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法)阿尔封斯·都德著;齐小艳译
页数:307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7111368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法国作家都德的著名作品,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在历史上阿尔萨斯-洛林多次易主,德意志、法兰西曾多次交替拥有其主权),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兰西人的爱国情怀。1912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作者简介
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都德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尼姆,1858年他为了谋生开始文学创作。1868年都德出版长篇小说《小东两》,1869年出版短篇故事集《磨坊书简》,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
1873年,都德发表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包括最知名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它既是都德的代名词,也是“爱国主义”的符号,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中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典范。1897年12月17日都德去世,葬入拉雪兹公墓。
齐小艳,长治学院副教授,南开大学博士。翻译作品《茶花女》《战机飞行员》等。
本书特色
《国民阅读经典:最后一课(全译本)》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作品占有很大比重,这些作品大多收录在《星期一故事集》里,广泛流传,脍炙人口,早已成为世界短篇小说文库中的瑰宝。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最后一课》,堪称世界文学史上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典范。作品描写的是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普鲁士的阿尔萨斯省一所乡村小学,学生向祖国语言告别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通过一个童稚无知的小学生的自叙,生动地表现了法国人民遭受异国统治的痛苦、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品题材虽小,但精心剪裁,记叙详略得当,具有一种感人至深的力量。
目录
最后一课
柏林之围
一局台球
小间谍
公社的阿尔及利亚步兵
拉雪兹神父公墓之战
小馅饼
圣诞故事
教皇之死
红山鹑的感愤
伯凯尔的驿车
科尔尼耶老板的秘密
散文诗
金脑人的传说——献给想听开心故事的女士
两家客栈
诗人米斯特拉尔
母亲——围城回忆录
倒霉的佐科夫兵
守卫达拉斯贡
巴黎的农民
记事员
亚瑟
最后一本书
三次警告
法兰西仙女
三十万法郎
渡船
沙漠旅行队驿站
前哨见闻
我的军帽
老两口
房屋出售
蛩
美食风景
海边收获
镜子
日本悲剧
安家
赛甘先生的山羊——致巴黎抒情诗人皮埃尔·格兰古瓦先生
繁星——一个普罗旺斯牧羊人的故事
阿尔勒姑娘
居居雷昂的神甫
戈歇神甫的药酒
在卡玛尔格
旗手
怀念兵营
节选
《国民阅读经典:最后一课(全译本)》: 最后一课 这天早晨我去上学,去得很晚,还没来得及到学校,心里却很害怕韩麦尔先生骂我,更何况他说要考问我们分词,但我连一个字也说不上来。我突然想逃学算了,到野外去玩玩岂不更好? 天气是那么暖和,多么晴朗的好天气啊! 一路上可以听见乌鸫在林子边鸣叫,锯木厂后边的草地上,一群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这些景象,可比分词规则有趣多了,但是我还能管得住自己,提脚迅速向学校的方向跑去。 走过镇公所的时候,我看见许多人聚集在布告牌前面。这两年来,我们所有的坏消息几乎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打了败仗啦,军事征用啦,司令部公布的各种命令啦。我虽然没有停下来,可是心里却不禁想: “又出什么事情了?” 铁匠瓦赫特尔和他的学徒也挤在那里看着布告,当看见我从广场上跑过时,就朝着我大声嚷道: “小家伙,不用那么快呀;今天去学校再晚,也不会迟到的!” 我一听就知道他在拿我开玩笑,于是上气不接下气地匆忙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日里,学校开始上课时,总会有一阵喧闹,有时甚至在街上也能听见。课桌有的打开着,有的关上了,怕吵大家就捂着耳朵大声地背书啦,还有就是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 “安静一点,安静一点……” 我本打算就趁着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自己的座位上,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偏偏这一天一切都是那么的安静,如同是星期日的早晨一般。从开着的窗子望进去,只见同学们都整整齐齐地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平日里严肃的韩麦尔先生呢,腋下夹着那把可怕的大戒尺,来来回回地踱着步子。我只能无奈地推开教室的门,在众目睽睽下走过静悄悄的教室,你们可以想象一下,当时我的脸有多红,心里有多害怕! 但是很奇怪,一点儿也没有什么事儿。韩麦尔先生看见我,并没有想象中的生气,却是口气挺温和地对我说道: “快点坐好,小弗郎士,你要是再不来的话,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了。” 我从凳子上跨过,立刻在自己的课桌前坐下。等到心稍微平静了一点儿,我才注意到,韩麦尔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蛮帅气的绿色长礼服,还打着绉边的领结,头上也戴着那顶绣花的无边小黑丝帽。这一套衣帽,他只有在督学来视察及学校发奖的日子才穿戴出来。此外,我发觉整个教室里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庄严气氛。最令我吃惊的是,后面几排向来空着的长凳上坐着一些镇上的人们,他们和我们一样肃静。这中间有戴着三角帽的老奥赛,有以前的镇长,有从前的邮递员,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人。他们看上去一个个都面带愁容,而且老奥赛居然还带着本页边破损的旧识字课本,他将书打开,平放在膝头上,书上还横放着他那副大大的眼镜。 正当我对这一切感到无比诧异时,韩麦尔先生就登上了讲台,像刚才和我说话一样,他用柔和却又不失严肃的嗓音对我们说: “亲爱的孩子们,这将会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因为柏林刚来了命令,从今往后阿尔萨斯及洛林的学校一律只准许教授德语……新老师明天就会到这里了。今天将会是你们所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了。我真心地希望你们都能认认真真听讲。” 这短短的几句话把我彻底震惊了。啊!那些坏家伙!原来张贴在镇政府门前的居然是这个坏消息! 这是我最后一堂法语课啊!…… 但是我却连字都不会写!这么说来,我以后再也不能够学习法语了!我的法语也就到此为止了!……现在想来,我是如此后悔从前浪费了那么多时间,愧疚曾经逃课去掏鸟窝,去萨尔河上溜冰!我的那些课本——语法书啦,圣教史啦,就在刚刚还是那么的令人厌恶,背在身上是如此沉重,但是此刻它们却像我的老朋友一样,让我觉得难舍难分。 还有我们亲爱的韩麦尔先生,一想到他将要离去,以后再也不能见到他了,我就顿时忘记了过去所受的所有处罚和手上所挨的戒尺。 多可怜的人啊! 原来,他是为了给我们上这最后一堂法语课,才穿上了这套漂亮的盛装。到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镇上许多老人此刻都静静地坐在教室的后面。他们这样做的原因,似乎是在后悔过去没有能够经常到学校来上课;却也好像是在向这位为我们努力工作了整整四十个春秋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在向离去的祖国表示自己的敬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