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分册-特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4.0

封面

作者:张振伟

页数:628

出版社: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239882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特定(单)病种质量控制就是国际公认的有效提高医疗质量的工具之一。运用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特定(单)病种过程(环节)质量的控制,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监管水平,保障病人安全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支持医疗机构有序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根据国内外更新的指南/诊疗规范,张振伟、陈晓红、王吉善特编写了《特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4.0版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分册》为4.0版。  《特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4.0版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分册》是该书的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卷。

本书特色

特定(单)病种质量控制就是国际公认的有效提高医疗质量的工具之一。运用精细化管理和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特定(单)病种过程(环节)质量的控制,对于提高医疗服务监管水平,保障病人安全有重大意义。为了更好地支持医疗机构有序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特编写了《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继1.0版、2.0版、3.0版之后,根据国内外更新的权威指南/诊疗规范,进行同步更新编写了《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4.0版。

目录

我国特定(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的概述

第一部分 第一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第一章 急性心肌梗死(AMI)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的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五节 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临床路径
第六节 急性心肌梗死质量控制追踪评价流程与医院评审标准中直接关联的章节
第二章 心力衰竭(HF)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的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三章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成人住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五节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第四章 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首次、住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五节 NIHSS卒中量表
第六节 急性脑梗死质量控制追踪评价流程与医院评审标准中直接关联的章节
第五章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首次、住院(试行)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六章 髋、膝关节置换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髋/膝关节置换术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五节 适用的临床路径
第七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路径

第二部分 第二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第八章 儿童住院社区获得性肺炎(CAP)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九章 围手术期预防感染(Inf)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三部分 第三批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
第十章 剖宫产术(CS)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监测指标解读与计算公式
第五节 计划性剖宫产临床路径
第六节 急诊剖宫产质量控制追踪评价流程与医院评审标准关联的章节
第十一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五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第十二章 围手术期预防深静脉血栓栓塞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十三章 重症监护病房预防深静脉血栓(试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五节 ICU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指南
第十四章 住院精神病患者安全和权益保障类指标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质量控制指标
第三节 质量控制指标适用的数据元素
第四节 质量控制指标之解释与计算公式
第五节 适用的临床路径
第六节 适用的评估用表
第七节 适用的病种名称与ICD-10四位亚目代码(第一诊断)
第十五章 临床服务质量管理评价标准与追踪评价路径
第一节 临床服务质量管理评价标准
第二节 《特定(单)病种质量报告系统》网络报送操作流程
第三节 特定(单)病种质量2013年度报告

附录
附录一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提升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医疗救治能力的通知
附录二 单病种专家组成员介绍
附录三 中英文缩写对照一览

致谢

节选

  《特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4.0版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分册》:  1.心电图:对疑似STEMI胸痛患者,应在到达急诊室后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检查(下壁心肌梗死时需加做V3R-V5R和V7-V9)。如早期心电图不能确诊时,需5~10分钟重复测定。T波高尖可出现在STEMI超急性期。与既往心电图进行比较,有助于诊断。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情况仔细判断。强调尽早开始心电监测,以发现恶性心律失常。  2.《2013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共识》指出STEMI:无论是否接受早期再灌注治疗,尽早和充分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均可改善预后。临床推荐:  (1)立即嚼服阿司匹林300mg,长期维持剂量75~100mg/d。禁忌应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可用氯吡格雷替代。没有证据表明应用肠溶片获益。  (2)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①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尽快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150mg(年龄≤75岁)或75mg(年龄>75岁),维持量75mg/d;接受直接PCI患者,口服氯吡格雷负荷量300~600mg,维持量75mg/d,至少12个月;②发病12小时后接受PCI的患者,参照直接PCI用药;③接受溶栓的PCI患者,溶栓后24小时内口服300mg负荷量,24小时后口服300~600mg负荷量,维持量75mg/d,至少12个月;④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75mg/d,至少12个月。  (3)COMMIT/CCS2研究表明接受保守治疗的患者,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使心血管不良事件率降低9%,死亡风险降低7%,颅内出血和其他严重出血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3.血清生化标志物:敏感的心脏标志物测定可发现无心电图改变的小灶性梗死。建议于入院即刻、2~4小时、6~9小时、12~24小时测定血清心脏标志物。肌钙蛋白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AMI症状发生后2~4小时开始升高,10~24小时达到峰值,肌钙蛋白超过正常上限结合心肌缺血证据即可诊断AM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判断心肌坏死的临床特异性较高,AMI时其测值超过正常上限并有动态变化。由于首次STEMI后肌钙蛋白将持续升高一段时间(7~14天),CK-MB适于诊断再发心肌梗死。连续测定CK-MB还可判定溶栓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开通,此时CK-MB峰值前移(14小时以内)。所有患者需行首次心肌酶检测获得报告时间,应在急诊标本采集至获得报告小于60分钟。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三级.二级综合医院分册-特定(单)病种质量管理手册-4.0》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32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