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胡永红、刘凤珠
页数:288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
ISBN:9787560997001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本教材针对生物分离工程的学科趋势、技术发展和使用的普遍性、实践教学的可操作性等特点编写而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注重三基,又适当介绍新理论、新知识和新技术;努力做到既重点突出、概念精准、结构合理,又注意语言简练、内容简明、图文并茂
作者简介
胡永红,女,现任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生物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化学化工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反应分离耦合技术、新型组合固定化技术及生物催化转化技术、农业生物技术。作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的方向带头人,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资助对象、南京“321”计划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973项目学术骨干,近几年来主持承担了国家级和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课题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一等奖1项,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生命科学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本书系统介绍了生物分离工程常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离操作、过程理论及应用。全书分为11章,内容包括绪论、固液分离技术、沉析技术、萃取技术、膜分离、吸附与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电泳技术、亲和分离、精制及清洁生产。在保证教材理论性、科学性、前瞻性的基础上,注重论述的简洁性、概括性和实用性,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便于教师的教学。
本书主要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以及生物技术、生物化工和生物制药领域的科研、技术和管理人员使用和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生物分离工程概述 1.2 生物分离工程过程的特点 1.3 分离操作流程 1.4 发展趋势 1.5 生物分离工程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6 结论第2章 固液分离技术 2.1 料液预处理 2.2 细胞破碎 2.3 固液分离 2.4 离心技术 2.5 全发酵液的提取 2.6 固液分离进展第3章 沉析技术 3.1 盐析技术 3.2 有机溶剂沉析 3.3 等电点沉析法 3.4 其他沉析法 3.5 大规模沉析 3.6 沉析技术应用实例第4章 萃取技术 4.1 萃取概述 4.2 液液萃取 4.3 有机溶剂萃取 4.4 固体浸取 4.5 超临界流体萃取 4.6 双水相萃取 4.7 液膜萃取 4.8 反胶团萃取 4.9 萃取技术进展第5章 膜分离 5.1 膜分离概述 5.2 压力驱动膜过程 5.3 电推动膜过程——电渗析 5.4 膜分离装置 5.5 影响膜分离速度的主要因素 5.6 膜的污染和清洗 5.7 应用第6章 吸附与离子交换 6.1 吸附类型 6.2 吸附剂 6.3 吸附与离子交换的理论 6.4 吸附与离子交换的应用第7章 色谱分离 7.1 色谱概述 7.2 色谱过程基本术语 7.3 凝胶过滤色谱 7.4 疏水相互作用色谱 7.5 反相色谱 7.6 高效液相色谱第8章 电泳技术 8.1 电泳概述 8.2 电泳的分类 8.3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8.4 不连续凝胶电泳 8.5 SDS-PAGE电泳 8.6 等电聚焦电泳 8.7 二维电泳 8.8 毛细管电泳 8.9 制备连续电泳 8.10 免疫电泳第9章 亲和分离 9.1 生物亲和作用 9.2 亲和层析 9.3 亲和膜 9.4 亲和错流过滤 9.5 亲和双水相分配 9.6 亲和沉淀第10章 精制 10.1 蒸发浓缩 10.2 结晶工艺 10.3 干燥工艺 10.4 应用第11章 清洁生产 11.1 清洁生产概述 11.2 清洁生产实施 11.3 末端治理技术 11.4 生物安全与管理
下载地址
立即下载(解压密码:www.teccses.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