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材料力学

封面

作者:杨咸启

页数:397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1203660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课程是为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它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解、表述机械工程问题,掌握理论分析方法,并且具备设计、分析一般机器、部件的零件受力、变形、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能力、会查阅和使用有关资料和手册。具有一定的材料力学实验设计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重要基础。

p>

本书以工科机械、土木相关专业的学生为读者对象,亦适合从事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杨咸启:黄山学院教授,出版过四本著作。曾获得国家八五军工项目,96年机械部科技进步1等奖。2000年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本书特色

本书以材料力学的主干内容为脉络,介绍材料力学的知识和应用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杆件的拉伸与压缩、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圆轴扭转、梁弯曲内力与应力、梁弯曲变形及强度和刚度、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组合变形与强度设计、压杆稳定、动载荷应力与交变应力、能量分析方法与超静定系统等。全书力图从工程实际出发,介绍材料力学的工程应用实例。

本书以工科机械、土木相关专业的学生为读者对象,亦适合从事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前言ⅰ

第1章 概述@à@
1.1 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à@
1.2 材料力学的基本假设@à@
1.3 构件的变形与应变@à@
1.3.1 杆件的变形形式@à@
1.3.2 位移与变形@à@
1.3.3 应变@à@
1.4 构件的内力与应力@à@
1.4.1 截面法@à@
1.4.2 内力与应力@à@
1.5 应力应变的基本关系 í
1.5.1 胡克定律í
1.5.2 圣文南原理í
1.6 材料力学的特点í
习题1

〖第2章 杆件的拉伸与压缩 í
2.1 拉压杆件的工程实例í
2.2 杆件的轴向变形与应变í
2.3 杆件的轴向内力与应力í
2.3.1 轴向内力í
2.3.2 轴力图í
2.3.3 横截面应力í
2.3.4 斜截面上的应力í
2.4 材料拉伸和压缩的力学性能í
2.4.1 低碳钢的拉伸力学性能í
2.4.2 其他塑性材料的拉伸力学性能í
2.4.3 铸铁的拉伸力学性能í
2.4.4 低碳钢的压缩力学性能í
2.4.5 铸铁的压缩力学性能í
2.4.6 几种常用材料的力学性能参数í
2.4.7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í
2.5 轴向拉压杆的应变能í
2.5.1 外力做功 í
2.5.2 应变能í
2.6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í
2.6.1 容许应力和安全因数í
2.6.2 强度条件与刚度条件í
2.6.3 强度分析í
2.6.4 等强度柱的形状设计í
2.6.5 桁架结构的内力计算í
2.7 拉压超静定问题í
2.7.1 约束超静定问题í
2.7.2 装配超静定问题í
2.7.3 温度超静定问题í
2.7.4 桁架结构超静定问题í
习题2


第3章 连接件的剪切与挤压í
3.1 剪切与挤压的工程实例及概念 í
3.2 剪切应力的实用计算 í
3.2.1 冲压剪切í
3.2.2 单个铆钉铆接结构í
3.2.3 多个铆钉铆接结构í
3.3 挤压应力的实用计算í
3.3.1 单连接件结构í
3.3.2 多连接件结构í
3.4 应力集中的实用计算í
3.5 焊缝强度的实用计算í
3.5.1 对接平焊的强度计算í
3.5.2 搭接角焊缝的强度计算í
习题3

〖第4章 圆轴扭转 @à@
4.1 扭转的工程实例@à@
4.2 扭矩和扭矩图@à@
4.2.1 轴的外力偶矩@à@
4.2.2 轴的内扭矩及扭矩图@à@
4.3 薄壁圆筒的扭转@à@
4.3.1 截面切应变@à@
4.3.2 截面切应力@à@
4.3.3 切应力互等定理@à@
4.3.4 剪切胡克定律@à@
4.3.5 薄壁圆筒的扭转变形@à@
4.3.6 外扭矩功与剪切应变能@à@
4.3.7 任意方向截面上的应力 @à@
4.4 实心圆轴扭转@à@
4.4.1 圆轴变形的几何关系@à@
4.4.2 切应力与切应变的物理关系@à@
4.4.3 切应力的计算公式@à@
4.4.4 圆轴扭转变形@à@
4.4.5 直径平面切应力@à@
4.5 扭转的强度与刚度条件@à@
4.5.1 强度校核@à@
4.5.2 刚度校核@à@
4.6 扭转超静定问题@à@
4.7 密圈螺旋弹簧的应力和变形@à@
4.7.1 内力的计算í
4.7.2 截面应力的计算í
4.7.3 弹簧变形量计算í

习题4

第5章 梁弯曲内力与应力í
5.1 工程梁实例及弯曲概念í
5.2 梁的截面内力和内力图í
5.2.1 截面内力求法 í
5.2.2 截面内力符号í
5.2.3 截面内力方程和内力图í
5.2.4 截面内力之间的关系í
5.3 用叠加法绘制梁的内力图í
5.3.1 载荷叠加法求截面内力í
5.3.2 分段叠加法作弯矩图í
5.4 纯弯曲梁的截面正应力í
5.4.1 变形几何关系í
5.4.2 应力应变物理关系í
5.4.3 静力学平衡关系í
5.4.4 截面正应力í
5.5 横力弯曲梁的截面正应力í
5.6 横力弯曲梁的截面切应力í
5.6.1 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í
5.6.2 组合矩形截面梁的切应力í
5.6.3 圆形截面梁的切应力í
习题5

第6章 梁弯曲变形及强度和刚度 í
6.1 梁弯曲变形的概念í
6.2 梁轴线挠度和转角的近似微分方程í
6.3 挠曲线微分方程积分í
6.4 载荷叠加法计算梁的变形í
6.5 梁的强度与刚度校核í
6.5.1 强度校核í
6.5.2 刚度校核í
6.6 提高梁承载能力的措施 í
6.6.1 提高强度措施í
6.6.2 提高刚度措施í

6.7 简单超静定梁í
习题6

第7章 应力状态与强度理论 í
7.1 应力状态概念í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í
7.2.1 单向拉伸杆件应力状态í
7.2.2 圆轴扭转应力状态í
7.2.3 横力弯曲梁的应力状态í
7.2.4 一般的平面应力状态解析í
7.2.5 主应力状态í
7.3 平面应力状态图解í
7.3.1 应力圆作法í
7.3.2 主平面和主应力作图í
7.3.3 横力弯曲梁的主应力迹线í
7.4 三向应力状态介绍í
7.5 复杂应力与应变状态的关系í
7.5.1 广义胡克定律í
7.5.2 体积应变í
7.5.3 应变能密度í
7.6 强度理论基础í
7.6.1 脆性断裂的强度理论í
7.6.2 塑性屈服的强度理论í
7.6.3 莫尔强度理论í
习题7

第8章 组合变形与强度设计 í
8.1 组合变形概念与工程实例í
8.2 拉伸压缩与横力弯曲组合í
8.3 偏心拉压í
8.4 梁斜弯曲í
8.4.1 正应力计算í
8.4.2 中性轴的位置、最大正应力í
8.4.3 斜弯曲变形特点í
8.4.4 切应力计算í
8.5 弯曲与扭转组合í
8.6 组合变形的强度设计í
习题8

第9章 压杆稳定 í
9.1 压杆稳定概念与工程实例í
9.2 压杆的临界压力í
9.2.1 两端球铰支的压杆í
9.2.2 压杆端约束对临界力的影响í
9.3 压杆失稳条件修正í
9.3.1 压杆的临界应力与柔度í
9.3.2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í
9.3.3 非弹性失稳压杆的临界力í
9.3.4 临界应力总图í
9.4 压杆的稳定校核方法í
9.5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í
9.6 杆的纵横弯曲概念 í
习题9

第10章 动载荷应力与交变应力 í
10.1 工程实例与基本概念í
10.2 构件受动载荷的应力í
10.2.1 构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í
10.2.2 构件做匀速转动 í
10.3 构件受冲击时的变形和应力í
10.3.1 垂直冲击问题í
10.3.2 水平冲击问题í
10.3.3 提高构件抗冲能力的措施í
10.4 交变应力í
10.4.1 交变应力与疲劳破坏概念í
10.4.2 交变应力的特性í
10.5 疲劳持久极限í
10.5.1 对称循环下的疲劳曲线í
10.5.2 非对称循环下的疲劳曲线í
10.5.3 影响疲劳持久极限的因素í
10.6 工程疲劳强度的校核方法í
10.6.1 单向交变应力í
10.6.2 弯扭组合交变应力í
10.6.3 变幅交变应力í
10.6.4 焊接结构交变应力í
10.6.5 提高构件抗疲劳的措施í
习题10

第11章 能量分析法与超静定系统í
11.1 概述í
11.2 构件的外力功与应变能í
11.2.1 拉(压)杆轴力功与应变能í
11.2.2 扭转杆扭矩功与应变能í
11.2.3 弯曲梁力矩功与应变能í
11.3 功与应变能的普遍表达式í
11.3.1 外力功的普遍表达式í
11.3.2 杆件组合变形应变能í
11.4 功的互等定理í
11.5 卡氏定理í
11.6 虚功原理í
11.7 莫尔积分法í
11.7.1 单位载荷法í
11.7.2 积分图乘法í
11.8 超静定结构求解í
习题11

附录A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附录B 型钢规格参数

习题参考答案

参考文献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材料力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22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