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明著
页数:37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030405425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农贷配给、农户意愿与农业资本市场:基于农户调查、农贷与资本市场数据计量分析》可作为金融理论工作者、金融管理部门及金融业界人士的参考读物。
作者简介
刘明,男,1954年出生。陕西渭南人。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恢复高考后就读于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实验专修科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运筹学研究班(金融工程方向),经济学硕士。兼任中国数量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教育学会副会长、陕西省经济学会副会长、西安市政府专家咨询团特聘教授。代表作有《转型期金融运行与经济发展研究》《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与西部金融发展若干问题研究》《货币金融学导论》《论利率运动规律——一对马克思利率理论的重新探讨》《马克思所有制理论若干范畴译名与释义考辨》《现代资产选择理论及相关检验评析》《论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货币体系一一解读“美国式危机”》等。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完善农村金融体系与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基于西部贫困、不发达地区的研究”、教育部项目“预期、不确定性与最优货币政策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西北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金融支持体系研究”等省部级项目十多项。获陕西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和陕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12项。近年先后参加世界经济秩序变革与东北亚经济合作(首尔)、201O金融风暴后两岸经济发展(高雄)、第四届亚洲经济共同体论坛(仁川)、中国与越南经济改革比较高层论坛(河内)等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发表观点引起重要学术反响。
本书特色
传统农户、过渡型农户、两栖型产业工人、城市“新贵”、 新农场主和“土著”企业家构成当代农村新的社群与阶层谱系,决定着金融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和多重复杂性,金融体系必须依附村庄信用生存。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结构也由之呈现一系列特征,预示着农户从“生存小农”向“理性小农”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正在酝酿重大变革,农村金融改革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逻辑。《农贷配给、农户意愿与农业资本市场:基于农户调查、农贷与资本市场数据计量分析》第一篇对农村信贷配给绩效做计量验证,对农村民间金融从制度演进视角分析。第二篇对农业资本市场效率和市场预期做实证研究,对围绕农产品价格调控与期货市场监管的争论予以剖析。第三篇依据农户调查数据揭示农贷配给特征,刻画农户借贷偏好与跨期选择机理。第四篇选择金融创新、金融风险管理和微小金融视角评介国外农村金融发展,探索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农贷配给、农户意愿与农业资本市场:基于农户调查、农贷与资本市场数据计量分析》基于田野调查和计量验证,尝试运用现代金融理论分析农村金融市场,对农村金融制度内涵的揭示及改革趋势的预判具有客观理据。
目录
第一章 农业信贷缋效与农贷组织选择
第一节 解读农贷“悖论”
第二节 资金流内敛与农业经济增长
第三节 析合作理性与西部农贷组织选择
第四节 农村金融监管约束与创新
第五节 改革趋势
第二章 农村民间金融契约治理与需求分析
第一节 农村民间金融市场契约治理
第二节 农村民间金融市场绩效评价
第三节 农户民间金融需求影响因素
第四节 制度进化、嵌入与分层
第三章 中国现当代农村民间借贷利率
第一节 民国时期农村民间借贷利率分布特征
第二节 民间借贷利率形成机制:一个比较视角
第三节 实证检验
第四节 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二篇 农产品期货市场与农业上市公司效率
第四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效率与宏观变量趋势
第一节 中国农产品期货风险溢价与市场效率
第二节 农产品期货套期保值绩效实证分析
第三节 农产品期货价格指数与宏观经济变量波动
第四节 结论兼及对相关争论的思考
第五章 农产品期货市场通货膨胀预期行为
第一节 期货市场的多重功能
第二节 通货膨胀预期研究述评
第三节 期货市场预期模型构建
第四节 计量检验
第五节 分析结论
第六章 中国农业上市公司效率capm检验
第一节 研究述评
第二节 效率检验方法
第三节 农业上市公司效率检验
第四节 农业上市公司效率影响因素
第五节 提高农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对策
第三篇 西部贫闰衣衬经洚金融田野调奋
第七章 贫困农村经济机会、关系型融资与农贷配给
第一节 体验现场“隐喻”必亲历“田野”
第二节 调查方法与样本分布
第三节 农户家庭基本情况
第四节 农户贷款用途与创业意愿
第五节 机构贷放行为与农户融资偏好
第六节 农村非正规与正规金融特征
第七节 本章 小结
第八章 西部贫困地区农户借贷偏好与跨期选择
第一节 农户借贷偏好和跨期消费-投资
第二节 农贷市场供求关系分析
第三节 农户储蓄tobit回归分析
第四节 本章 小结
第四篇 国外衣衬金融发展:案例与经验
第九章 国外农村金融创新与风险管理
第一节 农村金融组织形态
第二节 新型农业融资工具
第三节 农村金融风险管理
第四节 他山之石何以攻玉
第十章 国外贫困、不发达农村微型金融
第一节 贷款产品设计
第二节 经营管理
第三节 政治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 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附录:乡行散记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