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岭南地区民族民间和红色经典舞-内附DVD视频教学光盘

封面

作者:金秋

页数:156

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941010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中国民族区域健身舞系列丛书,严格以“取之精华、去其糟粕”为指导思想,对民族舞蹈文化遗产进行了梳理、整合及艺术加工,从我国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到西南地区及中部地区,选择不同区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并对之进行元素提炼,编成习练操作性极强的健身舞和精品舞。可谓创举,既体现了民族性,也体现了时代性,同时兼顾了群众性。中国民族区域健身舞系列丛书的问世,恰似一股春风,吹来了一片新绿,沁人肺腑,启迪心灵,让人直面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优秀舞蹈文化遗产流芳溢彩的魅力。

少数民族舞蹈在祖国艺术百花园中是一簇光彩夺目的奇葩,无论在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中,还是在表演舞台上,总是以它旺盛的生命力,热烈奔放的激情,传神动感的雄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起着以艺术形象鼓舞人的巨大作用。本书内容由浅入深,简单易学,图文并茂,动作描述准确,分析透彻,适合广大爱好舞蹈的朋友使用。

本书特色

金秋编著的中国民族区域健身舞系列丛书,不仅仅是针对普通高校一般大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而且是广泛面向社会普通大众,包括社区居民、企事业职员及各级机构公务人员与社会青少年的艺术素质培养。旨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群体通过学练健身舞和民族精品舞,得以观赏体验民族舞蹈艺术和传承中华文化遗产。

其效在于:一是可健身美体提高工作效率,二是通过观赏学练健身舞和民族精品舞了解体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本书分为:岭南地区民族民间舞和红色经典舞二个部分。其中岭南地区民族民间舞重点从广东民间舞蹈、海南黎族民间舞蹈、广西壮族民间舞蹈三种舞蹈及红色经典舞的反映战斗生活的舞蹈、宣传鼓动性舞蹈、娱乐性舞蹈等舞蹈的源流、内容与功能、种类与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叙述与分析。书中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基本动作及要领,配有大量的彩色图片进行了说明与示范,适于喜爱民间舞蹈的学习者使用。结合随书附送的dvd视频教学光盘,使大家学习舞蹈更方便,更容易,是喜欢舞蹈的朋友值得选购的一套系列丛书。

目录

岭南地区民族民间舞

第一章   岭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源流

第一节   广东民间舞蹈源流

第二节   海南民间舞蹈源流

第三节   广西民间舞蹈源流

第二章   岭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与功能

第一节   广东汉族民间舞蹈的内容与功能

第二节   海南黎族民间舞蹈的内容与功能

第三节   广西壮族民间舞蹈的内容与功能

第三章   岭南地区民族民间舞蹈的种类与表现形式

第一节   广东汉族民间舞蹈的种类与表现形式

第二节   海南黎族民间舞蹈的种类与表现形式

第三节   广西黎族民间舞蹈的种类与表现形式

红色经典舞

第一章   红色经典舞蹈之源流

第一节   红色经典舞蹈之源

第二节   红色经典舞蹈之流变

第三节   红色经典舞蹈的传播

第二章   江西苏区红色经典舞蹈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   反映战斗生活的舞蹈

第二节   宣传鼓动性舞蹈

第三节   娱乐性舞蹈

第三章   川北苏区红色经典舞蹈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   反映军事训练与生活的舞蹈

第二节   欢乐情绪舞

第三节   娱乐表演舞

第四章   湖南、广东苏区和上海红色经典舞蹈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节   湖南根据地红色经典舞蹈

第二节   广东根据地红色经典舞蹈

第三节   上海校园舞蹈

后记

节选

  《中国民族区域健身舞系列:岭南地区民族民间和红色经典舞(附光盘1张)》:  二、宗教习俗舞蹈  壮族宗教信仰风俗包括原始宗教信仰遗存,带有傩元素的民间宗教信仰,以及道教、佛教等。在这些宗教信仰活动中均有舞蹈存在。  1.原始宗教遗存舞蹈  壮族原始宗教信仰表现为“万物有灵”,崇拜天神、土地神、雷神、石神、树神、蛙神、祖先神等。旧社会,壮族人认为天地宇宙间所有生物,均有灵魂,其中最重要的神有创世神姆六甲、布洛陀、蛟龙、蛙神、通天圣帝莫一大王、社主大王等。“鬼怪就更多了,通称有360怪,720妖。过去民间凡人有病或禽畜遭瘟,以及一蛋多黄、公鸡半夜打鸣、动物怪胎、蛇入室、虎下平阳等特异现象,都认为是鬼神作祟,须请摩公或师公送神祭鬼”。在各种送神祭鬼活动中就有舞蹈存在,吟诵、歌唱、舞蹈是壮族师公作法的主要手段。  在原始社会,壮族祖先从万物有灵和鬼神崇拜中逐渐演绎图腾崇拜,指认某一动物或植物作为壮族部落的守护神,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流、飞禽走兽中均有壮族信奉的图腾,在壮族信奉的图腾中主要有牛图腾和蛙图腾,在所有图腾信仰中变成今天遗存节日的有牛魂节和蛙婆节。“牛魂节”是由牛图腾信仰演化而来的节日。壮族是稻作民族,在耕田种稻农事活动中,牛是主要畜力,生产劳动离不开牛,交通运输也离不开牛,牛还是人的衣食之源。因此,牛图腾崇拜便成为今天的节日。在牛魂节这一天,牛不劳动,主人用枫叶水浸泡糯米饭喂牛,还在牛栏外供桌上摆供品,烧香祭拜牛魔王,举行敬牛仪式,唱《牛歌》。农历四月初八不仅是牛魂节,也是插秧节,人们在这一天还要带供品到田间进行诵经赶鬼仪式。当这两个节日过完之后,便开始种稻。因此说,这两个节日与稻作生产紧密联系。壮族对牛的崇拜不仅有歌唱,还有舞蹈,如《春牛舞》,这个舞在春节期间表演,表演形式有独脚春牛、两脚春 牛、四脚春牛等。“独脚春牛”,由一男舞者用竹竿挑起竹扎纸糊的牛,边行走边舞,他身后有十多位茶公茶娘随之边走边舞,春节期间行进在村寨间、家与家之间进行巡回祝福演出。“两脚春牛”,是在一块土布上端缀一对牛角,舞者在布下持牛角而舞,身后随茶公茶娘,是单纯的歌舞活动;“四脚春牛”,由两位舞者默契配合表演。春牛舞虽然有各种表演形式,其内容均是牛图腾崇拜的变异,其功能就是新年祝福。由此可见“牛”在壮族生活和生产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蛙婆节”,也是由蛙图腾信仰演化而来的节日,这是壮族古老的节日。壮族是依赖于稻作而生存的民族,对青蛙能在稻田捕捉害虫、保护庄稼而感到欣慰,并将青蛙作为图腾加以崇拜与保护。“蛙婆节”又称为“蚂拐节”,是壮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它源自一个神话故事:“有一年天气大旱,村寨中有一老人鳏寡孤独,有一天,他到河边祈祷,突然有一只蚂拐跳人他的怀中,他认为这是天赐子与他,他精心喂养蚂拐四十九天后,他喂养的蚂拐变成了英俊青年,并对他以爹相称。从此,父子俩辛勤劳作,自此,村寨迎来了风调雨顺好年头,人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日子。第二年番邦入侵,壮乡大乱。蚂拐应招,平定战乱,迎娶皇帝的女儿为妻,但他身披蚂拐皮,遭到朝廷官人讥讽,皇太后趁他不备燃掉蚂拐皮,蚂拐随之一命呜呼。皇帝万分悲痛,为他举行葬礼,确定每年全国各地都要祭拜这位爱国英雄,从此就有了蚂拐节”。壮族民间传说故事将对农作物有益的青蛙神化成为民族英雄、爱国英雄,对蚂拐注入了人性化成分,是壮族文明史发展中的一个飞跃。归根结底蚂拐节与壮族农业生产息息相关,这可以从蚂拐节的活动内容来判断。壮族蚂拐节活动期间很长,一般要一个月,从农历正月初一到二月初埋蚂拐为止。其中包括“找青蛙、敬青蛙、埋青蛙三大段。找青蛙,即指正月初一,壮人成群结队到田野寻找冬眠的青蛙,并将捉到的青蛙装进毛竹内,再放入纸轿中,送往蚂拐亭。敬蚂拐,是白天由孩童抬着装有蚂拐的纸轿挨家挨户去唱“蚂拐歌”,夜晚人们为蚂拐守灵,并燃篝火、敲铜鼓、跳舞,这种活动要持续25天。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岭南地区民族民间和红色经典舞-内附DVD视频教学光盘》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24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