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仁虎著
页数:244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711232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虽然保持了长期较高的增长速度,但却是以高能耗、高污染和高排放为代价,这种发展模式不可持续。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中国经济转型之路加力提速。三次产业现代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门,科技创新是转型发展的决定因素,制度对于转型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将是最大的新增长点,内需将发挥拉动经济主引擎作用。政治转型、政府变革及文化转型对于经济转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关联作用。展望未来,历经波折成功转型的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长期稳定发展、健康良好的高平台期,中华民族将迈进复兴与辉煌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
李仁虎,男,新华社高级记者。1962年生于安徽省庐江县,1984年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进入新华社,曾先后在新华社新疆分社、山西分社、安徽分社、新华总社、辽宁分社等地工作。2014年调回北京新华总社,任《新华每日电讯》社副总编辑。曾任《经济参考报》社副总编辑、党组副书记,辽宁分社副社长、总编辑。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余年,采写报道千余篇,多篇获新华社社级好稿和中国经济新闻大赛一等奖,撰写的文章被收入《南人与北人》、《风云人物大写真》、《记者论记者》等书,出版专著《如何与媒体打交道》、《斗争的艺术》等。
目录
第一章 不能承受之重与壮士断腕
第一节 背负“三座大山”快跑
第二节 沼泽地带现象
第三节 觉醒后壮士断腕
第二章 三次产业“鲤鱼跳龙门”
第一节 一产根基要四化
第二节 二产根基要高精尖强
第三节 三产要破垄断变短板为长板
第三童科桔创新决定转型
第一节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
第二节 资金是科技创新的保障
第三节 产品是检验科技创新的唯一标准
第四章 体制正反作用于转型
第一节 现行制度的掣肘
第二节 向深化改革要活力
第三节 尊重人民群众的创新性
第五章 新型城镇化和内需拉动
第一节 新型城镇化——最大的新增长点
第二节 以内需为重点的新引擎
第三节 城乡一体化——城市功能延伸的新潜力
第六章 转型的因果链条
第一节 政治转型的牵引作用
第二节 政府之手的调节监管作用
第三节 文化转型的稳定作用
第四节 公平正义和改善民生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七章 中国大厦根基的未来
第一节 以新常态思维谋划实施
第二节 谨防特殊利益集团和权贵资本主义的危害
第三节 自由、法治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参考文献
节选
《大转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变革之路》: 收入、社会保障决定并和消费品的价格相适应,企业的利润和企业的原材料相适应。低收入、低社会保障对应低端商品,中者对应中等商品,高者对应高端商品。企业亦如此。2012年世界银行对世界上193个国家和地区人均国民收入进行统计和分类,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国家的人均收人为不少于12616美元;较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国家的人均收人为4086—12615美元;较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国家的人均收入1036—4085美元;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国家的人均收人为不高于1036美元。在这193个国家和地区中,有61个属于高人均国民收入水平,99个属于较高或较低(中等)人均国民收入水平,33个属于低人均国民收入水平。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人民币(6100美元),属于较高人均国民收入国家,排位第94名。2012年,按照农村扶贫标准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计,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9899万人。如果按照世界银行人均每天消费低于1.25美元的标准计算,中国的贫困人口总数超过2.5亿,高居世界第二位。这就决定了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现在是中低端,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中低端。 第三,长期依靠低端廉价产品出口的惯性力量。中国拥有巨大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廉价劳动力市场是廉价产品的支撑力量,同时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企业拥有廉价的土地资源,此外在政府的强力干预下,企业还享受了税收优惠。依靠这三大优势,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竞争中,中国制造具有较大优势,并长期以廉价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竞争。纺织品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品种,一般企业的利润只有5%左右,8亿件衬衫才能换一架波音飞机。一旦出口对象国的经济出现下降、进口减少,首先是减少一般性产品的进口,这些产品,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短期可以减少使用量或者不用。低端廉价产品本身的利润极低,如果在原来的低价上再降低价格出售,势必亏损。销售不畅,极易压仓,一旦压仓,资金周转就会出现问题,资金成本将抬高,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和亏损。由于相当多的企业主要靠银行贷款而不是自有资金来实现运转,市场一旦形势不好,银行将减少贷款、停止贷款、催要欠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