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孟凡行著
页数:263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59938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从艺术人类学、民具学的视角切入,通过田野调查并辅以文献研究,对贵州六枝梭戛乡陇戛寨苗族的民具进行研究,进而探讨该族群的社会和文化。本书认为陇戛民具既大量借鉴了周边文化的成果,又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更多地存在于人与民具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当中。陇戛民具的变迁在“现代化”、“全球化”的背景下,是生态博物馆运动、苗族人的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相互博弈的结果。
作者简介
孟凡行,1980年10月出生于山东省寿光市,北京师范大学法学(民俗学)博士,现为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讲师。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员,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人类学,民间器具、手工艺和区域文化,乡村社会结构和农村发展。合著《陇戛寨人的生活变迁——梭戛生态博物馆研究》民族志著作,在《社会科学家》、《艺术与科学》等期刊及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数十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器具、手工艺遗产和关中文化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首先对民间器具研究进行了学术史梳理,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并提出问题。主体部分使用民具组合、民具群等概念对该族群的民具进行了描述性分类研究。然后从该族群所处的环境出发,通过对民具的结构和形制,制作工艺和使用,民具的流通、储存、生命史等内容的考查和分析,研究民具和人以及自然环境的互动,探讨围绕民具所形成的文化。最后讨论民具文化的传承和变迁。
目录
绪论第一节 民间器具研究的意义、现实性和紧迫性一、民间器具是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二、民间器具研究的紧迫性第二节 研究的缘起第三节 前人的研究一、有关民具的研究二、对陇戛及附近地区进行研究的资料第四节 本书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及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一、研究方法和视角二、本书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第一章 陇戛寨与民具相关的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一节 陇戛寨的地理位置、气候和生态环境第二节 陇戛寨的社会环境第三节 陇戛寨的生态环境和民具的互动第二章 分工与合作——陇戛民具群第一节 “母”器具——制作器具的木工工具组合第二节 与自然的斗争与合作——生产器具组合一、从弯刀到弩——狩猎器具组合二、从薅刀到犁头——耕种农具组合三、从撮箕到夹棍——收获器具组合四、从囤箩到水窖——存储器具组合五、间接食用——粮食加工器具组合六、从镰刀到鸡笼——禽畜饲养用具组合七、从纺麻机到织布机——纺织器具组合八、修修补补——新的器具,新的需要第三节 劳动果实的享用——生活器具组合一、从水瓢到背桶——汲水器具组合二、从弯刀、斧子到煤池——燃料收集和加工器具组合三、从土炉到锅碗瓢盆——炊厨具组合四、从木盆到梳妆镜——洗漱器具组合五、箱柜桌椅——家具组合六、从油灯到电灯,从向日葵杆到手电筒——照明器具组合七、其他器具第四节 货物的搬运——交通运输器具组合一、缓解背上的压力——背运器具组合二、“背”的短时解放——车马挽具组合第五节 学习和耍——文化娱乐器具组合一、从铅笔头到双肩背包——小学生的装备二、从基儿棍(音)到梭戛场——耍第六节 陇戛寨民具与其附近寨子的民具的比较第七节 回归整体——民具群第三章 传统的实践——民具的制作第一节 陇戛民具制作者的技术(手工艺)一、木匠砍器二、石匠砌墙三、篾匠编器四、织布第二节 基于功能、材料和耗费的“成本”的考量一、自作自用二、为他人制作第三节 基于人体结构的考量第四节 基于审美的考量第五节 估算的应用第六节 陇戛寨典型民具作者小传一、杨正华二、杨得学
第四章 适应与改造——陇戛民具的“行为”第一节 器具制作者和使用者对器具的理解差异和基于实践的互动第二节 民具的借用和现代器具的租用一、民具的借用二、现代器具的租用第三节 反客为主——器具对人的反作用一、民具对人的精神的影响二、民具对人的身体的形塑第四节 对传统的突破——器具制作者和使用者对器具的改装第五节 死亡和再生——民具的生命史
第五章 接受和拒绝——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博弈第一节 现代工业技术的力量一、电视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带来的新视野二、新的器具和技术引起的文化变迁第二节 民具组合和民具群的变迁和重构一、民具组合的变迁和重构二、民具群的变迁和重构第六章 民具的栖息——民具的存储与保管第一节 民具的存放和维护一、固定性民具二、非固定性民具第二节 日久生情——主人对自己的器具的情感关照
第七章 结语第一节 陇戛民具的若干“规则”第二节 陇戛寨民具的未来,兼谈其保护一、变化的心态二、民具的保护参考文献附录一 长角苗人的经济附录二 主要被访谈人资料简表附录三 陇戛寨部分居民身高、体重统计表附录四 汉语一梭戛长角苗语言主要民具及相关词汇对照表后记
第四章 适应与改造——陇戛民具的“行为”第一节 器具制作者和使用者对器具的理解差异和基于实践的互动第二节 民具的借用和现代器具的租用一、民具的借用二、现代器具的租用第三节 反客为主——器具对人的反作用一、民具对人的精神的影响二、民具对人的身体的形塑第四节 对传统的突破——器具制作者和使用者对器具的改装第五节 死亡和再生——民具的生命史
第五章 接受和拒绝——本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博弈第一节 现代工业技术的力量一、电视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带来的新视野二、新的器具和技术引起的文化变迁第二节 民具组合和民具群的变迁和重构一、民具组合的变迁和重构二、民具群的变迁和重构第六章 民具的栖息——民具的存储与保管第一节 民具的存放和维护一、固定性民具二、非固定性民具第二节 日久生情——主人对自己的器具的情感关照
第七章 结语第一节 陇戛民具的若干“规则”第二节 陇戛寨民具的未来,兼谈其保护一、变化的心态二、民具的保护参考文献附录一 长角苗人的经济附录二 主要被访谈人资料简表附录三 陇戛寨部分居民身高、体重统计表附录四 汉语一梭戛长角苗语言主要民具及相关词汇对照表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