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刘文兵
页数:318
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106040802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忘却似乎成为一种必然”,因而停下来的回顾显得尤为重要。为撰写本书, 作者曾采访过日方有关创作人员高仓健、栗原小卷、中野良子、山田洋次、佐藤纯弥,以及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贾樟柯等中国电影人。并掌握日方大量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和珍贵图片,为日中电影研究展现了不一样的角度。
作者简介
刘文兵,2004年于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获博士学位(影视媒体学)。
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博士后研究员、日本电影专门大学院大学客座副教授。
现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学术研究员、早稻田大学兼职讲师等。日本映像学会、表象文化论学会、现代中国学会会员。并任中日友好电影节常任理事、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员等职。
主要个人学术专著有:《电影中的上海》(日本庆应大学出版社,2004年)、《日本电影在中国》(日本集英社,2006)、《中日电影艺术家交流纪实》(日本集英社,2011)、《中国电影的黄金时代》(日本岩波书店,2012)、《中国抗战影视剧的世界》(日本祥云社,2013)、《当代中国电影》(韩国Sanzini出版社,2014)《中日电影交流通史》(日本彩流社,2015)等。并与其他专家合著《表象的媒体话语》(东京大学出版会,2000)、《跨越时代的日本纪录电影》(日本岩波书店、2010)、《东西文化的环流》(日本专修大学出版社,2014)等多部学术著作,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演过电影《今井正与山本萨夫》(池田瑞穗导演,2014)。
相关资料
本书在日本出版后,《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电影旬报》《日本东洋经济》等多家报刊都曾发表书评给予高度评价。作为教材或参考书被多所日本大学采用。其中文版对国内从事影视研究的专业人员也将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同时,本书使用大量珍贵的剧照或由主创人员提供的现场工作照,相信对于亲身经历过日本电影热或者希望了解那段历史的一般读者而言,也不失为一部趣味性、可读性较高的通俗读物。
本书特色
本书通过大量中、日文史料,回顾了日本电影在中国放映近百年的历史,是该研究课题的第一部通史。它对“伪满”、“孤岛”及“沦陷”时期上海、新中国成立初期日本电影在中国的放映情况做了详实的考证,无疑填补了此研究领域的空白。
在中国结束“文革”步入改革开放时期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日本的影视作品陆续在中国上映(播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电影《追捕》《望乡》《生死恋》《远山的呼唤》《砂器》《寅次郎的故事》《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中日合拍),电视剧《血疑》《阿信》等等,成为一代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本书着重对1978年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电影电视剧热”这一文化现象,从电影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多方位的审视和考察。
目录
第一章 战争与电影 009
(一)上海篇 010
战前虹口地区的日本电影放映 010
“孤岛”及沦陷时期的日本电影上映 012
上海租界放映的第一部日本剧情片《暖流》 017
日本电影挑战好莱坞? 023
风云变幻的上海电影界 027
军事占领与现代性 032
《春江遗恨》 038
中国人眼中的日本电影 044
有关电影节奏的问题 047
热情与冷淡──两国电影人的温差 051
(二)东北篇 057
东北地区电影放映简史 058
“日系馆”和“满系馆” 062
上海电影一枝独秀 064
乏人问津的日本电影 066
“满洲映画”的困惑 073
第二章 日本左翼电影在中国 081
(一)日本独立电影的艰难跋涉 082
共鸣与声援 096
中日电影人情深谊长 104
(二)电影交流的挫折与延续 110
化为泡影的日本电影赠送计划 111
日本电影人看中国 112
第三章 日本的光与影 119
(一)令人眼花缭乱的繁华日本──《追捕》 121
现代都市体验的冲击 122
中野良子和真由美 128
神秘的裸戏 130
(二)阶级压迫思想解放──《望乡》 132
裸露镜头的处理 134
感伤的叙事口吻 136
“解放思想运动”中的日本电影 139
第四章 人情和人性的回归 143
(一)人性主题的深化 144
难忘《人证》《阿西们的街》 144
人性美和人情美的复苏 150
(二)爱情啊,你姓什么?──《生死恋》 152
两国观众的不同反响 152
与《冬日恋歌》的异同 158
(三)宿命弑父情结历史记忆──《砂器》 161
人性主题的深度挖掘 161
被唤起的历史记忆 165
第五章 第四代、第五代导演与日本电影 171
(一)中国新浪潮电影的先驱者──第四代导演 174
(二)第五代导演和日本电影 180
(三)从银幕到现场──合拍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 185
一波三折的拍摄过程 185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和中日关系 187
有关电影化的思考 189
(四)改编自井上靖小说的中日合拍片 193
《天平之甍》的中国之旅 193
《敦煌》之梦 196
(五)电影交流的多样化 203
东洋洗印所(imagica)与中国电影 203
电影剧作家的交流 204
第六章 高仓健和山口百惠的神话 207
(一)寻找男子汉──高仓健在中国 208
阳刚之美的化身 208
中国的高仓健们 212
(二) 明星与偶像──山口百惠的启示 215
山口百惠的两副面孔 215
山口百惠的复制与传播 218
明星制和偶像的概念 219
第七章 日本电影热的背后 221
(一)由喧嚣走向沉静 222
(二)“日本电影周”的举办与德间康快 227
(三)日本电影热的衰退 232
第八章 日本电影热的延续
——80 年代的日本电视剧 235
(一)《血疑》中的家庭形象 236
(二)《排球女将》与中国的体育振兴运动 241
(三)《阿信》与“阿信精神” 245
(四)首部中日合拍电视剧《望乡之星》拍摄纪实 252
长谷川照子其人 254
酝酿与策划 257
创作阵容 261
从协拍到合拍 262
中日双方不同的观剧感受 268
结 语 275
(一)“日剧”的流行与中国白领的出现 276
(二)日本动画片的人气 279
附 录 影片一览表 283
参考文献 307
后 记 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