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康鑫等主编
页数:194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61096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国际经济合作/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以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为支撑,融合了国际分工、交易成本和技术转移等经典理论,全面、系统、深入地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动因和构成进行了分析,就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风险投资、国际服务贸易、国际技术贸易等国际经济合作的重点内容作了详细的阐述,并对中国在国际经济合作中的角色定位和风险收益进行了判断,为我国如何应对国际经济技术的竞争与合作提供了有效策略。 《国际经济合作/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既可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及其他读者的培训用书。
目录
第一节 国际经济合作概念
第二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动因分析
第三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特征
第四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类型与方式
第五节 国际经济合作的作用
本章总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二章 国际经济合作基本理论
第一节 交易成本理论
第二节 国际分工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
第四节 基于企业资源的能力理论
第五节 国际技术转移理论
第六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本章总结
本章思考题
第三章 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 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环境评估
第三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跨国公司
第四节 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第五节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本章总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四章 国际间接投资
第一节 国际间接投资概述
第二节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
第三节 国际股票投资
第四节 国际债券投资
第五节 国际融资租赁
本章总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国际风险投资
第一节 国际风险投资概述
第二节 风险投资的特点
第三节 风险投资交易程序
第四节 风险投资中的风险因素
第五节 中国风险投资现状
本章总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六章 国际服务贸易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概述
第二节 主要国际服务贸易方式
第三节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
第四节 我国对外服务贸易概述
本章总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七章 国际技术贸易
第一节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二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内容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方式
第四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价格与支付
第五节 国际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
本章总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八章 国际租赁
第一节 国际租赁概述
第二节 国际租赁的主要类型
第三节 国际租赁合同
第四节 租金计算
第五节 国际租赁业务程序
本章总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九章 国际BOT融资
第一节 国际BOT的基本概念、适用范围与优点
第二节 国际BOT项目的运作程序
第三节 国际BOT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析及应对
第四节 国际BOT项目中的各类合同和协议
本章总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
第十章 国际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第一节 国际工程承包项目概述
第二节 国际劳务合作项目
第三节 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
本章总结
本章思考题
案例分析
附录
参考文献
节选
克鲁格曼的技术差距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1)技术转移处于这样一种均衡结构,在这个均衡结构中,两类国家的相对工资不变,保持一定的差额,其差额对发达国家有利;贸易形式不变,即发达国家总是生产和出口创新产品,发展中国家总是生产和出口成熟产品,二者福利均有提高。 (2)该理论把技术转移、资源配置与世界收入分配三者统一起来考察。认为技术由不断创新的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由于获得了发达国家的技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福利水平的提高。如果发达国家不再创新,或者放慢了创新速度,那么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福利水平的差距就很可能缩小。因此,发达国家必然要保持与发展中国家福利水平的差距和其在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3)该理论还认为,发生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技术转移,其基本原因是二者间存在的工资差别。均衡结构中,技术创新使资本的边际产出率提高,从而吸引资本流入;技术转移引起的资本流动,使新产品能在较低的资源成本下生产,使世界生产要素发生更有效率的配置,各个要素市场都达到均衡状态。这样,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就要经常保持一定的技术差距,发达国家不问断的技术创新,不仅是维持其竞争地位的需要,更是维持其福利水平不下降的必要条件。如果发达国家创新速度下降或技术转移的进程加快,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资差距就会缩小,并导致福利水平下降,从而对发达国家不利。 三、国际技术转移机制论 1.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由科斯首先提出,后来由巴克利(P.J.buley)、卡森(M.cosson)等人加以完善。内部化理论首先用于分析跨国公司内部市场结构,并且进一步把内部化理论扩大应用到分析跨国公司内部交易市场与技术转让。该理论认同技术的所有权属性,决定了技术在市场上不可能像商品一样自由竞争。技术市场的不完全性,必然导致技术转移的内部化倾向。在对跨国公司内部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出口一直接投资一技术转移”三者统一的选择模式。 拉格曼在跨国公司内部化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出口一直接投资一技术转移”三者之间选择的统一模式。他认为,在这三种方式中,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最有利。因为采取对外直接投资方式,能使跨国公司持续进行研究和开发及其成果——专有知识内部化,技术控制在跨国公司子公司内部,这样就使企业在世界范围内利用其技术优势,维持其垄断地位而获得最大利润。而出口产品会遇到种种壁垒的阻碍,专利制度的不完善会使企业技术和产品有被抄袭和仿制的风险。因此,只有采取技术内部转让的方式,才能绕开市场的不完全性(即不完全竞争),保持技术的专有权,为公司牟取利润的最大化。 卡森进一步分析技术转移内部化机制。他认为有两种产业的内部化动力最强:一是规模收益递增的工业或资本集约型工业;二是信息产业(他指所有的知识产业)。他认为信息的研究与发展耗时长、费用大,知识产业在一定时间内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能给所有者带来垄断收入,产生内部化的要求,同时,买方的不确定性以及技术被仿制的风险,也产生了内部化的要求。信息实行内部化以后,局外人无法接触,从而保证了信息所有者的垄断利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