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社区保障概论

封面

作者:谷中原,朱梅著

页数:262

出版社: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0874921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实践表明,城乡社区应该成为社会保障的供给角色。  按照供给主体分,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可分为政府保障、单位保障、社区保障等供给形式。社区保障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补充性生活保障形式。从国内外相关实践来看,社区保障分为经济保障、劳动保障、服务保障等具体内容。社区经济保障体系使用现金援助手段保障社区居民生活;社区劳动保障体系使用供给就业岗位手段保障社区居民生活;社区服务保障体系使用直接服务手段保障社区居民生活。各自用不同手段从不同角度保障社区居民生活。基于这种逻辑,《社区保障概论/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区保障系列教材》就是按照这个思想撰写出来的理论成果。  《社区保障概论/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区保障系列教材》构筑了较完整的社区保障知识体系,突出地强调了逻辑性与系统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传承性与创新性的贯通。适用于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相关实际工作者研习社区保障理论和基本知识。

作者简介

  谷中原,湖南张家界人,管理学博士,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系主任。长期从事农村社会发展、农村社区建设、社区保障研究。已出版学术独著6部、主编著作2部、合作著作6部,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国家级、省级科研和教改项目10多项。多次获省级校级奖励。受聘担任多项社会兼职。   朱梅,博士,副教授,湖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骨干教师,主要研究领域:社会保障,农村社会发展。已出版副主编研究生教材1部,参编本科生教材1部,参编跨世纪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培训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社区保障的特质
第二节 社区保障的功能与定位
第三节 社区保障的目标与意义

第二章 社区保障简史
第一节 中国古代邻里社区的宗族救助
第二节 西方近代教会社区的慈善事业
第三节 现代社区保障事业的兴起
第四节 现代中西方国家的社区服务

第三章 社区经济保障
第一节 社区经济保障主体
第二节 社区经济保障对象
第三节 社区生活援助资金
第四节 社区生活援助资金管理

第四章 社区劳动保障
第一节 社区就业岗位
第二节 社区劳动保障主体
第三节 社区劳动保障对象
第四节 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与管理平台

第五章 社区服务保障
第一节 社区服务供给主体
第二节 社区服务保障对象
第三节 社区服务资源
第四节 社区服务管理

第六章 社区保障的支撑网络
第一节 社区信任与社区保障
第二节 社区价值观与社区保障
第三节 社区保障制度
第四节 人力资源与社区保障
第五节 物质资本与社区保障
参考文献
后记

节选

  《社区保障概论/高等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社区保障系列教材》:  第三,保甲制实验。1934年,国民党中政会第432次会议决议,由行政院通令各省市切实办理地方保甲,保甲制度由试验阶段推向全国。无锡实验区在积极协助保甲编制,借助保甲制度推行乡村建设的实验计划,如利用保甲普及教育、推进合作、改良农事、发展副业、修筑道路、讲求公共卫生等。把农村社区工作与基层政权建设结合起来,是无锡实验的一大特色。  (4)晓庄学校的教育改造活动  1927年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在南京城外的晓庄创办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展乡村教育改造活动,不仅是对教育实践的一次伟大探索,也是农村社区工作的早期尝试之一。  陶行知明显地突出了学校在农村社区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开展的社区服务工作包括以下内容:①开办中心小学和幼稚园。从1927年2月开始,到1930年4月晓庄学校被封时止,共创办了8所中心小学、4所乡村中心幼稚园,在校生总人数达到1500人左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乡村初级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了师范学校师生对乡村初级教育的作用。②开设民众学校。为了对农民进行识字教育,扫除文盲,为改造乡村确立基础,陶行知除了在校本部开设农民夜校外,在神策门、三元庵、万寿庵也开设了民众学校,还在附近的驻军中办了一个军人班,试行军人教育。③设立中心茶园。茶园不许赌博,不准吸食鸦片,只许进行有益的娱乐活动,如象棋、乒乓球、说书演讲,目的是对农民进行休闲教育。④开办乡村医院。乡村医院为附近15里范围内的40多个村庄的农民免费看病,还开展普种牛痘、预防天花流行以及消灭蚊蝇的卫生运动,对农民进行卫生科学教育。1929年3月,晓庄被定为乡村卫生模范区。⑤建立晓庄剧社。剧社配备有剧务、导演、化装、布置等一套班子,共有30多人,不仅将晓庄学校师生自编自演的好节目拿到当地农民当中演出,还外出到镇江、无锡、苏州、常熟、嘉定、宝山、上海、杭州、萧山等地巡回演出,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⑥举办联村运动会。从1928年4月开始每年举行春秋两次联村运动会,参加的人有农友、晓庄师生、小学以及幼稚园的小朋友,加上前来观看的各村男女老少,总数在千人以上。比赛项目以农村常见的劳动节目为主,运动会结束时颁发奖品。此举对晓庄一带乡村体育事业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⑦组建联村自卫团。由晓庄学生和附近青壮年农民百余人组成联村自卫团,开展防匪防盗的自卫活动,并且负责禁烟禁赌,在维持社会治安、打击歪风邪气和为百姓除害方面做出了很大成绩。  (5)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徐公桥实验  1917年5月黄炎培在上海成立民间教育团体——中华职业教育社。1926年10月,中华教育改进社、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等分别与职教社签订合作协议书,共同创办了徐公桥实验区。徐公桥实验区位于京沪铁路线上,距安亭车站不过3公里。实验区成立之初,面积14平方公里,户数466户,人口1990人,到1934年6月实验期满时,面积扩展到40方里,户数735户,人口3536人。其中,有50%的人口从事农业,25%的人口半工半农,20%的人口半商半农,5%的人口为耕读的士绅。它是我国早期农村社会工作的示范区。  社区服务内容包括:①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先后组织了借贷合作社、信用合作社、公共仓库,帮助农民解决了生产资金周转失灵和谷贱伤农的问题。②强制推行农村教育,不仅仅是狭义上的识字教育,而是包括识字教育、生计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有意识地对农民进行自治意识和文明生活方式的引导。1931年7月实验区制定的《普及义务教育办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规定:自1931年8月起,全区30岁以下的男女民众,必须就近入学。为了收到预期效果,《大纲》颁布了奖惩制度。凡遵守《大纲》的民众,到实验区合作碾米厂碾米、砻谷、打水,均可享受九五折优惠等;对于家庭困难、需要贷款上学的家庭,改进会合作社将优先予以借贷;家庭是佃农的,可由改进会与田主商量,每亩地每年可少交米1斗;如家庭发生特殊困难,则可向改进会申请资助。相反,对不遵守规定的民众,则由乡镇长劝告,或由公安局警告,或予以相当的经济处罚等。  ……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社区保障概论》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08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