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月娘照眠床

封面

作者:简媜

页数:243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40471026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每一颗星子都是人间早逝的婴,月娘比生娘还亲。”

  “只有在婴啼的时候,才有白夜,人间男女才弄潮。”

  《月娘 照眠床》是台湾散文名家简媜的经典美文代表作。在简媜的散文创作生涯中有着至为重要的地位。“月娘”是闽南地区对“月亮”的称呼,而“眠床”即为“睡觉的床”。“月娘照眠床”的书名中蕴含着简媜心中最美的故乡意象与岁月情仇。

  《月娘 照眠床》中简媜以深情的笔调回溯了童年生活的纯真。书中蕴含的感情深刻美好,意象华美,人物和故事细致动人,触动心灵。读简媜散文,“如看一路山水,如闻满街市声,如参一路禅意,还可兼想一路心事”。

作者简介

简媜,本名简敏媜,台湾宜兰冬山人,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任职联合文学、大雁书店、远流出版社,现专事写作。从事散文创作十余年,路数多变,著有《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月娘照眠床》《空灵》《下午茶》《梦游书》《胭脂盆地》《女儿红》等散文十余种。曾获时报文学奖等多项文学奖,是台湾文坛最无争议的实力派女作家。

相关资料

  ★简媜被公认为三毛之后文笔最令人惊艳的台湾散文大家,她的文字能于饭蔬饮水洞见生命底基,于寻常花草窥视天堂之钥,被誉为台湾散文第三代传人。

  读简媜散文,如看一路山水,如闻满街市声,如参悟一路禅意,还可兼想一路心事。

  ——评论

  ★曾有张爱玲填梦,曾有黄碧云枕眠,曾拥兰成而入云,曾摘海子为锦端,当三毛随荷西沉潜爱底,当木心也不拘年岁安息故里,如今,我还有简媜。

  ——读者评论

本书特色

  1、台湾散文名家简媜最经典美文代表作,大陆首度出版。最深情的田园之书、童年之书和岁月之书。

  2、愿一切回忆温柔静好,让每个当下淡定从容。简媜用温柔情怀、唯美笔触,带给读者触及灵魂的阅读感受。书中尤其多与自然有关的美好意象和描写:

  碗公花(牵牛花):是谁家晒了地毯忘记收?搁在篱笆上,又是开花,又是牵扯。

  采蕨日:油嫩嫩的野蕨最爽口,细致得把人的魂都吃出窍。

  竹枝词:竹,只长在两个地方:一是乡下人的屋前屋后,一是有情人的暖暖心田里。

  含笑:生与青春都是人的外衣,在可得与不可得处,若有人来偷摘,不妨含笑。

  桑葚紫衣:夏日桑树溢出了软甜气味,用力吸,还嗅得出酒。一地的紫汁红液!

  3、全彩印制,精美装帧。《月娘照眠床》中选用了30余幅宁静美好的水彩画作,完美呈现简媜笔下如歌如梦的甜美家园和童年记忆。

目录

自序:一定有一条路通往古厝?

碗公花之什

碗公花

茉草

采蕨日

竹枝词

含笑

桑椹紫衣

朱槿墙下,童誓

灶之什



有情石

落雨时的井

稻浪之什

醉卧稻浪

村鸡小唱

大水之什

大水

飞蝶之什

丽花,有你的信

飞蝶

最味,那个最查某

要迎你,缓缓泉流

银针掉地

寻墓人之什

寻墓人

阿歹伯公

月娘之什

月娘照眠床

月魔

节选

竹枝词

  竹,只长在两个地方:一是乡下人的屋前屋后,一是有情人的暖暖心田里。

  无论如何,竹,长在我的童年里。

  在家的四周,除了屋子正面一排紧密的短朱槿以外,全种满了竹。于是,自成一个绿意盎然的国度,从此,风风雨雨自有竹来报信。

  在兰阳这样一方多情的天空下,属于竹的故事有多少浪漫可说?我并不知道。在竹风兰雨之下成长的稚童,有多少则奇奇妙妙的童话可说?这我知道。是啊!是啊!且让我数数。

  每当农闲之时,左右邻舍的小孩都会聚在一起玩耍。常常,大家首先想到的便是玩家家酒。于是,五六个小毛头一窝蜂地全集合在竹丛下的那一块大石头上——那是我们的家庭排演处。选出了“新娘子”,选出了“新郎”,又是媒婆又是轿夫,几乎把我们所熟悉的人物都一一轮流去扮演。接下来便是开始办丰富的筵席,每个人分头去找野菜,从含羞草到猪母奶,从松萝到葛藤,从红砖到田土——那是搓汤圆的。一粒粒圆圆的泥团滚上一层红砖粉,便有了娶娘子的喜气。负责办家私的,挤进竹缝间捡破的碗片、盘片,洗一洗当作碗、盘。然后,折竹枝当筷子,那样的一把粗糙竹枝握在手里,彷佛握住了一份团圆的感觉。待一一将竹枝两支一副地搁在石板上时,又彷佛把团聚的温暖一一吩咐下去了,心中总有不止的雀跃与期待。负责装扮新娘的,抽了竹心,趁那样尖嫩嫩的含蓄尚未舒开时,圈一串串圆圈圈,挂满新娘的颈项、环满双手,彷佛这真是人生的大喜之日一般。竹篁下,每年又每年,预演着一出又一出的家庭剧,直到孩童们玩腻。如果这一世,我不披嫁裳,那也不必遗憾,因为,老竹们都看到了,我早已拜过天地。

  我顶爱台风过后的竹丛。后院子全是东倒西歪的断竹;这些断竹都是刚抽高的笋子,每一节都还有一小截淡黄带白的竹肉,嫩得简直用手都可以剥下。阿母往往会用菜刀把那截菁华一圈一圈地切下,浸一天的水,然后拍几个狠狠的红辣椒,炒得烟囱里是冒不完的扑鼻香,比罗东镇上买来的竹笋更诱人馋。我家很少去动刚冒出土的竹笋,“歹竹出好笋”是我们对竹笋的信任,希望它们接下庇荫的责任。看出土的竹笋实在是一种壮观,那样硕壮如一座金字塔似地坐着,让人不禁要想象,冒出的剎那,该是多么隆重的破土典礼啊!

  我虽穷,却拥有过许多竹钱筒。小孩子只要有几毛钱,就像是身怀巨款一般地谨慎。总要求阿母做一个钱筒好藏铜钱。阿母只好拿把锯子锯下两个竹节间的一段竹子,竹管上再锯个小缝,便是一个长长的钱筒。竹筒子里藏满我的宝藏,铜板啦!印有史艳文的糖果纸啦!石片啦!当上下摇着竹筒子时,那样地一阵杂七杂八的声音听在耳朵里,总有忍不住的笑意溢出,觉得自己是个富翁。如今,这些东西全不在了,但想起以前自己天真地去数一棵竹子有多少个竹筒子时,想起自己拿着锯子在竹管上锯个小缝,想把宝藏交给竹子去保管,免得被偷剖了的那份异想天开时,心底忍不住泛出一阵窃笑。竹节教给我的当然不止这些,竹,是植物中的隐士,一节一节都是修养。

  对于竹的回忆,有些是属于皮肉的层次的。那时,最怕的是看到发怒的阿嬷走到竹林下,伸手折竹枝,冲冲地大踏步而来。只有此时,才讨厌竹子。平时趁她不注意,总会大肆搜索,把床头、墙角、桌缘上的竹枝一一折断丢掉,除去心腹大患。虽然如此,后患仍是无穷;谁叫屋前屋后全是竹子,永远有取之不尽的竹枝。我一直不知道台北的母亲用什么打小孩?后来看到姑妈打表弟时,一会儿抓筷子,一会儿找皮带,一会儿又握拖鞋,团团转束手无策貌。我心想:乡下的母亲比城里的妈妈要威风多了,连草木都帮她管教。这就难怪,每次姑妈回台北时,三轮车后面还要带着一小捆竹枝了。

  从来没有一种植物,曾经对我如此地爱之深责之切吧。

  当风起时,便是竹最浪漫时。我常躺卧在眠床上,看天窗上的竹叶婆娑。那种静观窗上碧竹影的心情,总有说不出的心平气和。以前,会想象是风搂着竹叶纤细的柔腰正在舞着,多么活泼的露天舞会。现在,不禁要想象,是否是诗经中的一部陈风,摊在屋顶上,竹叶正一撇一撇地抄写呢!

  当风止时,屋顶上堆满竹叶子,堵住排水管。我爬上屋顶,抱满怀的枯叶,从屋顶洒下,见满天片片,片片翻舞,翻舞而下,又是多么摄人的仙降之姿。

  竹是个音乐家。

  早晨的竹篁里,初醒的叶尖上点点圆露,轻轻走过,总有一两个漏了的音符掉在发上、衣襟。于是,忍不住舒掌等在叶尖下,想偷几个音符匀脸。(丽花说,抹竹露皮肤会细!)至于那首“竹露滴清响”的曲子,只好让太阳自个儿去猜。

  麻雀的家大多在竹丛里,它们总那么巧妙地把稻草窝与竹叶编在一起,也不怕风雨了,自然有一层层的蓑衣防着。当麻雀在电线杆上唱着五线谱时,千片万片的竹叶像千片万片的铜簧,叫那多嘴的风去兴致勃勃地吹着。好一场美妙的演唱!不需要听众,也不需要掌声,这些歌的民族。

  当有一次,阿嬷蹲在田埂上编竹篱笆,叫我抱着竹条、稻草,涉过涨水的春田给她时,我看见田里那一排整齐的竹篱笆的倒影,在微波中曲曲折折,我突然觉得她正在编一座多弦的竖琴,祷祀那掌管五谷的土地之神。属于农人与泥土的秘密,透着那条条竹弦,就这样一一透露了。我不禁感动,何等庄严的春之祀!

  如果,寻找是可能的话,人的一生,也许要找的是,一个心爱的人,一句灵犀相通的话,一样属于天地的宝物,如果万物之情就是这样建立的,我很欣喜,我已有了二又二分之一。

  如果,李白死后,竹便不在唐朝的泥土上;那么,在我家的屋前屋后,竹依然是有故乡的。

  如果,东坡逝后,再没有人对竹而吟,倚竹而叹;那么,且让我的暖暖心里,栽一处茂茂郁郁的竹林。

  我将用想象建一处竹篁农舍,等待另外的二分之一前来。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月娘照眠床》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10959.html

Recommended For You

  • No cont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