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周巍峙主编
页数:250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125813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如密期”(又有“开春节”等称谓),是生活在怒江流域怒族最为古老的民间传统祭祀习俗,主要流传于怒江州原碧江县,以及现福贡县、泸水县一带“怒苏”支系的怒族中,是怒族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性质。“如密期”意为清洗掉村寨里的邪气、污秽。“如密期”作为怒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至今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宗教祭祀活动,而是相邻村寨间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交往、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原有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所加入符合时代特征与民众需求的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物资交流和休闲娱乐也越来越多地进入节日活动中,使节庆内容更加丰富而呈现出新的姿态。
作者简介
张跃,男,教授、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现任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党委书记、云南省民族研究院副院长。社会兼职为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都市人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西南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云南省民族学会理事。受聘担任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云南省委统战部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研究员、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本书特色
“如密期”(又有“开春节”等称谓),是生活在怒江流域怒族最为古老的民间传统祭祀习俗,主要流传于怒江州原碧江县,以及现福贡县、泸水县一带“怒苏”支系的怒族中,是怒族最为盛大的节日之一,具有浓郁的原始宗教性质。“如密期”意为清洗掉村寨里的邪气、污秽。“如密期”作为怒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发展至今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宗教祭祀活动,而是相邻村寨间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交往、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原有民间祭祀仪式基础上所加入符合时代特征与民众需求的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物资交流和休闲娱乐也越来越多地进入节日活动中,使节庆内容更加丰富而呈现出新的姿态。
目录
综述 001
一、匹河的社会环境与历史文化 003
二、节日名称与分布区域 023
三、节日起源与变迁 029
四、节日活动的基本内容 035
五、节日的意义与功能 047
志略 053
一、节日时空 055
怒族历法 055
如密期时间 056
如密期节期 057
如密期祭祀时间 057
匹河乡 058
老姆登村 059
二、组织 061
乡政府 061
村委会 062
祭师 063
祭师助手 064
民间艺人 065
怒族怒苏支系 065
三、节日缘起 067
神山 067
谷玛楚和吴地布 069
民间各种起源说 070
四、仪式活动 071
如密期(如觉) 071
如为 072
夸白(敲犁头) 073
喊神 074
颂词 075
怒族如密期祭词 076
祭词 076
献祭 077
搅肉拌饭 077
话别 078
禁忌 078
仪式 079
五、表演艺术与口头传统 081
达比亚 081
几味 083
达比亚舞 084
哦得得舞 085
达谷光(嘎) 086
独独丽 087
匹丽丽 088
扒劳牙 088
牙扒可歌 088
亏恒歌 089
礼仪歌 090
歌声飞出心窝窝 091
请进怒家木楼来 092
六、游艺娱乐 093
射弩 093
拔河 095
编篮比赛 095
怒准(打秋千) 096
过溜 096
喝同心酒 097
喝三江并流酒 098
联欢晚会 099
聚会 100
七、节日用品 101
野生小板栗树 102
祭品 102
泡则 103
青冈栗木 104
金竹杯 104
青松毛 105
铁犁头 105
鸡血酒 106
苞谷稀饭 106
荞米饭 107
咕嘟饭 108
肉拌饭 108
侠辣 109
杵酒 110
荞酒 111
漆油茶 111
怒苏服饰 111
怒苏挎包 113
怒毯 114
怒刀 115
弩 115
簸箕 116
火塘 118
八、节日文献 119
纂修云南上帕沿边志 120
知子罗属地志说明书 121
怒族神歌 121
碧江县志 122
怒族社会历史调查 123
怒族简史 123
怒族民间故事 124
怒族研究 125
调查报告 127
匹河乡如密期调查报告 129
匹河乡老姆登村如密期调查报告 157
如密期祭祀中的祭师拉吉 181
附录 209
附录1?谷玛楚和吴地布 211
附录2?怒族如密期祭词 217
附录3?怒族祭祀:如韦、夸百 234
参考文献 243
后记 2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