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文英
页数:277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82056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植物逆境与基因(精)》主要对植物在不同的逆境下的生理反应、应答机制及其相关的抗性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植物的抗性生理和分子机理,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植物逆境的各种反应调控机制,以利于更深入的研究。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及相关基因,包括盐胁迫、低温胁迫、干旱胁迫、高温胁迫、涝害胁迫和重金属毒害;第八章和第九章介绍植物的病害和虫害及其相关抗性基因。
本书特色
刘文英编写的《植物逆境与基因(精)》主要对植物在不同的逆境下的生理反应、应答机制及其相关的抗性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植物的抗性生理和分子机理,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植物逆境的各种反应调控机制,以利于更深入的研究。本书共分为九章:第一章绪论;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介绍了植物在非生物胁迫下的生理变化及相关基因,包括盐胁迫、低温胁迫、干旱胁迫、高温胁迫、涝害胁迫和重金属毒害;第八章和第九章介绍植物的病害和虫害及其相关抗性基因。
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盐胁迫第一节 盐胁迫下的植物生理一、盐胁迫对植物形态发育的影响二、盐胁迫对植物的生理影响第二节 植物的耐盐机制一、耐渗透胁迫机制二、耐离子胁迫机制三、活性氧清除机制四、盐胁迫下植物叶绿体酶活性增加五、保持细胞膜结构的稳定性并且消除产生的毒害六、展望第三节 植物耐盐相关基因一、与离子转运和重建离子平衡有关的基因二、参与渗透保护物质生物合成的基因三、与水分胁迫相关的基因四、与细胞排毒、抗氧化相关的酶基因五、与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或序列六、信号传递途径中重要的蛋白激酶第三章 植物低温胁迫第一节 低温胁迫下的植物生理一、引起细胞脱水二、导致膜系统受损三、导致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下降四、呼吸代谢异常五、引起物质代谢失调六、低温对植物内含物的影响—七、小结第二节 植物抗寒机制一、生物膜系统与抗寒性的关系二、渗透调节 物质与抗寒性的关系三、保护酶系统与抗寒性的关系四、脂肪酸与植物抗寒性五、抗寒锻炼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六、研究展望第三节 植物抗寒基因一、冷诱导基因二、抗寒相关转录因子三、脂肪酸去饱和酶基因四、抗冻蛋白基因血、小结第四章 干旱胁迫下的植物生理第一节 干旱胁迫下的植物生理一、生长受到抑制二、光合作用减弱三、干旱对植物膜系统的影响四、干旱对渗透调节 的影响五、干旱胁迫下的信号转导六、氮代谢异常七、结语第二节 植物的耐旱机制一、植物适应干旱的机理二、植物的光合作用与抗旱三、渗透调节 与抗旱四、信号物质与抗旱五、活性氧代谢与抗旱六、气孔调节七、展望第三节 植物抗旱基因一、调节 蛋白二、功能蛋白三、展望第五章 植物高温胁迫第一节 高温胁迫下的植物生理一、生物膜系统的热稳定性二、抗氧化物系统的变化三、对蒸腾作用的影响四、胺的代谢五、光合作用第二节 植物耐热机制一、热激蛋白二、抗氧化系统三、植物激素与植物耐热性的关系四、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五、渗透调节 物质六、细胞膜热稳定性七、植物耐热机制的信号途径八、植物耐热性相关转录因子的研究九、其他耐热机制十、展望第三节 植物抗高温基因一、热激蛋白基因二、植物高温抗性转录因子三、植物耐热性的遗传规律研究四、培育抗热植株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第六章 植物涝害第一节 植物涝害生理一、对植物生长形态及发育的影响二、植物涝害的生理变化三、涝渍对植物细胞的影响第二节 植物抗涝机理一、形态学适应二、植物对淹水的代谢适应三、展望第三节 植物抗涝基因一、植物耐涝相关基因二、AP2/ERF类转录因子参与的淹水胁迫响应途径三、关联分析挖掘耐涝渍候选基因第七章 重金属毒害第一节 重金属对植物的毒害作用一、重金属对植物伤害效应及伤害机理二、重金属对植物细胞分裂的影响三、重金属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第二节 植物重金属伤害抗性机理一、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二、植物对重金属的抗性机理三、重金属污染对植物的伤害机理四、问题与展望第三节 植物重金属耐性基因一、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功能及其分子生态学基础二、金属转运蛋白的功能及其分子生态学基础三、金属硫蛋白的功能及其分子生态学基础四、植物螯合肽的功能及其分子生态学基础五、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技术治理重金属污染六、问题与展望第八章 植物抗病第一节 植物抗病基因一、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原理二、用于植物抗病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第二节 小麦抗病基因一、小麦抗病基因研究二、应用与展望三、小麦抗病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第三节 水稻抗病基因一、抗稻瘟病基因二、抗水稻白叶枯病基因三、抗水稻纹枯病基因四、抗水稻条纹叶枯病基因五、水稻稻曲病六、多种抗病基因聚合育种第四节 大豆抗病基因一、大豆抗病害研究二、大豆抗病基因第五节 玉米抗病基因一、玉米病害危害情况二、真菌引起的玉米病害三、玉米病毒病四、其他病原引起的玉米病害五、我国玉米抗病育种进展六、抗病育种对策七、展望第六节 蔬菜抗病基因一、蔬菜作物抗病基因克隆二、R基因产物结构及其功能三、R基因在基因组中的分布与排列四、R基因作用机制五、蔬菜作物R基因研究展望第九章 植物抗虫第一节 植物的抗虫基因一、植物抗虫基因的种类二、植物抗虫基因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三、展望第二节 小麦抗虫基因一、麦蚜侵害过程与抗性三机制二、物理抗性三、化学抗性四、诱导抗性五、耐害性六、麦蚜的生物型(地理种群)与抗性七、抗性遗传八、抗蚜小麦品种和非寄主抗性的合理应用九、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第三节 水稻抗虫基因一、水稻抗稻飞虱遗传基础研究二、水稻抗虫基因的遗传转化三、提高和优化外源基因表达的研究四、水稻抗虫转基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五、水稻抗虫基因工程与遗传转化展望第四节 大豆抗虫基因一、我国大豆抗虫育种二、大豆遗传转化的研究概况三、大豆分子抗虫育种的研究进展四、我国转基因抗虫育种五、转基因抗虫育种发展前景第五节 玉米抗虫基因一、玉米抗虫性的经典遗传学和机制研究二、控制玉米抗虫性的数量性状位点的标记和作图三、玉米抗虫性的分子机制四、玉米抗虫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五、玉米抗虫基因遗传转化六、未来的发展趋势第六节 蔬菜抗虫基因一、蔬菜的抗虫机制二、抗虫性遗传三、抗虫种质资源鉴定与筛选四、基因工程抗虫育种研究进展五、展望第七节 果树抗虫基因一、抗虫基因研究概述二、抗虫基因载体构建三、抗虫基因转化方法与新技术四、抗虫基因转化果树研究现状及今后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