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谢国桢著
页数:218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20011044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从史学发展入手,简介史学基本知识、前人研究成果和出土文物,概括了史料学源流、价值和运用方法。
一部值得重视的著作,一生的治学经验的总结。
作者简介
谢国桢,字刚主,曾师从梁启超、王国维等“清华四导师”学习和研究历史学、文献学。在明清史学、金石学、目录学等领域建树颇丰。先后任职于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中央大学、云南大学、南开大学,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本书特色
全书分8章写成,系统地阐述了史料学的形成、学科特点、与邻近学科——金石考古和地理方志的关系及其在史学中的地位,介绍了历代史籍的源流,历代史乘评介,提出了处理史料的原则和方法,指点古籍,如数家珍,材料丰富,内容充实。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史部书籍的来源和形成
一、引论
二、“史”字释义
三、史料记载的形成
四、由铭刻到绢帛、汉简和卷轴
五、由书写到版刻序言
第一章 史部书籍的来源和形成
一、引论
二、“史”字释义
三、史料记载的形成
四、由铭刻到绢帛、汉简和卷轴
五、由书写到版刻
六、书籍的体裁和目录的编制
第二章 目录学的发展及其流派
一、史料的发现及“流略之学”
二、目录学的流派
(一)官藏的古籍
(二)史志
(三)私家藏书目录
三、结语
附:黄侃七略四部开合异同表
史部诸目同异分合表
第三章 周秦至魏晋南北朝史学源流和重要史籍的介绍
一、史部的源流和类别
二、周秦以后的古代史乘
三、通史而兼纪传体《史记》的出现
四、断代史的《汉书》
五、《后汉书》与《三国志》
六、《晋书》与南北朝史
七、近三十年来地下出土魏晋以前重要史乘简介
第四章 隋、唐、宋、元重要史籍介绍
一、唐修诸史
二、《旧唐书》与《新唐书》
三、唐代其他史乘
四、五代十国的史乘
五、《宋史》
六、《资治通鉴》和其他宋代史学著作
七、辽、金、元史
第五章 明清重要史籍介绍
一、明清史籍的特点
二、《明史》
三、有关明代的其他史乘
四、关于清史资料
五、清代史乘发展的情况及近代史资料问题
第六章 史料学的邻近学科:金石学和地理方志学
一、金石学
二、地理方志学
第七章 史部类书、丛书、校勘、辨伪和辑佚书
一、类书
二、丛书
三、校勘、辨伪和辑佚书
第八章 史学研究方法和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一、关于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
二、工具书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三、学习和研究史学的方法
第一章 史部书籍的来源和形成
一、引论
二、“史”字释义
三、史料记载的形成
四、由铭刻到绢帛、汉简和卷轴
五、由书写到版刻序言
第一章 史部书籍的来源和形成
一、引论
二、“史”字释义
三、史料记载的形成
四、由铭刻到绢帛、汉简和卷轴
五、由书写到版刻
六、书籍的体裁和目录的编制
第二章 目录学的发展及其流派
一、史料的发现及“流略之学”
二、目录学的流派
(一)官藏的古籍
(二)史志
(三)私家藏书目录
三、结语
附:黄侃七略四部开合异同表
史部诸目同异分合表
第三章 周秦至魏晋南北朝史学源流和重要史籍的介绍
一、史部的源流和类别
二、周秦以后的古代史乘
三、通史而兼纪传体《史记》的出现
四、断代史的《汉书》
五、《后汉书》与《三国志》
六、《晋书》与南北朝史
七、近三十年来地下出土魏晋以前重要史乘简介
第四章 隋、唐、宋、元重要史籍介绍
一、唐修诸史
二、《旧唐书》与《新唐书》
三、唐代其他史乘
四、五代十国的史乘
五、《宋史》
六、《资治通鉴》和其他宋代史学著作
七、辽、金、元史
第五章 明清重要史籍介绍
一、明清史籍的特点
二、《明史》
三、有关明代的其他史乘
四、关于清史资料
五、清代史乘发展的情况及近代史资料问题
第六章 史料学的邻近学科:金石学和地理方志学
一、金石学
二、地理方志学
第七章 史部类书、丛书、校勘、辨伪和辑佚书
一、类书
二、丛书
三、校勘、辨伪和辑佚书
第八章 史学研究方法和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一、关于传统的史学研究方法
二、工具书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三、学习和研究史学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