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邵剑波
页数:306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ISBN:978753814043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近十年来,CT在小儿腹部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完善,尤其是螺旋CT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国内尚无专门介绍小儿腹部CT诊断题材的专著,我们编写了此书,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商榷,共同提高对小儿腹部疾病CT表现的认知。
大家熟知,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有诸多差异:(1)从解剖生理结构上看,小儿腹部脏器有其特点,如新生儿及婴幼儿肝脏体积较大、厚而脆,肝细胞和肝小叶的分化不全,8岁才接近成人;新生儿肾上腺大,是肾体积的1/3,而成人仅为肾体积的1/30等。(2)从疾病的类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来看,小儿腹部以先天性畸形、急腹症及肿瘤较多,且有明显的“年龄段”发病特征,腹部肿块往往是就诊的第一体征;肿块体积较大,多为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年龄愈小、病情愈重,恶性病变愈多,预后较差。(3)从影像学检查技术来看,由于小儿合作性差,加上大多以腹式呼吸为主,易产生运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因而,镇静、制动及快速螺旋扫描显得十分重要,是检查成败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静脉注射对比剂作增强扫描在小儿尤为重要,不可缺少,因为实质性脏器的多期增强扫描,可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同时,可弥补小儿腹部脂肪少、缺乏天然对比的不足。
本书共分为10章,以临床特征为主线,按照腹部急症、先天畸形与变异、腹部实性肿块及囊性肿块等专题进行编写,主要用图谱形式展示各种类型病例,力图全面,同时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加以讨论。此外,为方便螺旋CT的初学者,还对螺旋CT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螺旋CT扫描技术和多种后处理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CT介入技术也作了简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及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同行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病例,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组组长叶滨宾教授为本书欣然作序,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邵剑波李欣
[前言] 序首先,我衷心地祝贺《小儿腹部CT诊断图鉴》一书出版。这部书是由北京、天津、武汉等地区从事儿科影像专业的青年专家们以他们临床多年积累的宝贵资料和经验精心组织编写的。本书的出版对我国儿科影像工作者了解和掌握螺旋CT扫描技术后处理的方法,对提高小儿腹部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起着积极的作用。 CT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在我国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地普及和发展,尤其是螺旋CT的问世,更大大提高了我们发现和定性诊断腹部疾病的能力。但螺旋CT在新的适应证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仍需完善,需要大量的已经成熟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尤其在儿科领域。本书的作者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这部书从螺旋CT的基础与临床应用入手,对螺旋CT的扫描技术和多种后处理方法在儿科腹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做了全面的介绍,并以大量的病例加以说明。 我非常高兴的是,本书的作者能立足于图谱为主,通过展示图像来说明疾病,分析其CT表现,图文并茂,这对加强广大儿科影像工作者的影像思维能力一定会有帮助。此外,本书力求以临床为主线,密切了影像与临床的联系,更增加了本书的实用性。基于以上的宗旨,这本书的读者群将会不仅限于儿科影像的医生,还包括临床医生,尤其是对于学习儿科腹部影像的初学者,此书将会成为他们案头第一的参考书。 目前,有关儿科影像的专著并不多,尤其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与成人相比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部由经验丰富的儿科影像工作者完成的《小儿腹部CT诊断图谱》,不仅为我们儿科影像著作园地增添了新的作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儿科影像诊断设备的进步和儿科影像工作者诊断水平的提高,让我们看到了儿科影像医学的希望。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更优秀的儿科影像著作出现。 叶滨宾
目录
第一节螺旋CT机的基本构造
第二节螺旋CT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多层螺旋CT临床应用简介
第二章腹部螺旋CT检查技术与临床应用
第一节腹部螺旋CT常规检查技术
第二节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技术
第三节腹部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
第四节螺旋CT增强动态扫描技术
第五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与临床应用
第三章小儿腹部解剖特点与正常CT表现
第一节小儿腹部解剖生理特点
第二节小儿腹部CT横断面正常表现
第四章小儿腹部急症
第一节腹部钝性创伤
第二节腹腔非创伤性出血或肿物内出血
第三节腹腔感染性病变
第四节肠梗阻
第五节消化道出血
第六节脏器急性绞窄
第七节结石
第五章小儿腹部先天畸形与变异
第一节肝脾胰腺先天畸形与变异
第二节肾先天畸形与变异
第三节其他先天畸形与变异
第六章小儿腹部实质性肿块
第一节肝胆胰脾实质性肿块
第二节腹膜后实质性肿块
第七章小儿腹部囊性肿块
第一节肝胆胰脾囊性肿块
第二节腹膜后囊性肿块
第三节肠、网膜、系膜囊性肿块
第四节其他
第八章小儿盆腔病变
第九章小儿腹部其他病变
第十章小儿腹部CT介入
节选
近十年来,CT在小儿腹部疾病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完善,尤其是螺旋CT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鉴于目前国内尚无专门介绍小儿腹部CT诊断题材的专著,我们编写了此书,旨在抛砖引玉,与同行们商榷,共同提高对小儿腹部疾病CT表现的认知。 大家熟知,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有诸多差异:(1)从解剖生理结构上看,小儿腹部脏器有其特点,如新生儿及婴幼儿肝脏体积较大、厚而脆,肝细胞和肝小叶的分化不全,8岁才接近成人;新生儿肾上腺大,是肾体积的1/3,而成人仅为肾体积的1/30等。(2)从疾病的类型、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来看,小儿腹部以先天性畸形、急腹症及肿瘤较多,且有明显的“年龄段”发病特征,腹部肿块往往是就诊的第一体征;肿块体积较大,多为囊性、实性或囊实性,年龄愈小、病情愈重,恶性病变愈多,预后较差。(3)从影像学检查技术来看,由于小儿合作性差,加上大多以腹式呼吸为主,易产生运动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因而,镇静、制动及快速螺旋扫描显得十分重要,是检查成败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静脉注射对比剂作增强扫描在小儿尤为重要,不可缺少,因为实质性脏器的多期增强扫描,可提供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同时,可弥补小儿腹部脂肪少、缺乏天然对比的不足。 本书共分为10章,以临床特征为主线,按照腹部急症、先天畸形与变异、腹部实性肿块及囊性肿块等专题进行编写,主要用图谱形式展示各种类型病例,力图全面,同时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加以讨论。此外,为方便螺旋CT的初学者,还对螺旋CT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原理、螺旋CT扫描技术和多种后处理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对CT介入技术也作了简介。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南京市儿童医院、安徽省儿童医院及新疆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同行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为本书提供了宝贵的病例,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儿科组组长叶滨宾教授为本书欣然作序,在此一并致以衷心感谢。 邵剑波 李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