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梁实秋著
页数:413
出版社:时代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38747010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国内独家出版、首次面世,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的一代大师梁实秋先生最经典的散文作品集《梁实秋散文集》是时代文艺出版社2021年重磅打造的文学大师梁实秋的散文集,由七卷本组成。其中第一卷收录了梁实秋创作代表作《雅舍小品》《雅舍小品续集》《雅舍小品三集》《雅舍小品四集》四个集子组成。内容涉及的题材都是平凡不过,普通人不大注意的,但在作者的笔下却别饶趣味,令人读后有深得我心之感。作为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梁实秋的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此次时代文艺出版社独家出版“像一朵花”一样绽放的男人的文学和内心世界。一幅幅隽永的画面由此展开,结下和大师梁实秋一世的不解情缘……
作者简介
梁实秋(1903-1987),原名梁治华,号均默,字实秋。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学者、散文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曾用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一生著有两千多万字,代表作有散文集《雅舍小品》、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翻译著作《莎士比亚全集》等。
本书特色
作为中国现代典型的自由知识分子,梁实秋“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留下了令后人叹为观止的经典作品,如《秋室杂忆》《骂人的艺术》《雅舍谈吃》等。梁先生的作品在国内已有众多大大小小的版本,且长销不衰,其中《雅舍小品》在海内外也有300多个版本,这充分说明广大读者对他的作品的认可。
读梁实秋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它的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扣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它并不奢谈人生的大道理,然而,在平平实实的语言后面,却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它恰像两三知已灯下夜谈,或者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话语不多,谈的皆是日常生活中所见所闻,在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人、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冰心
对于鲁迅,梁实秋写过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曾经比较客观地对鲁迅作了评价,也相对中肯地说了他和鲁迅的关系。梁实秋很长寿,在活到老的时候,还有心思来翻翻旧账。鲁迅活的时间太短,梁实秋写了文章,鲁迅却无法自己辩驳。
其实,鲁迅和梁实秋本就不是一类人。梁实秋是很懂得享受生活的,而鲁迅却是雷厉风行的战士。梁实秋称得上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人,鲁迅也是一个真正的文人,只是鲁迅做的事情更多一些。这就是彼此的差别。梁实秋很擅长写作,读他写的文字总让人感到很舒服、很惬意,仿佛天下歌舞升平,一派风雅。读鲁迅的文字却会让人很激愤、很心痛。原来,鲁迅是在教人们怎么去看透社会和人性的本质,怎么去战斗。
就文学才华而言,现代的作家出梁实秋其右者并不多。就做人做事而言,具有鲁迅那种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的文人很少。所以,不同的入有不同的选择,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
要说起来,梁实秋是一个有福气的人,他遍尝美食,著作等身,得享高寿,老年时还得到年轻美女的爱,而且这爱还有了结果,真是福气不浅。鲁迅却在为了一种美好的理想不断损耗着自己的生命,他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鲁迅是坎坷的,也是崎岖的,更是有棱角的,鲁迅的棱角硌着了别人,也使自己痛苦。梁实秋以惯有的、轻松的幽默态度来做人、行事,时刻都显得和善,儒雅。
所以,鲁迅是斗士,梁实秋是绅士,他们是终究无法真正互相赏识的。虽然他们成为对手也是互相赏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但是,他们的心灵终究是无法相通的。毕竟,鲁迅是棱角分明的天才,梁实秋是温和小资的文人。
乱世里,梁实秋用心营造的是一个小小的桃花源,在国破家亡之际写着风雅纯美的东西。然而,可惜的是,那是乱世,桃花源只是想象中的虚幻世界,在当时非常不合时宜。身处风雨飘摇的乱世,鲁迅和梁实秋的人生态度是截然不同的。鲁迅挺身而出,他用瘦弱的身躯慨然前行,面对伤痕累累的社会,他非要把社会的恶疮挑破不可。鲁迅有的是刮骨疗毒的勇气,他不要无病呻吟的心理安慰,也不要天真的梦幻。
鲁迅的骨头很硬,梁实秋的腰很软。不过,鲁迅和梁实秋也有相同之处,他们都是心不硬、膝盖不软的人。其实,一个人若是能够做到心不硬、膝盖不软,已经非常难得了。
——佚名
目录
003 自序
004 骂人的艺术
009 生病与吃药
011 花钱与受气
013 蚊子与苍蝇
015 老戆看跳舞
017 雅人雅事
019 记诗人西湖养病
021 好容易过了端午节
023 吃相
025 是热了!
027 戒烟
029 小声些!
030 时间观念
031 吃
032 看相
033 忙什么?
034 小报
035 剪发
036 让座
037 悲观
038 太随便了
039 挤
040 司丹康
041 麻雀
042 阴历
043 大学教授
044 打架
045 吐痰问题
046 感情的动物
047 铅角子与新角子
048 旅行
049 小德出入
050 半开门
051 缠足
052 虎烈拉
053 束胸
054 哀挡
055 信纸信封
056 名片
057 乐户捐
058 铜板
060 撒网
061 招聘
062 拳战
063 甚有心得
064 应酬话
065 住一楼一底房者的悲哀
068 附录
069 绣衣记
071 新都归客谭
073 “第三种水”?
074 这也算得时髦!
075 留学生市价低落
076 张竞生丑态毕露
078 上海赛马
079 记罗家伦
081 当面撤换
082 丹甫杂记
083 《青光》启事
085 留学生纽约遇盗纪
088 广告
089 所谓“流氓式的洋装”者
091 《青光》启事
092 断屠
093 《到上海来的“屈死”听者!》按语
095 汉口英租界出售
097 一封怪信
098 穷疯
099 《青光》图案释
101 消遣
102 丹甫杂记
103 跳舞
104 乾坤定矣
——Mr.P.T.Chen与Miss Hilda Yen
106 麻木的笑
108 “凉血动物”
109 新名词
110 为下流的小报辩护
——与上流的小报无关
112 睡觉与强奸
113 五卅纪念
115 开会
116 五卅纪念还没有过
117 编辑者言
120 来函照登
121 粽子节
122 笑话
123 病从口入
124 “诙谐”
125 记诗人俞平伯
127 笑话
128 草帽
129 杀人放火
130 洋兵的天堂
131 “竞学”大纲
133 剪发的恶剧
134 丹田?
135 《文学大纲》第三册中译名的商榷
137 我所望于我的芳邻者
——留声机问题
139 性学博士
140 妇女的装束
141 从南京回来后
——四个月前的事
143 检查小报
144 家政
145 在电车里
147 商店北伐
148 留声机问题
151 新月书店
152 高雅的“芳邻”
153 “听说”、“据说”、“听人说”
154 翻译家
155 行为的公式
157 蒙古归客之一夕话
159 姓名趣话
161 国语
162 笑
163 在里教小史
165 记云裳公司
166 取缔淫书
167 雷殛
168 电车让座问题
170 饭碗
171 废妾运动
172 记日本之饮食店
175 小人开心
176 绰号
177 洗澡
178 让座的惨剧
181 记黔人之伏虎术
182 何前恭而后倨也
184 一颗星
185 剪发
186 理想的“饭碗”
188 北蒙风俗趣谈
189 告张竞生
191 大菜
192 “竞学”大纲
194 取缔性书
195 狗
196 再记北方人之毁身求财
197 寻人
199 挑痧匠
秋室杂忆
203 序
204 我在小学
212 清华八年
238 啸
241 《琵琶记》的演出
247 忆“新月”
256 华北视察散记
277 附录
278 略谈《新月》与新诗
283 《新月》前后
287 我与《青光》
雅舍谈吃
293 序
294 西施舌
296 火腿
299 醋熘鱼
301 烤羊肉
303 烧鸭
305 狮子头
307 两做鱼
309 炝青蛤
312 生炒鳝鱼丝
314 酱菜
316 水晶虾饼
318 汤包
320 核桃酪
322 铁锅蛋
324 瓦块鱼
326 溜黄菜
328 酸梅汤与糖葫芦
331 锅烧鸡
333 煎馄饨
335 核桃腰
337 豆汁儿
339 芙蓉鸡片
341 乌鱼钱
342 韭菜篓
344 蟹
347 炸丸子
349 佛跳墙
352 栗子
354 海参
356 满汉细点
359 菜包
361 糟蒸鸭肝
363 鱼翅
366 茄子
368 莲子
370 白肉
372 干贝
374 鲍鱼
376 咖喱鸡
378 烙饼
380 笋
383 黄鱼
385 八宝饭
387 薄饼
389 爆双脆
391 拌鸭掌
392 鱼丸
394 腊肉
396 粥
398 饺子
400 锅巴
402 豆腐
405 烧羊肉
407 菠菜
409 龙须菜
410 鸽
412 味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