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大学物理学-上册-(第二版)

封面

作者:徐行可

页数:320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04029810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大学物理学(上册 第二版)》是参照教育部物理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编制的《理工科类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2010年版)编写的。全书分为上、下两册,涵盖了基本要求中的核心内容。  《大学物理学(上册 第2版)》在体系上以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和基本性质为主线,对传统教材的结构模式有所突破,主要表现在内容上压缩了经典部分,加强了近代部分,反映前沿内容并保持基础课风格。全书始终融会着关于物质世界的对称性和统一性的物理思想,力图使学生在学习基础物理知识的同时受到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培养和熏陶。  《大学物理学(上册 第2版)》可以作为高等学校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读者阅读参考。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学习物理认识自然感受科学
第一节 物理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第二节 物理学与工程技术
第三节 关于工科物理课程学习目的与方法的对话
第二章 物质世界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 物质与运动

第二篇 实物的运动规律
第三章 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 质点、质点系和刚体
第二节 参考系和坐标系
第三节 运动的描述
第四节 运动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第五节 相对运动
习题
第四章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 质量和动量
第二节 动量的时间变化率
第三节 动量定理
第四节 动量守恒定律
习题
第五章 角动量角动量守恒定律
第一节 角动量转动惯量
第二节 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
第三节 角动量定理
第四节 角动量守恒定律
习题
第六章 机械能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一节 动能功动能定理
第二节 保守力势能功能原理
第三节 机械能守恒定律
习题
第七章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第一节 对称性和对称性原理
第二节 对称性与守恒定律
第三节 对称性的自发破缺
第八章 狭义相对论基础
第一节 力学相对性原理伽利略变换
第二节 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及洛伦兹变换
第三节 狭义相对论时空观
第四节 狭义相对论动力学基础
第五节 相对论的意义
习题

第三篇 电磁相互作用和电磁场
第九章 电相互作用和静电场
第一节 两条基本实验定律静电场
第二节 电场强度
第三节 高斯定理
第四节 环路定理电势
第五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的关系
第六节 静电场中的导体
第七节 静电场中的电介质
第八节 电容电容器
第九节 静电场的能量
第十节 恒定电场
习题
第十章 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和恒定磁场
第一最节 运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第二节 磁感应强度毕奥一萨伐尔定律及其应用
第三节 磁场的高斯定理和安培环路定理
第四节 磁场对运动电荷及电流的作用-
第五节 磁介质
最第六节 铁磁质
习题
第十一章 变化中的磁场和电场
第一节 电磁感应
第二节 磁场能量
第三节 位移电流
第四节 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习题
附录A 国际单位制和物理量的量纲
附录B 矢量简介

节选

  《大学物理学(上册 第二版)》:  与中学物理相比较,大学物理绝不仅是数学手段的改变,它在内容体系、思想方法、科学观念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就我们的教材而言,它以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和基本性质为主线,给出一个较为完整的物质世界图像;重视提炼和阐述科学观念和方法,以近代观念审视经典内容,展现物理学从经典到近代的思想发展过程.明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与中学物理比较,从较高的起点和新的视角审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关注其内涵的丰富,应用的扩展,相互关系的变化.这样,一定会受益匪浅.  学生:教材每篇章前面都有前言和框图,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老师:就像到一个地方去旅游,我们需要一张导游图,从中了解景区全貌,选择行进路线,确定参观重点一样,教材每篇章前面的前言和框图实际上是该篇章的导读.前言概述了本篇章内容在物理学中的地位,与其他篇章内容的关联.框图则给出了本章的结构,也就是将各知识点联系起来的主线.希望同学们充分重视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将它比喻为一条牵着牛鼻子的绳,或者提起一串葡萄的把儿.只要把握住了它,在学习之前能够心中有数,在学完之后也能够据此检查自己的学习效果,学起来就顺利多了.  学生:“尽量多做题”是学好物理的妙招吗?  老师:学物理需要适当地做练习.其目的在于检验和加深对概念及规律的理解,同时训练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题海战术”不是一种好方法,它往往事倍功半,如果处理不好,甚至有害,杨振宁曾经说:“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种印象,以为物理学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学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我想,学习时间应该多用于读书、观察现象、思考问题,常有同学反映:上课似乎都听懂了,但一做题就糊涂.这就是在认真读书、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上工夫下得不够.千万别以为学习物理就是记住公式,然后套公式解题.记住爱因斯坦的话:“物理书都充满r复杂的数学公式.可是思想及理念,而非公式,才是每一物理理论的开端”,  学生:那么,什么样的方法才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呢?  老师:好的学习方法是因人而异的.每个人都需要在学习过程中摸索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具体方法.但是,可以和同学们交流几点心得.  第一,采用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学习方法.杨振宁把研究物理比喻成看一幅很大的画,这幅画就是整个自然界的结构.看这幅画需要将近、中、远几种方法结合起来。因为这幅画很细致,各部分不相同,必须从近距离用放大镜仔细研究它的细部;然后退到中距离、远距离看,观察各细部之间的关系,进而认识大范围的规律,再反过来指导对细部的研究.同学们学习物理课程主要是领会前人已经观察总结出来的结论,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也很有限,可以先粗略了解教材(或篇章)的整体结构,重点和难点所在,以指导具体内容的学习,在学完每一章、每一篇之后,总结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总结,归纳和提炼该部分内容,使头脑里物理图像清晰,要点明确,对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存在的问题心中有数,学习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二,采用比较(对比或类比)的学习方法,例如,质点的一维运动和刚体的定轴转动,经典时空观、狭义相对论时空观和广义相对论时空观,电介质和磁介质,振动和波动,机械波和电磁波,单粒子和多粒子体系,经典粒子和量子粒子……对诸多问题采用的模型、研究方法、概念和规律进行比较,问题和结论的物理意义就清晰地浮现出来.在物理学习中,一定要充分重视物理图像,哪怕是习题答案中的符号和数量级,都要想清楚它的物理意义,  第三,采用按部就班与渗透、跳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引导下按部就班地学习是基础,其最终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会自学,使其能够终身受益,所以,教学系统应该是开放的,有涨落的,远离平衡态的.同学们聪明的做法是一方面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积极思维,充分利用教师资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不必拘泥于教材,拘泥于课堂,而要博览群书,扩大知识面,培养广泛的兴趣.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学术报告或报纸杂志上接触某个新名词,觉得很生疏,但见的次数多了,把每次的体验联系起来,就能“悟”出一些内容,俗话说的“开卷有益”、“见多识广”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大学物理学-上册-(第二版)》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31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