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何叶荣//李慧宗
页数:357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31203671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企业风险管理/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是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规划教材,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 “企业风险管理”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为出发点,着重培养学生的风险管理管理意识,理解企业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决策和风险防控等理论知识,掌握企业风险管理实践的能力,为应用型高校和地方企业培养风险管理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企业风险管理/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框架结构设计合理,分为三篇共15章。上篇为风险管理理论,包括风险概述、企业风险管理概述、企业风险类型、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与文化、企业风险管理环境及内部控制;中篇为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包括企业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企业风险衡量与评价、企业风险管理决策、企业风险管理方法与程序;下篇为企业风险管理实务,包括生产型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型企业风险管理、资源型企业风险管理、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跨国公司风险管理及保险公司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内容新颖、结构独特、案例丰富、通俗易懂,应用训练设计巧妙。风险管理理论部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科学性;风险管理流程部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风险管理实务部分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强和实用性。
目录
上篇 风险管理理论
第一章 风险概述
第一节 风险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 风险的成因
第三节 风险的构成要素
第二章 企业风险管理概述
第一节 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与必要性
第三节 企业风险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四节 企业风险管理的作用
第三章 企业风险类型
第一节 企业职能风险
第二节 企业其他风险
第四章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与文化
第一节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第二节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形式
第三节 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文化
第五章 企业风险管理环境及内部控制
第一节 企业风险管理宏观环境
第二节 企业风险管理微观环境
第三节 企业内部控制
中篇 企业风险管理流程
第六章 企业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企业风险识别概述
第二节 企业风险识别方法
第三节 企业风险的演化
第七章 企业风险衡量与评价
第一节 企业风险衡量
第二节 企业风险评价
第八章 企业风险管理决策
第一节 企业风险管理决策的概念与特点
第二节 企业风险管理决策原则与方法
第三节 企业风险管理决策流程
第九章 企业风险管理方法与程序
第一节 企业风险管理方法
第二节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编制
第三节 企业风险管理计划实施
第四节 企业风险管理绩效评价
下篇 企业风险管理实务
第十章 生产型企业风险管理
第一节 生产型企业简介
第二节 生产型企业的生产运作风险管理
第三节 生产型企业的库存风险管理
第四节 生产型企业物流外包的风险管理
第十一章 服务型企业风险管理
第一节 服务型企业简介
第二节 服务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
第三节 服务型企业的渠道风险管理
第四节 服务型企业的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第十二章 资源型企业风险管理
第一节 资源型企业概述
第二节 资源型企业风险识别
第三节 资源型企业风险管理
第十三章 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
第一节 高新技术企业简介
第二节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
第三节 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风险管理
第十四章 跨国公司风险管理
第一节 跨国公司简介
第二节 跨国企业风险识别与评价
第三节 跨国企业风险管理
第十五章 保险公司风险管理
第一节 保险公司企业简介
第二节 保险公司企业风险辨识
第三节 保险公司企业风险评价
第四节 保险公司风险决策
第五节 保险公司企业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索取单
节选
《企业风险管理/普通高校经济管理类应用型本科系列教材》: (三)风险管理文化是企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运作和经营绩效只要达到相应的条件要求,就可以从证券市场上多次融资、以多种方式融资。只要企业的融资与生产经营能有效结合并产生良性循环,企业的这条金融“吸管”就会畅通无阻。企业可以充分发挥其资本筹集功能,以促进优势项目和关键技术的开发、促进企业实施资本扩张和超常规发展战略。 企业的金融功能对其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本平台和融资渠道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地区风险和宏观经济风险。企业往往是一个地区经济主体力量的领头羊。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影响企业之间的相互经济担保,以及为其他企业和地方项目担保的情况较为普遍,使企业时时处于担保风险中,一旦担保链的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引发众多企业的债务危机,甚至影响到一个地区社会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因而构建有效的风险管理文化就等于建立了有效防范金融危机的“防火墙”。由此可见,企业风险管理文化的构建已成为当务之急。构建风险管理文化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防范和化解风险,避免和减少企业的损失,确保业务能够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只有具备了先进的风险管理文化,才能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四、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的原则、要素和路径整合、提升、突破,是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也是风险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方针。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文化的建设应该立足于企业总体资源的高效整合,着力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 (一)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构建风险管理组织文化的基本原则 (1)突出个性原则。构建风险管理文化,必须在结合普遍发展原则和监管部门要求的前提下,突出企业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风险管理文化。 (2)统一性和差别性原则。单对一家企业来说,其风险管理文化的理念、主旨应是统一的。但鉴于存在地区、业务的差别化,在实施风险管理文化建设时,应允许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模式和手段。 (3)求实和完善原则。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不能仅停留在提理念、喊口号的阶段,要提倡务实精神。通过实践来检验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的成果,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补充和完善。 (4)与企业相关制度结合。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应当与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相结合,应有利于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风险意识的增强,有利于企业防止盲目扩张、片面追求业绩、忽视风险等行为。 2.构建风险管理组织文化的基本要求 (1)要强化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企业文化进步的体现,没有创新的观念,就不会有创新的企业。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我国企业能否赢得生存和发展的主动权,首先在于观念的创新。只有确立新的观念,才会有新的思路、新的出路。在创新思想观念、完善风险管理价值理念体系的过程中,要自觉坚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并借鉴国际一流企业的先进理念,吐故纳新,对现有的风险理念及其政策、措施等进行全面的对比、检验、衡量,凡是符合要求的,要坚定地贯彻执行;不完全符合的,要尽快进行修改、完善;完全不符合的,要坚决加以纠正。 (2)应与企业改革相适应。当前,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应当是:积极引导广大员工切实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将企业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真正结合起来,动员广大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争做深化综合改革的支持者、促进者,自觉按照企业的高标准来衡量、检验各项工作,坚持用新的标准、新的思维、新的视角、新的策略,着力培育新的风险管理文化理念,拓展新的工作思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以国际先进企业为标准,不断丰富和创新风险管理文化内涵和功能,大力推动观念、作风实现根本性的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制度建设实现根本性的转变与突破。 (二)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 风险管理组织文化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影响风险管理组织文化构建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三个要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管理层的积极倡导与策划 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无疑是企业的制胜之道,在这一过程中没有比将风险管理的价值观深深根植于企业高级管理层的大脑中更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办法了。从文化经营角度来看,高级管理层的使命就是创造风险管理文化,通过提炼风险价值观念,为整个风险管理文化的塑造定下基调,并在价值观的传播与沟通中保持足够的热情和敏锐的大局观,做好风险管理组织文化的策划。企业高层管理者要成为风险管理组织文化建设忠实的追随者、布道者、传播者、感召者、激励者。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最高管理层不但要直接领导、组织、参与风险管理文化的塑造,亲自向企业员工进行风险管理组织文化宣讲,在企业内不断地布道,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氛围,形成一种无形的文化推动力、约束力。企业高层还要身体力行,不做违反风险管理原则的事,从而维护风险价值观的权威性。 2.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所承担的各种风险,特别是内部风险,与其内部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有相当大的关联。在一定程度上,激励约束机制的先进性可以有效控制和弱化风险,风险管理文化的建设不能与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设割裂开来。积极的态度不是回避风险,而是积极地去经营风险。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使风险得到有效的控制,业务得到有效的发展。同时,在对业务部门、人员的奖励安排上,应该尽量避免出台短期行为导向的激励措施,以免埋下风险隐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