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季羡林著
页数:184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15405629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工人的佛教研究权威, 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 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 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 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 呈现季羡林先生在
作者简介
季羡林,生于1911年8月6日,山东清平人。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1935年入德国哥根廷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1946年被胡适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195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务。季先生是中国著名的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翻译家和散文家。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
相关资料
季羡林(2006年感动中国颁奖词):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本书特色
季羡林先生是国内外公认的佛教研究权威,一生对佛教研究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季羡林从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切入,修正了原来的很多假设,考证了佛教是间接传进中国来的。全书收录了季羡林先生经典的佛教研究文章,旨在反映季羡林先生重要的佛学研究成果,呈现季羡林先生在佛教研究中体现的思想和文化观。
目录
浮屠与佛
再谈浮屠与佛
关于中国弥勒信仰的几点感想
佛典中的“黑”与“白”
《列子》与佛典
中国佛教史上的《六祖坛经》
法显
玄奘与《大唐西域记》
关于大乘上座部的问题
佛教的倒流
原始佛教的历史起源问题
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
我和佛教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