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人居环境的地理学研究-从实证主义到人本主义

封面

作者:李雪铭等著

页数:250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3043925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居环境的地理学研究:从实证主义到人本主义》可供城市规划与管理?房地产开发?城市地理等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学习与参考, 也可供高等院校地理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城市管理学等相关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特色

《人居环境的地理学研究:从实证主义到人本主义》系统地阐述了地理学视角的人居环境, 分别梳理了实证主义地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地理学的人居环境研究, 并以大连市为例, 剖析了人居环境游憩系统的认知?意识?能动和创造四阶段的地方感, 提示了人居环境的意象解构?自明性以及人居环境意象的媒介化生存———人居拟态环境,最后探索了人居环境空间归属感等的非物质化空间?

目录

1地理学与人居环境
1.1地理学视角的人居环境
1.1.1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人居环境
1.1.2地理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关系
1.1.3地理学与人居环境科学的结点
1.1.4地理学在人居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1.2人居环境的地理尺度研究
1.2.1人居环境的地理尺度划分
1.2.2行政地理尺度人居环境研究
1.2.3地理网格尺度人居环境研究
1.3自然地理学的文化转向
1.3.1自然地理学文化转向的研究背景
1.3.2自然地理学文化转向的研究线索
1.3.3文化自然地理学日趋“整体论”的研究视角———人居环境
1.3.4自然地理学文化转向的研究课题
1.4人居环境的心理认知
1.4.1人居环境的动态性及其广义内涵
1.4.2人居环境的人学背景
1.4.3公众对人居环境概念的解读
1.4.4以人为本的宜居城市建设
1.4.5人居环境心理认知的特征
1.5地理学开展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未来展望
2实证主义下的人居环境研究
2.1实证主义与人居环境学科
2.1.1实证主义
2.1.2人居环境学科
2.2实证主义研究人居环境的领域
人居环境的地理学研究———从实证主义到人本主义
2.2.1成功的领域介绍
2.2.2实证主义对人居环境中“人”的研究
2.3人居环境实证研究的主要理论与方法
2.3.1主要理论介绍
2.3.2方法模型
2.4小结与展望
2.4.1实证主义研究人居环境的优缺点
2.4.2实证主义研究人居环境展望
3人本主义地理学与人居环境研究
3.1实证主义批判中形成的人本主义地理学
3.2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研究成果
3.3人居环境科学的“以人为本”思想形成与发展
3.4城市发展理论的“以人为本”思想形成与发展
3.5人居环境学科体系中“空间”?“地方”的反思
3.6人居环境的人本主义地理学应用研究
4人居环境的人文关怀:城市游憩
4.1城市的游憩功能与人居环境
4.2城市游憩系统的组成
4.3游憩系统的感知过程
4.4游憩系统认知阶段的“空间感知”?“地方感知”
4.5游憩系统意识阶段的“地方感”
4.6游憩系统能动性阶段的“改造”?“适应”?“逃避”
4.7游憩系统创造性阶段的“规划”?“管理”?“文化”
5城市游憩系统地方感的形成过程
5.1基于地方感理论的城市游憩感知网络模式
5.2基于人类认知过程的地方感形成和演变框架
5.3游憩系统认知过程的地方感研究
5.3.1游憩地方感的地方认知和空间交互研究框架
5.3.2游憩地方感认知的研究群体划分
5.3.3游憩地方感认知研究方法: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5.3.4智能信息和通信技术在认知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5.3.5直接的地方认知结果分析
5.3.6间接的地方认知结果分析
5.4游憩系统意识阶段的地方感研究
5.4.1地方认同的过程研究方法
5.4.2地方依赖的过程研究方法
5.4.3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认同和依赖
5.4.4地方抵触以及反感的过程研究方法
5.4.5地方厌恶的过程研究探索
5.5游憩系统能动性阶段的地方感研究
5.5.1地方依恋的强化和扩展推广
5.5.2地方厌恶的适应?转变和改造
5.6游憩系统创造性阶段的地方感研究
5.7游憩系统地方感形成阶段小结
6城市人居环境意象概论
6.1“意象”的相关研究
6.1.1环境意象
6.1.2城市意象
6.1.3空间意象
6.2人居环境意象解读
6.2.1人居环境意象的基本内涵
6.2.2人居环境意象的“生存观”
6.3人居环境意象主要研究方法
7城市人居环境意象的解构
7.1空间范围解构
7.2意象要素解构
7.3意象时间序列解构
7.4基于意象主体属性解构
7.5意象在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应用
7.5.1意象在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兴起
7.5.2意象在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价值
7.5.3城市人居环境中意象细节的表达
7.5.4居住意象细节表达案例———以旧金山唐人街为例
7.6人居环境的意象化建设模式探讨
8意象解构的案例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8.1人居环境意象空间范围层次解构分析
8.1.1大连市人居环境意象空间范围层次判定
8.1.2大连市人居环境感觉品质分析
8.1.3结论与建议
8.2人居环境意象要素解构
8.2.1大连市人居环境意象物质要素解构
8.2.2大连市人居环境意象非物质要素解构
9人居环境自明性研究
9.1关于自明性的理论探讨
9.1.1不同学科领域对自明性的探讨
9.1.2林奇关于自明性的论述
9.1.3诺伯舒兹的场所理论
9.2意象与自明性的关系
9.3城市人居环境自明性的内涵及影响因子
9.3.1城市人居环境自明性的内涵
9.3.2城市人居环境自明性的影响因子
9.4大连市城市人居环境景观自明性影响因子研究
9.5大连市人居环境景观偏好分析
9.5.1景观散点图分析
9.5.2市民偏好图
10人居环境意象的网络化研究
10.1人居环境网络结构
10.1.1人居实践环境
10.1.2人居意象环境
10.1.3人居实践———新陈代谢
10.2人居环境网络功能
10.2.1促进人居环境改善
10.2.2缩小人居环境差异
10.2.3丰富人居环境景观
10.3人居环境网络元素的确定
10.3.1人居环境网络的形态学识别
10.3.2人居环境网络元素的生理学指标检验
11人居拟态环境研究
11.1拟态环境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1.1.1拟态环境的概念
11.1.2拟态环境的构成
11.1.3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关系
11.1.4主观环境的作用
11.1.5拟态环境研究展望
11.2人居拟态环境的形成
11.2.1人居拟态环境形成的关键———心理环境
11.2.2人居拟态环境形成的主体———传播者和受众
11.3人居拟态环境的构成
11.4城市人居拟态环境与现实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11.5人居拟态环境中的失真现象与整体优化
11.6人居拟态环境的心理学研究
11.6.1拟态环境的心理学研究综述
11.6.2拟态环境信息呈现方式和数量对现实环境辨认的影响
11.6.3拟态环境信息对居住意向的影响———城市人居环境的眼动证据
12人居拟态环境空间格局的案例研究
12.1研究对象及指标体系
12.1.1研究对象
12.1.2研究区域及研究数据
12.1.3大连市城市人居拟态环境指标体系原则
12.1.4指标体系
12.2大连市人居拟态环境各要素特征
12.2.1人居拟态环境建筑特征
12.2.2人居拟态环境区域特征
12.2.3人居拟态环境文化特征
12.3大连市人居拟态环境空间格局
12.3.1大连市人居拟态环境空间格局现状
12.3.2大连市人居拟态环境空间格局特征
12.3.3大连市人居拟态环境空间格局形成机制
12.4结论与讨论
13人居环境空间的非物质化
13.1空间认知
13.2空间比喻
13.3空间想象
13.4人居环境的场所精神
13.4.1人居环境的场所及其形成
13.4.2人居环境场所精神解读
13.4.3人居环境场所精神的营造
13.5地方—人居环境的社会构造
13.5.1地方与空间的差异
13.5.2地方的社会结构
13.5.3地方—人居环境的社会构造
13.5.4人居环境的时空相关性
13.6人9境居环境归属感
13.6.1人类与居住环境情感研究
13.6.2人居环境归属感的内涵
13.6.3人居环境归属感的空间尺度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人居环境的地理学研究-从实证主义到人本主义》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24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