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注册会计师审计》编写组主编
页数:303
出版社: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1920874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注册会计师审计/高等院校审计系列教材》基于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并参考国外同类教材,是南京审计学院的特色教材。《注册会计师审计/高等院校审计系列教材》一共分为15章:第一章到第四章主要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五章和第六章遵循风险导向审计的思路重点介绍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第七章到第十章按照企业业务循环,主要介绍了销售与收款审计、采购与付款审计、生产与存货审计以及货币资金审计;第十一章介绍了注册会计师应出具的审计报告类型和范式;第十二章和第十三章介绍两种新兴审计类型——整合审计和合规审计;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介绍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以外的审阅、其他鉴证业务以及相关服务业务等。
目录
第一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本质和业务类型
第三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机构和人员
第四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执业准则
第五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职业道德
第六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
第二章 审计目标及其实现过程
第一节 审计目标及其变迁
第二节 审计目标实现过程
第三章 初步业务活动
第一节 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和內容
第二节 审计风险初步评估及接受业务决策
第三节 审计业务约定书
第四节 案例分析
第四章 重要性及其分解
第一节 重要性的含义
第二节 重要性的应用
第五章 风险评估
第一节 风险的內涵
第二节 风险评估程序
第三节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第六章 风险应对措施及进一步审计程序
第一节 总体应对措施
第二节 进一步审计程序
第三节 控制测试
第四节 实质性程序
第七章 销售与收款审计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概述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实质性测试
第四节 销售与收款具体项目审计
第八章 采购与付款审计
第一节 采购与付款概述
第二节 采购与付款的控制测试
第三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实质性测试
第四节 采购与付款循环具体项目审计
第九章 生产与存货审计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测试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序
第十章 货币资金审计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概述
第二节 库存现金审计
第三节 银行存款审计
第十一章 审计报告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第二节 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第三节 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第十二章 整合审计
第一节 整合审计可行性与总体要求
第二节 计划审计工作
第三节 实施审计工作
第四节 评价控制缺陷
第五节 完成审计工作
第六节 出具审计报告
第十三章 合规审计
第一节 合规审计本质
第二节 合规审计目标
第三节 合规审计內容
第四节 合规审计标准
第五节 合规审计步骤和取证模式
第六节 审计定性
第七节 合规审计报告
第十四章 审阅和其他鉴证业务
第一节 财务报表审阅业务
第二节 历史财务信息审计或审阅以外的鉴证业务
第三节 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
第十五章 非鉴证业务
第一节 对财务信息执行商定程序
第二节 代编财务信息
节选
《注册会计师审计/高等院校审计系列教材》: 在设计细节测试时,注册会计师除了从样本量的角度考虑测试范围外,还要考虑选样方法的有效性等因素。例如,从总体中选取大额或异常项目,而不是进行代表性抽样或分层抽样。在设计细节测试时如何使用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4号——审计抽样和其他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及其指南。 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范围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对什么层次上的数据进行分析,注册会计师可以选择在高度汇总的财务数据层次进行分析,也可以根据重大错报风险的性质和水平调整分析层次。例如,按照不同产品线、不同季节或月份、不同经营地点或存货存放地点等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第二层含义是需要对什么幅度或性质的偏差展开进一步调查。实施分析程序可能发现偏差,但并非所有的偏差都值得展开进一步调查。可容忍或可接受的偏差(即预期偏差)越大,作为实质性分析程序一部分的进一步调查的范围就越小。于是确定适当的预期偏差幅度(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考虑偏差的性质)同样属于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范畴。在设计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在确定该差异额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的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关于如何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进一步说明,参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13号——分析程序》及其指南。 七、评价列报的适当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规范了财务报表的列报,提出了财务报表列报的一致性、可比性等总体要求,并就财务报表各组成部分(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列报提出了具体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审计程序,以评价财务报表总体列报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 在评价财务报表总体列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是否正确反映财务信息及其分类,以及对重大事项的披露是否充分。在评价财务报表列报时,注册会计师通常考虑财务报表各组成部分的格式、内容,报表项目的分类,所使用术语的可理解性,所披露金额或其他信息的详细程度等方面。 八、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一)完成审计工作前对进一步审计程序所获取审计证据的评价 在完成审计工作前对进一步审计程序所获取审计证据的评价,主要体现在根据发现的错报或控制执行偏差考虑修正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 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首先需要考虑其证据是否可能影响此前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实施的审计程序和获取的审计证据,评价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是否仍然适当。财务报表审计是一个累积和不断修正的过程。随着计划的审计程序的实施,如果获取的信息与风险评估时依据的信息有重大差异(例如,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发现的重大错报可能改变注册会计师对风险评估的判断,并使其意识到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在总体复核时实施的分析程序也可能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修正风险评估结果,并据以修改原计划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在实施控制测试时,如果发现被审计单位控制运行出现偏差,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这些偏差及其潜在后果(如询问某项控制活动中关键人员发生变动的时间),并确定已实施的控制测试是否为信赖控制提供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是否需要实施进一步的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以应对潜在的错报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