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赵国求
页数:255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75430260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中,作者首先提出自然界一切物体的时空“形象”和“状态”都是由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些作用既包括熟知的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也包括人类观测世界使用的观测信号作用。由此,作者提出了“自在实体——本体”和“现象实体——物体”两个基本概念。认为“自在实体——本体”是不依赖人类主观意识的客观存在。而“现象实体——物体”是“自在实体——本体”通过观测作用在人体及“人工仪器”上的延伸。
基于这一基本观点,作者提出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在作用机制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微观世界的作用具有量子特性。由此产生的客体的“形”和“状态”就是离散的。而波函数本质上就是描述微观客体的这种“形”的变化特征的。由于作用机制的本质区别,宏观质点和微观质点的属性、量子概率与经典概率的本质之间也都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在宏观世界里,人们描述的是质点确定的运动轨迹,而在微观世界里,人们描述的只是由观测作用建构起来的“形”的变化。如果将这种“形”的变化变换成背景时空的变化,薛定谔方程就可以看做空间的曲率变化方程。
作者简介
赵国求,1944年生,湖北黄梅人。1969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无线电系,现任武钢基础物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学科带头人,武汉科技大学兼职教授,湖北省哲学学会理事。是“量子力学曲率解释”、“相互作用实在论”和“阴阳平衡等价于自组织系统最佳自稳态”学术思想的原创者。主要学术成果有:《运动与场》、《电子探踪》、《思维过程物质基础探源》、《物理学教程》(合著)、《赵国求诗词选》等。 桂起权,1940年生,浙江宁波人。1963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物理系,现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研究及哲理逻辑研究。著有《科学思想的源流》、《观察与实验》、《海森伯传》、《次协调逻辑与人工智能》等,译著有《科学哲学》等。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量子力学发展简史
第一节 量子论的起源
第二节 经典量子力学
第二章 量子力学公设体系和物理解释
第一节 量子力学公设体系
第二节 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
第三节 量子力学的决定论解释
第四节 量子力学的统计系综解释
第三章 量子场论
第一节 相对论量子力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经典场和量子化场
第三节 费曼路径积分表象
第四节 S矩阵表象
第四章 量子力学完备性质疑
第一节 量子力学完备性质疑
第二节 隐变量理论
第三节 普朗克常数的哲学意义
第四节 量子力学解释有待突破
第五章 质点模型与时空动力学
第一节 质点模型的意义
第二节 相对论力学中的时空动力学机制
第三节 相互作用原理与物体的时空形象
第四节 人类认识自然的逻辑通式
第六章 相对论效应与光信号的测量作用
第一节 洛仑兹变换推导时间延缓效应质疑
第二节 运动钟变慢分析
第三节 相对论长度收缩与测长单位的关系
第四节 运动钟的频率降低与运动电子的频率升高
第七章 宏观作用机制与微观作用机制及量子测量
第一节 宏观作用机制及客体的运动状态
第二节 微观作用机制及客体的运动状态
第三节 量子测量的相关问题
第八章 测不准原理
第一节 测不准原理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基本形式
第二节 测不准原理的几种常见解释
第三节 测不准原理在氢原子中的应用
第九章 测不准原理的实在论诠释
第十章 经典概率与量子概率
第十一章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在氢原子中的应用
第十二章 波函数曲率解释实例研究
第十三章 康普顿物质波与量子力学曲率解释
第十四章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真空对称性破缺
第十五章 量子力学曲率解释与其他解释的比较
第十六章 物理学中的瞬间
后记
参考书目













![原子物理与量子力学-[上册]-(第二版)-技术教育社区](https://image12.bookschina.com/2015/20150207/B6766381.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