的“知识女性”系列创作;第四章女性主体的自由言说——赵玫的散文写作;第五章先锋精神的另类呈现——赵玫的文学批评。
作者简介
卢桢,南开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曾在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荷兰莱顿大学汉学院交流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新诗。先后在五十余种海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八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
本书特色
卢桢所著的《走向优雅–赵玫论/南开人文社科文库》研究专著《赵玫论》,就是卢桢毕业留校任教后在硕士论文的基础上增补而成的,它涉及了赵玫的小说分期研讨、文本细读、散文透析以及文学批评考量等诸方面。卢桢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作家专论的形式介入研究对象,特色鲜明,有明显的突破。
目录
绪论一、成长之路二、创作历程三、研究述评第一章 抒写灵魂的隐秘经验——赵玫的“女性情感”系列创作第一节 先锋意识与文体自觉——赵玫早期小说的形式革新第二节 家族观念与文化寻踪——“当代爱情”三部曲解析第三节 都市男女的命运幻象——以《62号公路转弯处》为中心第二章 翻开历史的“空白之页”——赵玫的“唐宫女性”三部曲第一节 女性历史的自我书写——当代女性历史小说创作与赵玫的文本实践第二节 绽放在深宫中的玫瑰——探问女性性别意识的内涵第三节 激情与技巧的交融——性别观念主导下的情绪化书写第四节 重绘女人的诗性历史——赵玫历史写作的性别策略及其文学价值
第三章 构建女性的心灵诗学——赵玫的“知识女性”系列创作第一节 “游戏式”的写作实验——《秋天死于冬季》的结构主义解读第二节 一部女人的精神史诗——《漫随流水》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第三节 作为宿命的悲伤——《八月末》中的女性生存图景第四节 知性文本的艺术特质——以《林花谢了春红》为中心第四章 女性主体的自由言说——赵玫的散文创作第一节 多重角度的情感透视——赵玫散文的“类型化”分析第二节 破译两性的欲望密码——“女『生散文”的思维向度第三节 一次精神的朝圣之旅——《博物馆书》的文化诗学第四节 “独语”言说与“跨文体”写作——建构独特的文本个性
第五章 先锋精神的另类呈现——赵玫的文学批评第一节 穿梭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文艺评论的三重维度第二节 拓展“文学存在”的方式——评论家的精神旨向
结语附录一 论赵玫作品中的母性意识附录二 赵玫作品总目附录三 赵玫作品主要研究资料后记
第三章 构建女性的心灵诗学——赵玫的“知识女性”系列创作第一节 “游戏式”的写作实验——《秋天死于冬季》的结构主义解读第二节 一部女人的精神史诗——《漫随流水》中的女性成长主题第三节 作为宿命的悲伤——《八月末》中的女性生存图景第四节 知性文本的艺术特质——以《林花谢了春红》为中心第四章 女性主体的自由言说——赵玫的散文创作第一节 多重角度的情感透视——赵玫散文的“类型化”分析第二节 破译两性的欲望密码——“女『生散文”的思维向度第三节 一次精神的朝圣之旅——《博物馆书》的文化诗学第四节 “独语”言说与“跨文体”写作——建构独特的文本个性
第五章 先锋精神的另类呈现——赵玫的文学批评第一节 穿梭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文艺评论的三重维度第二节 拓展“文学存在”的方式——评论家的精神旨向
结语附录一 论赵玫作品中的母性意识附录二 赵玫作品总目附录三 赵玫作品主要研究资料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