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

封面

作者:李小凡等著

页数:499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0010859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的结项成果,也是香港科技大学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计划的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方法引介和探讨”,介绍了语义地图的理论、发展史和语义地图模型的操作方法及其对汉语研究的意义。下编“个案研究”,展示了运用语义地图模型研究语法扩散性、双及物结构等,分析不同方言里词形各异、词源不一的多功能虚词的语义共性和差异的成果。

作者简介

李小凡,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汉语方言学。
  张敏,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语言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研究领域为汉语历史语法、汉语方言学、认知语义学及句法学、语言类型学。
  郭锐,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领域为现代汉语语法、语义。

本书特色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重大课题“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的结项成果,也是香港科技大学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计划的成果,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方法引介和探讨”,介绍了语义地图的理论、发展史和语义地图模型的操作方法及其对汉语研究的意义。下编“个案研究”,展示了运用语义地图模型研究语法扩散性、双及物结构等,分析不同方言里词形各异、词源不一的多功能虚词的语义共性和差异的成果。

目录

上编 方法引介和探讨 “语义地图模型”:原理、操作及在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研究中的运用 语义地图:理论简介与发展史述评 语义地图和虚词比较的“偏侧关系” 语义地图和句式多义性 语义地图中概念的最小关联原则和关联度 汉语方言“工具—伴随”标记多功能性的MDU视角 语义地图模型的计算机辅助构建下编 个案研究 从语义地图模型看语法扩散性 ——以程度补语为例 从湘方言动词句式看双及物结构语义地图 从语义地图看《左传》的受益表达 空间位移域的语义地图研究 语义地图的不连续和历史演变 ——以绍兴柯桥话虚词“作”、“拨”为例 多功能语法词“得”的语义地图 昌黎方言“搁”各功能的语义关联 从语义地图模型看“和”义词的功能 “shenme”跨语言分析——基于语义地图 “汉语方言的能性情态语义地图”之补论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的语义地图研究》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1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