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陈雨帆著
页数:391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637764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人们现在看到“一九六六年二月”这样的字眼, 就知道那是一个什么年代正酝酿着要在中国开始的时候。但是当时, 中国的南方, 尤其是在六都这样的边缘地区, 几乎没有谁预感到将有一场浩劫在到来……
作者简介
陈雨帆(1939—),广西靖西市人,出生于边陲口岸平孟镇一个祖父、父亲是汉族人,祖母是壮族人的家庭。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曾先后任职于广西民族大学、百色起义纪念馆、三月三杂志社。中篇小说《冰棕榈》、叙事诗《醉了的码头》、电影剧本《布洛陀恋情》、文论《关注于现实的价值选择》和《桂西北作家小说创作的两次觉醒》曾获省区性或全国性的文学奖项。《冰棕榈》被选进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山海石话语》是作者着墨、披阅五载方才完成的长篇小说。
本书特色
《山海石话语 2 山海石考古》的叙述并非采取实现故事情节便了事的方法,而是走文学格式塔的途径,每个大的叙述段落,都被组织成为包含某个生活故事或给某种精神提供锻炼场所的“场”,在时间性或存在平面上有着同一性质的诸多生活感受,被写进这些“场”中而得以显现与扩展,获得体积和厚度,在随物赋形之中使情成体。因此可以说,这是一部在整体组织上具有鲜明的格式塔过程与实体并以自有特色的艺术方法和叙述方式为其组织属性的文学著述。
目录
第一章 从龙潭河到映月湖
第二章 老梨树洞
第三章 一日水程
第四章 情韵有心谱
第二卷 29+1
第一章 “地震孤儿”
第二章 “洪水孤儿”
第三章 瓦氏夫人阵法
第四章 独自与猛兽对阵
第五章 瀑布河探源
第六章 跨省寻母
第七章 松林颂父
第八章 29+1>30
第九章 人间神趣
第十章 遗址探胜
第十一章 花坡、怪谷与圣树园
第十二章 孩子们新的知觉领域
第十三章 瀑布河漂流与云路崖攀岩
第十四章 动力组织的力学计算
第十五章 斑马崖
第三卷 风暴起于秋毫
第一章 “墙面之争”
第二章 墙面之变里观风暴
第三章 上海风暴“使情成体”
第四章 在列车上
第四卷 画册
第一章 风来风扫地
第二章 画册道情
第三章 现代崖壁画
第五卷 山海石父体的警言
第一章 沉船之惑
第二章 梦非梦里听惊雷
第三章 岸竹情
第六卷 地平线上的舞蹈
第一章 九龙涎
第二章 车困、情困
第三章 斑马线上
第七卷 山海石舞
第八卷 生命有约
第九卷 血地晨昏
第一章 卡怀村
第二章 艰辛疏散路
第三章 灵河源的日日夜夜
第十卷 国门,国门
第一章 国门墙内的瓦砾
第二章 大哀伤
第三章 国门情怀
第十一卷 赭色风景线
第一章 情韵心谱
第二章 季节迷路
第三章 拱顶石
后 记
节选
第一章 从龙潭河到映月湖 我在日出这边,他在日落那边,很难见面。一条由北向南流的宽宽的河——龙潭河,把城郊的大片田园一分为二,也把地处城郊的两间学校,五屏山中学和靖安高中,分割在了东西两边。日出在东,日落在西。西岸那边的人总把东岸的学校、村庄和田园称为日出那边,东岸这边的人则把西岸那边的学校、村庄和田园称为日落那边。这样的称呼,本身就包含着两岸的人来往很不容易的遗憾在内。 这龙潭河是一条能创造奇迹而又有点操蛋的河。说它操蛋也确实操蛋,偏偏在它流到这里的这个河段,因接纳一条小溪而形成一个葫芦瓢形的大河湾,把两岸的距离撑大了三倍,以致不宜在这里架桥,老辈人只好把沟通两岸的桥建到河湾南边一公里多的地方,两校师生(包括附近村民)若有来往,需要绕行好几里路才能见面。能说不操蛋吗?但也因为有这么个大河湾,这条河在这里创造了一些难得的奇迹。比如我和他的爱情萌芽,就可以追溯为这条河创造的奇迹之一。这奇迹且与一棵长在这边岸的八百岁桂花树和长在那边岸的七百岁桂花树有关联。 我当时在日出这边读初二,他在日落那边上高三,彼此并不认识,只是他们那边的许多男生喜欢到七百岁桂花树下的河湾深水区游泳,我和我们这边的一些女生喜欢到八百岁桂花树下的河湾浅水区洗头洗衣服,两边的人,一边高中男生,一边初中女生,隔着宽宽的水面相互喊话挑逗、嬉戏,谁也不难为情,犯不着脸红心跳。如此这般地一来二去,我们这边的女生作为一群和他们那边的男生作为一群,就成了相互认识的两个群体。如果说我和他这时候已开始认识,也只是两个群体范围内的认识,用本地话来讲叫作有点懂得。他的名和姓还是个未知数,说他在上高三,是我从他的脸相和行为揣摩出来的,并不肯定。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们都是纯粹的新中国第一代中学生,家境好起来的已经交得起学费、食宿费,还未好起来的则享受国家助学金,食宿也都在学校,起码吃得饱、睡得暖而身体长得正常迅速起来。在他们身上再也找不到“东亚病夫”的体征,一个一个都是小蛟龙喜得龙潭水,一口气可以在这个河湾里游一两个来回,看得湾岸上的人们像看龙舟赛似的欢呼加油,而他们受到欢呼的鼓舞,手臂便也越挥越高,如同龙舟高高划起的桨臂,划出优美的弧线,而且在水光闪亮之间牛溲马勃,凸显起的榴弹形的肌肉腱块,一团比一团惹人眼球,看得我们这边的女生们心旌飘摇。 他们就是这么一群在河湾里任凭来去的小蛟龙,倘若那边有女生下到湾水里来洗头洗衣服,站到他们来去的行进路中成为障碍,他们全然看不见这些障碍似的,照样沿着原来的路径击水前进,迫使这些大姐让路(由于这里推行妇女解放运动还没有多少年,能读到高中的女生凤毛麟角,而且比绝大多数同班男生年龄都大,多被称为大姐)。这让路,就像一个船队向你驰来,河中的你不能指望船队躲开你一样。倘若她们有谁自持大姐姿态不肯退让,势必因为他们越游过来击水越密,水花越是四溅而生畏惧,最后匆忙逃开。这时他们就会相视而笑,但也只是笑笑而已,并无轻蔑大姐们之意,更无不守规矩的意向。不守规矩的行为,他们常在心里自责已经犯得够多,切莫再犯。但偏偏年龄正值十六七八,每遇障碍总是以克服障碍为快,要么突击而过,要么鱼跃而过,要么翻个跟斗而过,总之是第一服从年龄的需要,而忘了是否犯了规矩的问题。更何况,他们貌似犯了规矩的行为,比如刚才戏水逼走大姐们,究其原因起码百分之五十出在我们这里,就是说,他们这等行为有一半原因是要把他们的青春活力表演给我们这边的女生看,第一愿意让我们在河湾这边洗头洗衣服的小妹们给力和品赏。他们的这种心思从他们接着的行为中可以得到证明。当我们也观看着他们的表演并加入欢呼,向他们送去赞赏的呼叫时,他们第一敏感地立即听出我们的心声,马上掉转方向向我们这边游来,而且一路上不放过任何一次能做鲤跃龙门或者飞碟滑水的机会,一路表演一路游来,最后游到离我们还有四五米的地方,方才放慢游速,在我们面前用蛙泳动作每人播撒一个优美的转弯。可是忽然,他们都把动作打住了,接着都转过脸去,向日落那边游回去了。 他们不敢游到我们的近前、我们的中间来,这是何由?是害怕触犯旧时代的不许男生随便接近女生的禁条吗?看也不像。他们往回游时并没有无法克服人为障碍而被迫回头的遗憾,有一两人还向我们打过来唿哨,其含义如同电影里的飞吻。那么,他们匆匆往回游,该有什么不可声张的秘密?是有秘密。就在他们匆匆往回游的一两秒钟之间,我失措走神地闯入深水区尾追他们,才尾追几步,忽然触碰几缕水下浮萍,发现了这个秘密。我踩住浮萍,认定自己没有被浮萍缠住之后,立即大声告诉身后的伙伴们说:嗐,我知道他们为什么不敢再往前游过来的秘密了。他们不是怕犯规矩,是因为前面四五米的水下,在河道中间堆积着泥滩,上面长满了浮萍,他们要是硬闯过来,手脚被绳子一样的浮萍缠住,就八成回不去啦。他们是犯不起大自然给立的规矩,才匆匆往回游的。伙伴们明白了我说的秘密,但同时只以为我是在打比方来嘲弄那群高中男生,一个个都捂住嘴咯咯地笑了起来。 我走神闯进深水区尾追高中男生们,是当时的实情。我过后想,我这么癫癫的是为什么呢?实不相瞒,纯粹是因为他的缘故,是因为他在他们这个群体里开始变得突出起来。小蛟龙们戏水竞渡,他总是冲在领先位置,游速最快,游姿最美,鲤跃龙门时总是他跃得最高、最有海豚凌空的韵味,晒得黝黑的皮肤也最有海豚一般的闪亮;飞鲽划水时总是他划出的水线最清晰,宛若滑行的乐句展现出优雅的乐音,令观看者陶醉,直到他蹬水的两腿,活似燕尾剪断划水线又轻轻收回,观看者这才在陶醉中鼓起掌来。如果这时遇上岸石的阻碍,又是他第一个双腿蹬岸,演出一个水中跟斗云,带领小蛟龙弟兄们往回游。诚然,我这时候还无法知道他的姓名,只能在心中暗自称他为某某男生,但他的一举一动都无遗漏地被我的心思收藏。我所说的“他”,已是个有专指、有个性的“他”。于是从这天之后,他的再次出现,便是我心目中的落日那边的第一风景。他来到河湾边上,刚脱去外套还未跃身入水,伫立岸上迎风呼吸做入水准备,就已经是我注目的雕像。 那是又一个初秋的星期天,早上刚过九点,天空就已万里无云,满眼晴朗。我和七八个女生好友早早就结伴来到龙潭河湾东岸的八百岁桂花树下(我们五屏山中学的男生要游水,一般都到河桥下面的河段去游,有谁厚脸皮尾随我们而来,无例外地都被我们撵走)。这八百岁桂花树下的河湾东岸,是我们这群日出这边的女孩占有的“领地”,我们为此十分欢喜,早早来到就涉入水中,洗头洗衣,等候日落那边那群男生的出现。他们果然也早早地来了。他们一字排开然后脱去外套,展露出他们雕像般的胴体,列队站在湾岸上。他们队列的正中挺立着的那棵七百岁桂花树,和我们这边岸上挺立着的八百岁桂花树隔河相望,都在盛开着秋花。每天的秋日和每晚的秋月,都是从这边八百岁桂花树后的五屏山上升起,然后在那边七百岁桂花树后的金银山上落下,遵循着日行八万里的自然规则,似乎一直无意介入潭湾上的男生女生们的玩乐,而更愿意像那两棵桂花老树那样,做个旁观者。可是今天不同了。日落那边的男生在岸上的队列特别的整齐划一,而且格外的对称,即是说,他们以七百岁桂花树为中心点,人数和高矮都对等地向左右两边排开,像是要举行什么特别的仪式。这仪式般的队列,立即使我们感觉到那棵七百岁桂花树不再是一棵树,而是一个人,是他们中的一员,正在以他长老的姿态主持今天的仪式。那茂盛雍容的苍苍树盖清晰地呈现为他的华盖,更被一簇簇蛋白色的花点缀成一个巨大的花冠。这番格外清晰的景象使我注意起今天的阳光。正是今天特别纯净的阳光,把那边岸上排列着的“雕像”雕刻得格外明晰,更以它播撒的洁净蓝天把这些雕像衬托得美轮美奂。河湾的潭面也因阳光均匀且没有一丝风吹过,潭水平坦如镜,映出岸上的投影更加情采有致,缕缕毕现。岸上、水下的景象被一种绿如蓝的色调统一为一幅完整的水墨画,使我倍加陶醉。此时此刻,我自然而然想起那位我特别关注的某某男生,要在排列的“雕像”队列中找到他的身影。奇怪的是,我左右巡看了两遍也没有找到他。我再把“雕像”们逐一细辨,也辨不出谁是我要找的某某男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