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谢蔚
页数:333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
ISBN:9787516149843
电子书格式:pdf/epub/txt
内容简介
法部是清代皇权政治体制向宪政体制演变的关键性部门,其自身变革透视出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具体情况,其主导的司法改革使晚清各级审判机构从无到有,并逐渐壮大。光绪丙午年,为应和司法权的独立,运行千年的刑部改成法部,专掌司法行政,其成立、内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决策制度和各项新职能的实现,都体现了“新旧兼营”的职能性特点,展现了中央司法行政机构从传统向近代的过渡转型。法部所推进的清末司法体系改革、狱政革新以及法律教育变革,使中国两千多年来行政官兼掌司法的体制开始转变为司法权、行政权分开,这为民国司法体制奠定了基础,甚而影响到我们今天司法的某些经轨制度。
作者简介
谢蔚,1974年出生,浙江丽水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云南大学历史学博士后,现为云南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政治制度史、法制史研究。在《史学月刊》、《孙学研究》(台)、《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思想战线》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本书特色
谢蔚编著的《晚清法部研究》讲述了:法部是清代皇权政治体制向宪政体制演变的关键性部门,其自身变革透视出清末中央官制改革的具体情况,其主导的司法改革使晚清各级审判机构从无到有,并逐渐壮大。光绪丙午年,为应和司法权的独立,运行千年的刑部改成法部,专掌司法行政,其成立、内部机构改革、人事制度、决策制度和各项新职能的实现,都体现了“新旧兼营”的职能性特点,展现了中央司法行政机构从传统向近代的过渡转型。法部所推进的清末司法体系改革、狱政革新以及法律教育变革,使中国两千多年来行政官兼掌司法的体制开始转变为司法权、行政权分开,这为民国司法体制奠定了基础,甚而影响到我们今天司法的某些经轨制度。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二 研究现状 三 主要资料和研究方法第一章 法部建立 第一节 “新政”改革前的清代司法制度 一 律法 二 审判人员和机关 三 审判程序 四 狱政 五 刑部 六 司法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刑部改革案 一 端戴方案 二 载泽方案 三 奕勖方案和钦定方案 第三节 刑部向法部的过渡 一 部务筹备 二 法部官制 三 交代现审 四 官员更补 五 司法权限之争 六 修律制度之争第二章 法部人事制度 第一节 官员制度 一 法部科层制 二 法部机构变迁 三 升迁制度 四 人员构成 五 管理制度 六 官员收入 第二节 吏役制度 一 书吏 二 皂役 三 法部人事制度的特点第三章 法部的职能、运作与终结 第一节 公文形成和决策 一 公文形成 二 书吏和司官的博弈 第二节 复核、修律与司法审判权 一 案件复核和钦命官犯现审 二 秋朝审 三 修律 四 司法审判权的渐次剥离 第三节 法部财务 一 经费变化 二 日常收支 第四节 司法统计 一 法部统计处 二 督导地方司法统计 第五节 律学馆 第六节 法部的终结 一 拟定中的法部改革案 二 北京司法部接收法部第四章 创办京师各级审判厅 第一节 筹备 一 京师各级审判厅规制的讨论 二 筹措开办经费 三 制定审判程序 第二节 开办与审判 一 各级审判厅开办 二 审判厅司法官 三 审判厅审判第五章 推进地方司法改革 第一节 提法使 一 提法使官制 二 提法使任命及提法使司管理 第二节 推动地方审判厅建立 一 规划建制 二 制定诉讼规则 三 经费筹措 四 各省审判厅的开办第六章 推动法学教育与狱政改革 第一节 法部与法学教育 一 京师法律学堂 二 法学专门教育 第二节 狱政改革 一 改革措施 二 参加万国刑律监狱改良会 三 创办京师模范监狱第七章 加强司法人员管理与推进新式审判 第一节 司法人员管理 一 司法官独立 二 司法官任命 三 司法官管理 四 其他司法人员管理 第二节 新式审判的困境及审判体系的变迁 一 新式审判的困境 二 审判体系变迁结论参考文献 一 档案及档案汇编 二 文献汇编 三 文集、日记、报纸、杂志 四 研究论著 五 外文资料及论著附录一 法部大事记附录二 法部官员补缺表后记















