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教育社区
www.teccses.org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西医结合治疗学

封面

作者:宋景春

页数:321

出版社: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630574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宋景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南昌大学附属长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急救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军区重症医学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青年代表。迄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南京军区重点课题、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课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曾获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奖,陕西省教育成果三等奖,中华医学会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奖励。

作者简介

宋景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四医院(南昌大学附属长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担任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急症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兼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学会中西医结合急救专家委员会委员,南京军区重症医学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代表大会青年代表。迄今以第一作者发表SCI及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南京军区重点课题、江西省科技支撑计划和自然科学基金等7项课题,拥有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两项。曾获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奖,陕西省教育成果三等奖,中华医学会全国重症医学大会优秀论文三等奖等奖励。

本书特色

全书共分为三篇十一章。第一篇为基础篇,主要介绍凝血与止血的基础理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历程、流行病学和病理生理机制。第二篇为临床篇,主要介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川表现和诊断标准,分类讨论不同病因导致的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策略,并附有疑难病例讨论。本篇还对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相关的诊断学、药理学、输血学和血液净化治疗进行专题介绍。第三篇为中医篇,主要介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中医学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和现代研究延展,并对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治疗相关的中药学和方剂作专题论述。  

目录

基础篇第一章 凝血与止血的基础理论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一、血浆蛋白二、血细胞第二节 凝血的基本过程一、血液凝固二、抗凝机制三、纤维蛋白溶解第三节 血栓形成的病理过程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血栓的形态三、血栓的结局第四节 血小板与凝血一、血小板的超微结构二、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三、血小板源性抗菌肽第二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流行病学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研究历程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流行病学分析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流行病学调查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第三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过程第一节 凝血功能紊乱的病理生理一、凝血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二、抗凝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三、纤溶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四、血管和血小板异常的病理生理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概论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二、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因素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个论一、脓毒症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二、创伤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三、产科相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四、肿瘤相关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篇第四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类、分型、分期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类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鉴别诊断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表现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检查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鉴别诊断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断标准一、现行诊断标准的介绍与评价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的分子标志物第五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实验室诊断技术第一节 血管壁检测……
第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的药物治疗第七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替代治疗第八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血液净化治疗第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治疗策略
中医篇第十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中医学认识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的中药学附录 常用英汉缩略语词汇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

(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

Article Title:《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西医结合治疗学》
Article link:https://www.teccses.org/507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