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早霞
页数:203
出版社: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61100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在介绍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尽可能系统、全面地讲述了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与未来发展走向等内容。全书力求内容全面、体例科学、论述得当、用语规范、文字简洁、通俗易懂,辅以最新的世界经济发展数据与政治动态,确保学生能够在理论与现实两个层面掌握实用知识。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主要适用于在大专院校本科生中普及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形势知识,旨在对学生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进行提升与塑造,进而对其知识结构进行优化与完善。通过帮助学生掌握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知识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如果说当今美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核心议程是霸权护持,那么当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议程就是大国崛起。从时间向度来讲,我们国家正处于高速崛起的进程之中;从空间向度来讲,我们国家在国际体系格局中与霸权国的权力位差正在逐年收窄;从目的向度来讲,当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实践互动迫切需要学术界对权力、制度、价值、角色、身份等问题进行理论的创新与突破。本项研究正是基于上面三个认知维度而展开的。从根本上讲,《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就是围绕着“世界什么样”和“中国怎么办”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发挥作用的变量进行的探索,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和平崛起、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避免崛起进程中的战略误判提供某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认知框架。
本书特色
如果说当今美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核心议程是霸权护持,那么当今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核心议程就是大国崛起。从时间向度来讲,我们国家正处于高速崛起的进程之中;从空间向度来讲,我们国家在国际体系格局中与霸权国的权力位差正在逐年收窄;从目的向度来讲,当今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实践互动迫切需要学术界对权力、制度、价值、角色、身份等问题进行理论的创新与突破。本项研究正是基于上面三个认知维度而展开的。从根本上讲,程早霞、曲晓丽主编的这本《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就是围绕着“世界什么样”和“中国怎么办”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独立发挥作用的变量进行的探索,以期通过我们的研究能够为中国和平崛起、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和避免崛起进程中的战略误判提供某种可资借鉴的理论认知框架。
目录
第一章 世界政治格局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二战前世界格局的发展态势
第二节 雅尔塔体系——冷战
第二章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
第一节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二节 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三章 美国的世界霸权之路
第一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
第二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
第三节 二战后美国雄霸世界
第四节 冷战后美国的单极霸权
第四章 苏联的历程与俄罗斯的复兴
第一节 俄国的建立及兴起
第二节 俄国的衰亡及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第三节 苏联的解体及俄罗斯的崛起
第五章 日本的战败与崛起
第一节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历程
第二节 战后日本的政治发展
第三节 日本的军事政治大国梦
第六章 欧盟的缘起与发展
第一节 欧洲联盟的渊源
第二节 欧洲联盟的成立
第三节 欧洲联盟的发展
第四节 欧洲联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第七章 印度的南亚崛起之路
第一节 印度的政治经济发展
第二节 印度的对外政策与南亚战略
第三节 印度与大国间关系
第八章 中国的和平崛起之路
第一节 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节 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第三节 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成立
第四节 社会主义中国的和平崛起
第九章 发展中国家的艰难旅程
第一节 民族解放与独立运动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联合斗争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变革
第十章 中国对外关系与热点问题
第一节 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脉络
第二节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第三节 中日关系中的“钓鱼岛问题”
第四节 中美关系中的“西藏问题”
第十一章 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全球治理的基本理论
第二节 全球治理与中国角色
第三节 全球治理的发展困境及趋势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就社会科学理论的构建方式而言,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不外乎两种基本的思想方法:第一种方法源于启蒙主义思潮以来,社会科学对自然科学研究方式的崇拜与模仿。这种方法以科学主义研究方法为基础,通过归纳与总结来发现人类行为的规律性,进而发现其内在的因果联系,并提出一套可以重复验证的理论框架。第二种方法源于历史研究和人们寻求理解外部世界整体的意义的努力,这种对文本诠释、演绎与理解的研究方法倾向于寻求理解事件特定的历史意义与特定的社会意义。 无政府状态是所有理论对当代国际政治的一个基本判断。但是这种无政府状态既不是霍布斯笔下所描述的“人自为战”的丛林社会,也不是伊曼纽尔·康德笔下所描述的“永久和平”的世界公民社会。当今的人类世界是一个由众多主权国家在无政府条件下展开有序合作的国际社会。本书在开篇曾明确表示,当代任何一种国际关系宏理论的核心任务与历史意义都是要回答如下一个问题,即在无政府状态下如何构建基本的国际秩序。英国学派将影响国家行为和国家属性的“国际社会”要素置于其理论研究的核心地位。他们希望通过对建立共有规范与利益认知的研究,并借此来探讨无政府状态下有序的社会秩序的形成与发展问题。 从概念上讲,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与主流国际关系理论提出的“国际体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按照赫德利·布尔和沃森的定义,国际体系是指当两个或更多的国家之间存在着足够的联系,并且能够对于彼此的决策与行为产生足够的影响,促使它们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在某种程度上行动时,一个国际体系就形成了;而国际社会是指“一群国家不仅一国的行为是其他国家必须考虑的因素的意义上构成了一个体系,而且通过对话,同意在彼此关系中按共同规则和制度行事,承认它们在维持这些安排上有共同利益而建立起来”。赫德利·布尔认为:“至少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国际政治思想传统,即霍布斯主义或现实主义传统,该传统认为国际政治是在丛林法则支配下的战争状态;格老秀斯主义或国际主义传统,该传统认为国际政治是由国家间构成的社会性交往互动,即国际社会;康德主义或世界主义传统,该传统认为存在着一个潜在的人类共同体。”事实上,关于温特提出的“洛克体系文化”和赫德利·布尔提出的“格老秀斯主义传统”两者大体上是等同的。英国学派更喜欢用格老秀斯传统,也就是“国际社会”的说法来定义当今国际政治发生的背景,而以温特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更喜欢用洛克体系文化。虽然温特自己也承认他的三种无政府文化的区分是从英国学派研究成果中借鉴而来的。国际社会在定义上既兼顾了国际体系中权力互动的机械一面,又重点突出了社会性建构的一面,即共同的规则与机制的建立与维持。国际体系概念属于新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范畴,因此它通常与国家间的权力互动有关,新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倾向于将无政府状态下国家间的结构及其作用过程作为研究秩序形成问题的中心;而国际社会概念属于英国学派,这一理论倾向于通过研究国家间共享的社会性规范和制度来研究无政府状态下国际秩序的构建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