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欢娱的巅峰-唐代教坊考

封面

作者:王立著

页数:332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331766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唐代音乐艺术繁盛,乐艺机构林立,但学界对唐代乐艺机构的考证素来不足。民国后重写文学史、艺术史,普遍认为文艺源于民间,进而影响上层,这种观点致使唐代乐艺的发展面貌更加模糊,阻碍了对词的发生、戏曲的发展等一些重大文艺现象的历史还原。

本书对唐代乐艺机构的建制进行了系统梳理,考察了内教坊、梨园、仗内教坊等机构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宫廷女乐、 内园小儿等乐艺人员的归属;对长期流传的一些错误观念进行了辨析。书中还介绍了分布于各藩镇的官伎及长安市井伎的形成与发展,揭示出唐艺辉煌的制度原因,阐明了大唐宫廷对于唐代文艺的深刻影响。就此而言,本书填补了唐艺研究领域的诸多空白。

作者简介

王立,女,生于1973年,马来亚大学哲学博士,现居加拿大。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兼事创作与翻译。

本书特色

宫伎/官伎/市井伎 梨园/内教坊/宜春院国内首部唐代乐艺机构研究著作汇集丰富原始文献,追溯大唐文艺兴盛的制度原因中国文学史从此更加生动本书是目前学界关于唐代宫廷乐艺机构研究的最详尽的论述,对可见的各类相关文献作了认真梳理、分析,并通过对词乐起源的探讨,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词这一发生于唐、首盛于宋的全新诗歌形式的发生、发展过程,对中国文学史的完善做出了贡献。
——施吉瑞教授(Jerry D. Schmidt)本书从非常新颖的角度探讨了唐代教坊伎,填补了学术空白。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王立的新书在对于那个时代及其乐艺实践的研究方面有三个新突破:研究视界超越宫廷和长安,对藩镇的乐艺活动进行了考察;对各社会阶层人士参与唐代音乐活动的情况进行了探讨,呈现了在不同的情景下,达官贵族与乐工乐伎相互影响的过程;通过广泛征引历史学、文学领域的一手资料,揭示出乐工的乐艺实践对音乐和文学所产生的影响。对于唐代音乐与文化感兴趣的专业学者或非专业读者来说,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观。
——田安教授(Anna M. Shields)以前看崔令钦的《教坊记》,却不知唐代教坊究竟是怎样的情形;读白居易《琵琶行》的“名属教坊第一部”,不明白这“教坊第一部”究竟意味着什么;诵白居易《长恨歌》的“梨园弟子白发新”,也不清楚梨园与教坊是何关系、有何区别。读罢此书,这些疑问都涣然冰释。能将考据性的学术文章写得如此简洁流畅、兴味盎然,这在国内学术界是相当罕见的。
——王兆鹏教授

目录

序一/王兆鹏 1

序二/潘碧华 5

序三/董希平 8

绪论 11

第一章 古代乐户与乐伎

第一节 乐户概述 25

第二节 乐伎概述 36

第二章 唐代政治与乐艺机构变迁

第一节 唐代与乐艺娱乐相关的政治特点 53

第二节 唐代的宫廷娱乐场所 61

第三章 武德内教坊

第一节 武德内教坊的结构建制 73

第二节 武德内教坊的沿革与初唐文艺 84

第四章 宫廷乐艺机构:内教坊

第一节 内教坊的结构建制 91

第二节 内教坊的沿革与唐代文艺 115

第五章 宫廷乐艺机构:梨园

第一节 梨园的结构建制 129

第二节 太常寺法部 146

第三节 梨园与词的兴起 165

附一: “宫内梨园”辨 181

附二: 梨园新院 187

第六章 宫廷乐艺机构:宫廷女乐

第一节 宫廷女乐的结构建制 193

第二节 宫廷女乐系统的沿革与词的传播 209

第七章 宫廷乐艺机构:内园小儿、宣徽院乐艺机构、仗内教坊

第一节 内园小儿 217

第二节 宣徽院乐艺机构 226

第三节 仗内教坊 231

第八章 地方乐艺机构:乐营官伎

第一节 官伎制度的形成 253

第二节 官伎别称与官伎制度之特点 260

第三节 乐营 273

第四节 官伎的来源 279

第九章 市井伎:长安北里之伎

第一节 长安市井伎概述 293

第二节 平康坊之北里 299

第三节 北里之伎“出官使” 303

附录一:翰林内教坊 308

附录二:鼓吹署教坊 310

主要参考文献 318

后记 330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欢娱的巅峰-唐代教坊考》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21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