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肖长春
页数:307
出版社: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3461187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北京大院的熊孩子》讲述了随着“大北京”的扩张、城市内部改造、大批新社区建立,大院处于迅速地衰落和消亡中。昔日的“神人”、“老炮儿”不知去向或风光不再,真切的人生变为嘴上传奇,只有老楼印证着大院半个世纪的骄傲与辉煌,是没落,也是重生。
作者简介
肖长春,1955年生,北京大院人,现就职于北京语言大学。自1983年以来,利用寒暑假只身徒步30年:走长城、走黄河、走独龙江、走怒江峡谷、走澜沧江峡谷、穿越雅鲁藏布大拐,走墨脱,间或漂流黄河,问或骑行黑龙江中俄边界、间或随马帮穿越玉曲大峡谷,也有冒死穿越川藏公路塌方区的经历,走帕隆藏布、走梅里雪山转经之路、走秦直道。著有:《走长城》,《与江河一道》,《垃圾芬芳》,《颤抖和喘》。
本书特色
《北京大院的熊孩子》是一位生在大院长大大院的大院人,采访数位儿时的小伙伴,历时数年完成的一部泣心之作。北京大院是建国初期各单位兴建的家属区,不同于北京胡同、城乡结合部的居民区和现在的公寓小区。1949年解放后,北京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在旧城周边开始了自成一体的生活。大院里一切设施都是公有的,房屋平米数和家具的配置依级别而定。当时有色院所在的羊坊店地区是农村,西边有军队大院,东边不远是老城墙。大院里家长相互熟知,孩子一起玩乐、打斗,六七十年代走向社会,经历了军垦、插队、八十年代的经商潮、出国热。有色院子弟或功成名就或失意而归。半个世纪过去了,有色院子弟把生于斯、长于斯的大院当做精神家园,如斯的逝者,是河流般的时代,梦一样的人生。自20世纪90年代改革深入,福利分房取消,大批新公寓、新社区建立,包括拆迁占地,城市改造,北京大院这种居住形式行将消亡。北京大院其特独特的社会形态,赋予大院人一种难以磨灭的精神特质。《北京大院的熊孩子》通过有色院半个多世纪的兴衰史,反映大院人的生存状态以及中国社会的大变迁。
目录
1.老人问题
2.旧商道与“王八驮石碑”
3.三姐妹
4.废品收购站
第二章 1967年-1979年
5.学生班
6.大院里的疯人
7.豪秃子
8.斗兽场
9.逃犯上门
10.1栋楼下的吉普车
11.新华社的乱罐子
12.十人集团
13.土地的表情:难掩忧伤
14.写在大地的人名
15.三姐的长辛店
16.老八路
17.月娥发疯
18.越狱者
19.临河日落
20.疯妈仙去
第三章 1980年-2014年
21.话说20世纪80年代
22.茶炉房的常客
23.情圣、情缺和情种
24.大熊、二熊和三熊
25.六安转圈儿
26.章鱼逃遁
27.老熊
28.三攸
29.方嘉
30.跟圆朔一帮画画的
31.东坝那一片荒原
32.宣武门8号楼
33.长春走长城
34.安安和乱乱
35.米剩
36.大江湖
37.圆朔撞鬼
38.韩四咣当和小哥小弟
39.酒仙的疯婆子和那不怕疼的傻儿子
40.血红的傍晚
41.清朝人
42.大小黑鲨
43.老鱼头的新华社三位大哥
44.高兴与大杆儿
45.老妖现身佛山
46.金蛤蟆是怎么烂掉的
47.父亲回乡
48.最后的团结湖
49.二七厂背后的荒原
50.三姐妹的游魂
51.暮色中的挽歌
52.寓言:酒仙与设计师
53.悲戚
54.二胃
第四章 2015年
55.本书之后
56.耗子洞两口子说凶杀案
57.羊坊店今日老炮儿
58.网络上的有色人
59.来自乡村的追问
60.永远的大叶杨
后记
长春其人
节选
《北京大院的熊孩子》: 1.老人问题有色院新一轮跳楼热潮,在近年。 一连有五六个。居委会主任抱怨说有鬼招的,拦也拦不住。18栋跳得多,也有从10栋西头往下跳的。 有色院宿舍西北角过去有棵怪树,一眼枯井。据说这地界阴气重,早年的冤魂不散。 第一轮跳楼热潮在1967年。刚解放时,全国各地的精英汇聚有色院,到了20世纪60年代人们被突如其来的动荡打懵了头。住10栋的跳,不住10栋的专门来跳——那时还没有18栋。接连地跳。 我走过10栋背对院外空地的楼下,“咚”的一声一个大活人落在我旁边,感觉这人从天上飞下来了。 那年我十一岁,第一次看见死人,飞死的人。第二天雨后再从那儿过,跳楼地点的积水自成一具人体形状。泥坑里残留着血污和一撮秀发,水面闪现出1967年的蓝天。当时10栋背后属于有色院北缘,外围荒地圈着铁丝网。2008年奥运会过后,有色院空巢老人发现自己已人风烛残年,一种集体的抑郁蔓延。怪的是,新一轮寻死者不朝院外跳——按说归西归西该朝18栋外侧的羊坊店大街,朝着夕阳迈下去。半个世纪后有色院人已回到内心,向内,向大院内侧跳。“砰”的一下把余音留给活了一辈子的大院。 又过几年,有色院的“消息树”韩四咣当发现了生人。 跟老鱼头汇报:说有人频繁进院,拿个相机“咔咔”乱照。破楼、门洞、墙角、垃圾道等,连被私搭乱建包围了的“王八驮石碑”都不放过。拍累了坐在1栋东墙下,喝口水。敲开3栋豪秃子家门,还去过王诗淳家。那天王诗淳不在,他爸出门遛弯,他屁颠屁颠跟着老头,留了电话请老先生转交给他。 这人是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