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王世仁著
页数:422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1217010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2013年末,消失了近90年的天桥在许多北京人的关注下重现在中轴线上。它是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和西城区人民政府共同主持的一项文化景观工程,它和2004年在原址恢复的永定门城楼、2007年恢复的正阳桥五牌楼共同构成了北京古城中轴线南段的三处重要节点。但是在前两年,就有一些文化人痛斥它门是“假古董”,“毫无文化价值”,对天桥景观是不是也会有同样的斥责呢?早在1990年,为迎接亚运会整治市容,市政府决定,作为文化景观,把消失了四十多年的地坛东门外神路“广厚街”牌楼在原址上重建起来,就曾经被有些专家指责造是假古董。同样的例子还有,北京城西部内外城交会处的敌楼、德胜门瓮城内的真武庙、地安门内雁翅楼(尚未完工)、外城东南角楼(已批准待建),它们都是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地标性建筑,都属于文化景观,是政府拨款建设的公益项目。说它们是用纳税人的钱造的假古董,这是一个严重的执政问题,很有必要加以厘清。花纳税人的钱造假古董,这声音确实可以吸引眼球,掀起波澜。但是且慢,负责任的文化人、媒体人、热爱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应当沉下心来,冷静考量,严肃探究这样一个问题:有根据地恢复历史文化景观是不是造假古董。首先要正名,名不正则言不顺。一般来说,古董指的是字画、陶瓷、文玩等收藏品或展览品,它们没有固定的位置,没有或只有不大的公共空间。它们虽然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给人以审美享受和历史知识,但毕竟关注的人是少数,也不会长久引发多少乡愁。去故宫参观的人多数还是去看金銮宝殿,只有少数人专门去看展览。古建筑则不然,它本质上是一种不可移动的、为公共鉴赏的、供人们怀旧的历史环境和历史形象,是引发乡愁的主要因素。如果不讲逻辑,混淆概念,把古建筑也划入古董范围,那么现在许多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以至世界文化遗产都有不少是“假古董”,例如世界文化遗产承德避暑山庄的多数景点和武当山南岩宫玄帝殿都是在遗址上重建的;北京景山的寿皇门和大高玄殿前的牌楼也是前些年重建的;圆明园批准可以恢复百分之十的古建筑,已经恢复了好几处;香山二十八景正在逐个恢复;不少国保单位内“涉藏文物”的恢复已列入计划;井冈山、瑞金、西柏坡的红色经典纪念建筑,几乎都是复制品;举世闻名的四川都江堰索桥不但变更了位置,还把竹索换成了铁索。按照“古董”的标准,它们都是赝品假货,难道必须要把它们全部剔出文化遗产吗?
本书特色
王世仁编著的《文化遗产保护知行录(精)》这本文集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理念考量,二是实践例证,前者为“知”,后者为“行”。理念考量力求脚踏实地,不说谁都能说的空话、套话、片汤儿话;实践例证则重在其可行性、可操作性,不提供画饼充饥、空中楼阁的方案。
目录
理念篇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保护文物建筑的可贵实践
文物保护的价值取向原则
从实际出发树立科学的保护理念
生命在于创作——关于中国历史名城保护方针的论证
苏州古塔维修研讨会综述
赤峰古塔维修研讨会综述
关于对山西应县木塔抬升修缮方案的意见
古迹整修中的建筑师意识——介绍斯里兰卡“文化三角”的古迹整修
保护文物古迹的新视角——简评澳大利亚《巴拉宪章》
为保存历史而保护文物——美国的文物保护理念
文化遗产的新课题
保存·更新·延续——关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若干基本认识
关于北京四合院保护的思考
创造历史与现代谐调共存的环境——对大栅栏地区保护整治与发展规划的基本认识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取向原则——兼议南池子保护试点工程
现代都市商业与当代古都风貌——前门大街整修设计介绍
关于在加快南城发展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北京旧城中轴线述略
北京古都中轴线的文化遗产价值
北京古都中轴线确定之谜
宣南龙脉述略
恢复真文化不造假古董——从天桥文化景观说起
实践篇
灵岳寺保护利用意见
北京中轴线天桥文化景观方案
明清北京外城东南角楼景观方案
清末太医院修复与利用方案
香厂新市区的记忆与复兴——对一种文化遗产的价值判断与风貌复兴的探讨
鲜鱼口历史文化街区草厂地段保护、整治、更新可行性研究
北京大栅栏历史文化街区c区c3-01地块风貌设计方案
北京前门大街正阳桥及牌楼重建方案
司马台长城西4台一东4台修缮工程总结
居庸关、云台修缮工程方案
北京湖广会馆建筑修整利用
北京清代恭王府正殿原状推测
北京房山金陵碑亭原状推测及遗址保护
2003~2004年圆明园遗址保护工程
双林寺塔遗址保护及塔身重建
珠宝市街29号修整工程策划方案
援助斯里兰卡修缮古塔考察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