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郭宏宝著
页数:197
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5041689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财政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机制设计(第二版)》内容包括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一、选题背景与目的;二、选题意义;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外农业补贴评述;二、国内农业补贴评述;第三节创新与不足;一、《中国财政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机制设计(第二版)》的创新之处;二、《中国财政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机制设计(第二版)》的不足之处;第四节思路、结构与研究方法;一、《中国财政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机制设计(第二版)》的研究思路;二、篇章结构;三、《中国财政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机制设计(第二版)》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农业补贴的概念、种类及测算方法;第一节农业补贴的概念;一、补贴的定义;二、补贴的特征;三、农业补贴;第二节农业补贴的种类;一、按我国现行财政预算账户中政府补贴支出分类进行分类;二、从政府预算支出形式和补贴的作用进行分类;三、按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的相关条款进行分类;第三节农业补贴的测算方法;一、测算原则的确定;二、测算方法等等。
作者简介
郭宏宝,男,1970年12月生,2006年于厦门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浙江工商大学,从事经济、财政学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税收、经济理论与政策,公开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课题。
本书特色
在《中国财政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与机制设计(第2版)》这本专著中,作者郭宏宝综合运用经济学、社会学、计量经济学等相关知识,建立了有关我国农业补贴原因、优势、局限性及成效与制度体制的理论分析框架;紧密结合中国农业补贴政策实践与农村实际,阐释了我国进行农业补贴的原因与环境影响;评价了中国农业补贴的政策效果,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农业补贴机制的设计思想。作者不仅从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还从大量的农村现实实证出发,多角度地分析了我国农业补贴的现状、问题与成绩,提出了不少与以往研究不同的独到见解。
目录
第一节选题背景、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与目的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农业补贴评述
二、国内农业补贴评述
第三节创新与不足
一、本书的创新之处
二、本书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思路、结构与研究方法
一、本书的研究思路
二、篇章结构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农业补贴的概念、种类及测算方法
第一节农业补贴的概念
一、补贴的定义
二、补贴的特征
三、农业补贴
第二节农业补贴的种类
一、按我国现行财政预算账户中政府补贴支出分类进行分类
二、从政府预算支出形式和补贴的作用进行分类
三、按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的相关条款进行分类
第三节农业补贴的测算方法
一、测算原则的确定
二、测算方法
三、对几种补贴测算方法的简要评述
第四节几个相关概念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三章农业补贴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农业补贴的理论分析
一、农业补贴的经济影响概述
二、生产者价格补贴的经济影响
三、消费者补贴的经济影响
四、农业投入品补贴的经济影响
第二节农业补贴的必要性
一、农业自身特性与农业补贴的必要性分析
二、工业化进程与农业补贴的必要性分析
三、封闭经济条件下农业补贴必要性的理论分析
四、开放经济条件下农业补贴必要性的理论分析
五、农业补贴必要性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六、农业的公共产品特性与农业补贴的必要性分析
第三节我国农业补贴的必要性
一、对于我国是否需要农业补贴的争论
二、现阶段增加我国农业补贴的必要性
第四节本章小结
一、对几种农业补贴理论的简评
二、小结
第四章农业补贴的国际经验
第一节发达国家的农业补贴政策
一、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目标
二、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演变历程
三、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工具
四、发达国家农业补贴效果
五、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调整方向
第二节对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评价与借鉴
一、发达国家农业补贴的一般特点
二、发达国家农业补贴对我们的启示与借鉴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
一、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农业补贴
二、发展中国家农业补贴的一般特点
三、发展中国家农业补贴对我国的启示
第四节本章小结
第五章我国农业补贴的历史与现状
第一节我国农业补贴政策的历史沿革
一、攫取农业剩余的财政负补贴阶段
二、支持农业发展的向正补贴过渡阶段
三、新时期的农业财政补贴政策
第二节从“取”“予”角度看农业补贴
一、国家财政对农业“取”的分析
二、国家财政对农业“予”的分析
三、财政农业“取、予”的综合分析
第三节我国农业补贴水平的再测算
一、以名义保护率(NRP)测度的我国农业补贴水平
二、以综合支持总量(AMS)测度的我国农业补贴水平
第四节我国农业补贴的发展趋势
一、农业补贴的力度必然会是逐步加大的
二、农业补贴必须要有利于构建和谐的社会利益关系
三、农业补贴必须要适应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要求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六章农业补贴的政策绩效
第一节政策绩效评估的范式与理论基础
一、对农业补贴政策绩效进行评估的内容范式
二、对农业补贴政策绩效进行评估的理论基础与目标原则
第二节相对价格效应与支出归宿
一、支出归宿的影响因素分析
二、支出归宿的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三、本研究拟采用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三节农业补贴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建模目的与模型择定
二、回归分析与处理
三、模型分析
第四节农业补贴与提高农民收入
一、当前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二、影响种粮农民增收的因素分析
三、影响农民增收的定量分析
四、市场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分析
五、几点结论
第五节本章小结
第七章我国农业补贴机制的设计与完善
第一节粮食直补政策的目标、模式及其问题
一、粮食直补政策目标
二、我国现行的主要粮食直补模式及比较
三、对当前粮食直补存在的问题的认识
第二节我国农业补贴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补贴力度远远不够
二、补贴结构不合理
三、补贴方式不科学
四、补贴主体不明确
五、补贴目标短期化、单一化
六、支农资金的管理机制与农业补贴法律建设有待完善
第三节建立我国农业补贴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我国农业补贴长效机制的目标与原则
二、建立我国农业补贴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农业补贴长效机制的制度保证
一、乡村财政困境下的农业补贴
二、改革“乡政村治”——破解制度困局
第五节农协制度框架下的一个博弈分析
一、无农协时的极端均衡博弈
二、农协制度框架下的讨价还价博弈
第六节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实践证明,行政的手段未必是有效的,因为在纠正市场失灵的同时,也会面临政府失灵;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法律手段仍然应该是解决公共产品提供的主导手段。然而,理想的科斯定理在解决外部性上却有难以克服的障碍:第一,在受损者人数众多时,科斯定理解决不了搭便车问题;第二,外部性涉及的人数众多时,他们自愿地组织起来试图使外部性内在化的成本是巨大的;第三,建立一系列财产权反而会导致低效率,因为,现行的许多财产权不是通过法律而是通过一些公共规则建立的。
农业作为一个从业人数众多、自身特性明显的产业,行政手段固然缺乏效率,追求科斯定理描述的状态同样事倍功半。因此从农业所具有的公共性上探讨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还要从基于法律框架下的经济措施,即税收与补贴仍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面我们对此具体分析。
农业中的水利、道路交通、通信、农业教育、农技推广等是农业健康发展的软、硬件基础。然而,这些基础设施都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需要政府给予补贴来保障这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或者是由政府来提供它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