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恒,郑晓燕,曾凡诠主编
页数:285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5041852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信用工具、利息与利息率、金融市场、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中央银行、货币供求与均衡等多个方面阐述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本书体例完整、内容新颖、结构统一、颇具特色, 深受读者喜爱。
目录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一、货币的起源
二、货币的本质
三、货币形式的演进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一、价值尺度
二、流通手段
三、贮藏手段
四、支付手段
五、世界货币
第三节 货币制度的形成及构成要素
一、货币制度的概念及其形成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第四节 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
二、金银复本位制
三、金本位制
四、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五、我国的货币制度
第五节 当代信用货币的层次划分
一、信用货币层次划分的意义和依据
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货币层次的划分
三、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四、货币的计量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第一节 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一、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信用制度及其主要形式
一、信用制度概述
二、信用形式
第三节 信用工具
一、信用工具的特征
二、信用工具的分类
第四节 利息与利息率
一、利息的含义及其来源
二、利息率及其计算
三、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四、利率的种类
五、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六、利率发挥作用的渠道
第五节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二、利率市场化的作用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四、当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制约因素
五、当前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思路
第三章 金融市场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与特性
……
第四章 金融机构体系
第五章 商业银行
第六章 中央银行
第七章 其他主要金融机构
第八章 外汇、汇率与国际收支
第九章 货币供求及其均衡
第十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第十二章 金融发展与金融改革
第十三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参考文献
节选
(四)信用货币 信用货币是由国家和银行提供信用保证的流通手段。信用货币的本身价值远远低于其货币价值,而且与代用货币不同,不再代表任何贵金属。信用货币是货币形式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经济恐慌和金融混乱,迫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国家发行的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应运而生。当今世界各国几乎都采用这一货币形态。信用货币通常由一国政府或金融管理当局发行,其发行量要求控制在经济发展的需要之内。 信用货币存在的形态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辅币。辅币多用贱金属制造,目前世界上几乎都由政府独占发行,由专门的铸币厂铸造。其主要功能是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的媒介手段。 二是现钞。大多数现钞是由一国中央银行印制发行,其主要功能是作为人们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媒介。 三是银行存款。存款是存款人对银行的债权,对银行来说,这种货币又是债务货币。银行存款的形式很多,作为支付手段,最重要的存款形式是可用于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四是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是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采用电子数据形式实现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功能的货币形式。由于科技飞速发展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货币的结算和支付方式进人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电子货币是信用货币的延伸,是信用货币发展信息时代高级阶段的产物。 总之,货币形态的演变依据于信用关系的不断拓展,货币的外在形式也不断地脱离具体物质形态的束缚,逐步抽象化和虚拟化。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一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的职能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体的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这五种职能。其中,价值尺度职能和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的最基本的职能。一、价值尺度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货币把一切商品的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比较。货币之所以执行这种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也是商品,也具有价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